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陶傑: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作者:

李怡先生是海外華人社會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來自上民國上一代左翼背景,年輕時自然信仰社會主義,因傾情於中國,最初為中共在香港創辦「七十年代」,文化統戰在美國的台灣和香港留學生。

身為主筆和自由思想家,除了少年的戰亂,他的下半生經歷了三大衝擊:

第一,1976年毛澤東死亡、四人幫覆滅,因「七十年代」批評美國的資本主義,曲線宣傳「文革」極左狀態中的大陸「進步」生活,令他一時無法對海外的知識讀者交代,青年時代對共產黨的信念動搖於根本,但鄧小平改革開放,胡耀邦趙紫陽當政,他雖與香港的左派決裂,但對中國還抱有希望。

第二,1989年天安門事件,他認識的中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中國大學生一代遭到鎮壓,令他對鄧小平的期望幻滅,與中共決裂,決定帶着刊物出走台灣,探索華人民主自由之路,結果在台灣,他找到了。

隨着九七大限,他又轉向關懷他成長的香港。

第三,2019年香港年輕人的社會運動,引入「國安法」,他意識到香港「一國兩制」正式終結,自己的安危也受到影響,此時他與「中國」告別,轉而支持香港年輕人的獨立和奮鬥的抗爭精神,他認為這就是「少年中國」自五四以來的延續,而且在前殖民地的香港。

他不主張港獨和台獨,因為他始終是經歷過中國大地的過來人,他只希望世界和平,中國好,希望中國人過好日子,尤其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大學生能在自由的精神文明環境裏生存。但晚年覺得這一點希望幻滅,他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台灣和香港下一代找尋自己的路。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由他認識共事過的左報的「叛徒」、「反華」、「反中亂港」到「港獨」,以致同一陣線他曾工作過的傳媒也抹黑他「抄襲」等種種可笑的誣陷和恐嚇。他很堅定,不向極權和流氓屈服。

信仰和理想重複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

李怡是很誠摰的人,說話不懂掩飾,相由心生,他由二十歲到八十,書卷氣和赤子之心一直沒有變過。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闊,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鑒。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6/181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