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李怡:輸人不輸陣 民主派只開心一晚就好

作者:
為什麼說區選結果顯示主流民意是「以暴制亂」呢?因為區選雖然選出來的議員只處理地區事務,但投票率推至這麼高,是大多數市民不是因地區事務而投票,是為了時局,是對政府管治的極度不滿,對政府和警謊極度憤怒。概括來說,就是要表明不是政府所說的什麼「止暴制亂」,而是警察的「以暴制亂」。市民對「亂」不滿,但認同「亂」是警察的「暴」造成的。

社會紛亂不止,中共港共及官方喉舌,不停地說香港主流民意是「止暴制亂」,說的「暴」就是示威者;而大部份香港及國際傳媒看到的則是警察以絕不對等的暴力對付示威者和年輕人,並稱之為「以暴制亂」,「暴」是指警察暴力。隨着警察與抗暴者的暴力相繼升級,也有市民對示威者的阻礙交通和一些不明真相的過火行動有怨言,於是,港共認為民意逆轉,「止暴制亂」成主流,區選也可以如期舉行了。200萬人上街港共說不是主流,最新民調顯示,八成三和七成三的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和警方需要為社會暴力升溫負上最大責任,特府也不願面對。現在區議會選舉結果產生,肯定主流民意是「以暴制亂」而不是「止暴制亂」了。還怎麼分辯?強詞奪理恐怕也難找什麼詞了。

為什麼說區選結果顯示主流民意是「以暴制亂」呢?因為區選雖然選出來的議員只處理地區事務,但投票率推至這麼高,是大多數市民不是因地區事務而投票,是為了時局,是對政府管治的極度不滿,對政府和警謊極度憤怒。概括來說,就是要表明不是政府所說的什麼「止暴制亂」,而是警察的「以暴制亂」。市民對「亂」不滿,但認同「亂」是警察的「暴」造成的。

非建制大獲全勝,增263席,建制大敗,失240席,絕非選民對候選人的地區工作有什麼認識,事實上許多民主派都是素人參選,市民對他們沒有什麼認識。市民的投票取向就是投向一些反對政警暴力的政黨,而一些無政黨背景的民主抗爭者,因為選民不明確其背景,因此難吸選票。

因此,這次的選舉結果,是五個多月示威者流汗流血的抗爭成果。儘管提出「血債票償」的口號令人反感,但正如當選者岑敖暉所說,「這些日子來都是在提醒着自己,選舉的本質其實就是人血饅頭」。也因此,在非建制勝選的第一天,許多當選者就即時關注在理大被困的留守者。

在投票前一兩天,我和許多人都擔心勇武或假勇武會造成當局取消選舉的藉口。但那兩天出奇地平靜。昨天,陳雅明在facebook上說:「真正令人讚嘆的是,香港示威者收放自如的自制能力,勇武時勇武、和理非時和理非。」「其實不少勇武認為區選沒有什麼作用,但仍然沒有與和理非切割,讓選舉順利進行,讓文匯大公一早寫落譴責暴力的頭條顯得可笑。」「真·和勇合一。」

因此,當選者應該認真想到,當選主要不是他們本身有什麼吸引選票的特質,不是個人得到選民認同,而是他的政治取向,在這樣的時刻使他當選。民主派真是開心一晚就好。區選的勝出,在象徵意義上較大,在實質意義上對整個政局的影響其實不大。許多人從特首選委的組成,或立法會的超級區議員議席上去分析,但了解中共極權政治本質的人都知道,只要影響到專制者的權力,龍門是隨時會搬的。以往領教得還不夠多嗎?還要上當多少次才會拋掉幻想?

在6.12中被橡膠子彈擊中眼睛致視力永久受損的楊老師說,抗爭者不論街頭、議會或國際戰線也要爭勝,「要形成一股更強大、互相支援的抗爭力量」。

現在,只是在街頭支援下,得到議會的小勝;國際戰線也只是暫勝但不穩。以力量對比衡量,香港人仍然遠未有勝算。但台灣有一句俗話,叫「輸人不輸陣」,意思是以實力衡量是輸,但氣勢上不輸。香港區選的結果就顯示這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127/137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