評論 > 民意 > 正文

已刪文:消失的41篇疫情報道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700名在湖北一線報道的記者向我們源源不斷發回前線的真實聲音,公眾對新聞的需求也大增。

這期間,《共同關注》《東方時空》《新聞1+1》等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財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人物》等新聞雜誌賣到脫銷,甚至開啟了罕見的預售模式。

網絡上,一篇篇報道在朋友圈中刷屏,「輿論炸彈」爆炸的聲音震天響徹。一片喧囂中,一些新聞報道卻迅速消失,伴隨着剛被撕開口子的真相,消逝在公眾的討論聲中。

根據有Young周刊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北青深一度、冰點周刊、財經雜誌、財新網、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等18家主流媒體和偶爾治癒等影響較大的自媒體的共計41篇新聞報道(推文)被刪除或屏蔽。

這些在互聯網上「被抹去」的新聞報道身上,有什麼共性?它們為何會「被抹去」?

有Young周刊將從報道刊發媒體(公眾號)、報道刊發時間、報道類型、報道情感偏向、報道視角等5方面,對這41篇被404的新聞報道(推文)進行分析,為它們撰寫屬於自己的「墓志銘」。

1

財經媒體佔據半壁江山

首先通過一張圖,我們可以縱覽這41篇消失的新聞報道(推文)的大概內容、刊發日期、刊發媒體(公眾號)。

消失的新聞報道(推文)中,從最早1月23日界面新聞刊發的《對話wh一線醫護人員:所有隔離病房已飽和,身邊已有同事infected》,到3月10日「人物」公眾號刊發《發sz的人》,再到3月13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刊發的《wh中心醫院醫生:c染b留給大家反應的時間太短了》,它們有的消失得莫名其妙,很快被人遺忘,有的消失後仍儲存在公眾的記憶中。

從發稿媒體(公眾號)方面看,「被消失」報道篇數較多的媒體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界面新聞、財新網和財經雜誌,它們都是清一流的專業財經媒體。實際上,除了這三家財經媒體外,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等財經媒體也有「被消失」的疫情報道。

這樣看來,刊發這些「被消失」的新聞報道的18家主流媒體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財經媒體,財經媒體在疫情報道中的貢獻與作為不容忽視。

2

幾乎每日均有報道消失

1月20日,鍾n山在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節目中與白y松連線時,肯定了新冠病d存在human to human現象,疫情由此逐漸引起全國民眾的重視。兩天後的1月23日,界面新聞刊發報道《對話wh一線醫護人員:所有隔離病房已飽和,身邊已有同事infected》,到3月13日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新聞報道一篇篇「被消失」。

2月4日到2月27日這將近一個月時間內,以及3月2日到3月13日這12天中,幾乎每天都有新聞報道在互聯網上「被抹去」。

以2月26日為例,這一天內,財新網刊發《獨家|新冠病d基因test序溯源:alarm是何時la響的》和《來自前線doctor的聲音:請國際同行support我們》,財經雜誌刊發《專訪衛jw派wh第二批專家:為何沒發現human to human?》,對疫情前期相關部門是否m報、National衛jw專家早期調研是否未盡職等問題進行反思。不久,這三篇報道的頁面均顯示無法查看。

3

報道視角聚焦醫生和病患

從這些「被消失」報道的視角來看,它們主要的報道對象是doctor、patient以及社會問題(包括武漢人在外地受到q視、國人在國外遇到的困難等),其餘還涉及到復工情況、zf、對為何錯過最佳防k期的探討、物資、疫情情況(包括國內國外)、志願者的活動、捐款、企業等。

對於doctor的報道角度是最多的,有對其本人的採訪、對其親人朋友的採訪等,其中不乏因infect新冠肺炎而犧牲的doctor的報道,包括親人朋友對其的緬懷、以及其在工作崗位上付出的努力。

在有關doctor的報道中,關於吹s人和發s人的報道引起了輿論風暴。「人物」公眾號在3月10日刊發的報道《發s子的人》引發了公眾極大的關注,遺憾的是,它在刊發後的幾個小時內就遭到了屏b,但它卻以近百種的變體形式繼續「續命」。

《發s子的人》被屏蔽後,朋友圈開始出現了接力刷屏,原報道出現了近百種變種版本,比如各種外語版本、摩斯密碼版本、「天書」版本等。對此現象,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常江在微博上評論稱,「這不是狂歡,不是戲謔,更不是什麼行為藝術。這是憤怒,是不體面,是奇恥大辱。」

4

通訊與深度報道「唱主角」

從「被消失」報道的類型來看,通訊是使用最多的文體,其次是深度報道,其餘還有少量消息、日記以及數據新聞。

這些報道多採用人物訪談的形式,以親身經歷者的口述講述故事,從而反映出疫情中埋藏着的society各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報道中的故事往往是tragedy,帶有採訪對象強烈的主觀情緒和負m情感。

此外,部分報道中還暴lu了有關部門的決策失誤,以及這樣的失誤帶來的災n性後果。「中國新聞周刊」公眾號2月5日刊發的深度報道《wh之憾:黃金防k期是如何錯過的?》中,對wh錯過疫情黃金防k期進行了反思,揭露了有關部門可能存在的s職。

5

報道負面情緒重

從「被消失」報道的情感偏向方面看,由於它們大多涉及zf決策fault、湖北居民的困難處境、疫情的不容樂g等「負m事實」,所以它們大部分是負m的情感偏向。

比如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公眾號1月27日刊發的首篇有關吹s人lwl的報道《受x誡的wh醫生:11天後被病人傳r住進隔離病房,之前群內y論被斷章取義》,由lwl之口揭示了疫情前期wh有關部門對y情沒有足夠重視。

其中有極少數報道屬於正面情感偏向,但刊發後卻引發了輿論聲討的浪潮,比如「長江r報」公眾號3月7日刊發的《wh人民是英x的人民,也是懂得感en的人民!王z林:開展感en教育形成強大z能量》,這普遍被公眾理解為whzf一次失敗的宣傳。

此外還有因為數據統計不完全,導致新聞失實從而被刪除的報道,比如「寧波晚報」公眾號3月9日刊發的《剛剛,寧波清零!157例確診患者全部出院!》。

在日常報道中,媒體遇到發稿被s的情況很常見,但這種情況在此次疫情報道中出現了「大暴發」現象。報道「被消失」的原因,或是由於信息不實,或是由於負m情緒過強,或是由於其他policy原因。

我們無法否認,這些「被抹去」的新聞報道中,部分存在專業硬傷,但絕大部分新聞報道價值非凡,它們讓我們對y情本身以及y情揭露的深層次society問題有了新的思考維度。

扒開隱藏在深處的荊棘,接受社會暗處的痛楚,媒體用有限的力量撕開真相,沖向光明。一些報道雖然在今天短暫消失,但歷史的底稿上一定有屬於它們的位置。

(由於技術原因,本文對某些詞語進行了特殊處理,敬請諒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微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26/142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