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李怡去世 從愛國到反共曾說「寧願做一個人,也不做中國人」

作者:

香港知名作家李怡周三(5日)在台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7歲。至於李怡臨終前還有沒有遺憾?李怡的友人對本台說,李怡最掛心香港,可是他已無能為力。從愛國到反共,李怡曾說過「寧願做一個人,也不做中國人」。那麼李怡對香港以及中國帶來的是積極還是悲觀的意義?與李怡相識已久的劉銳紹認為,中共官方糟蹋了李怡以至一代知識分子的好意,但對民間認識國情及事物本質這方面來說,卻發揮到長遠的影響。李怡受訪時曾以這句話總結其人生:「悲觀不代表消極,而是你積極把握當下,不背負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香港知名作家李怡周三(5日)在台灣病逝,享壽87歲。李怡於1936年在廣州出生,本名為李秉堯,戰亂期間於1948年移居來港,1954年在香島中學畢業。

李怡的女兒謹此公告「父親痛於10月5日上午9時在台北逝世。」(李怡Facebook截圖)

李怡的筆名包括舒樺、齊辛等,於1970年曾創辦立場親共的雜誌《七十年代》並擔任總編輯。至80年代,李怡脫離左派,立場傾向批判中共,1984年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除了雜誌文章外,李怡也著有許多散文集和作品,例如《知識分子與中國》、《香港一九九七》等。

友人:李怡最掛心香港可是無能為力

李怡友人、曾任職雜誌《九十年代》的資深傳媒人邱近思向本台透露李怡離世時的情況:「他安祥離開,兩個女兒也都在台灣。」她說李怡這段時間做過兩次心臟手術,他的心臟本來就比較弱。

被問到李怡有什麼遺願或遺憾,邱近思這麼說:「他沒有什麼(遺願)…..反正因為《失敗者回憶錄》也寫得差不多。當然他最掛心的是香港,可是香港的話他無能為力。」邱近思續指李怡的朋友之後會幫忙出完這本書。

早在半個月前,李怡的專頁帖文已寫道「作者有病『失敗者回憶錄』暫停數天。無大礙,不勞各位朋友牽掛。」

《港區國安法》後遠走台灣完成最後人生繼續關注港年青人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李怡選擇遠走台灣,他認為「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關心兩岸三地民主運動是知識分子的責任。來台後,他曾出席公開活動《時代革命》台北首映,當時他便說「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話,中共永遠得不到香港。」

來台後,他也在社交平台持續連載個人文章系列《失敗者回憶錄》,文章包括回顧2019年反修例示威,也特別關注離散海外的香港年輕人處境。

「反送中」運動見年輕人展現無畏無懼的犧牲精神令李怡晚年對港重燃希望

李怡2020年初接受本台訪問時,回顧逾半世紀的寫作生涯。他感嘆近年香港的前景只有悲觀,直至「反送中」運動,湧現了一班勇武抗爭的年青人,展現無畏無懼的犧牲精神,令他在晚年對香港重燃希望。

他說:「反送中運動雖然什麼都未得到,但有一樣東西是,很清楚,所有香港爭取民主的人,現在都是本土意識,不論你是大中華派、曾愛國,大家都覺得香港自主意識很重要。」

李怡從愛國到反共「我寧願做一個人,都不做中國人

李怡從愛國到反共,他曾經這樣說:「如果我是記者,我採訪的事情,可以如實報道,不需要被扭曲,不需要左刪右刪,不需要「政治正確」,我就做中國人。如果教書,我可憑自己的學識去教,憑我知識教學生,不是要靠「政治正確」觀念,又扭曲思想,我就做中國人。如果都不行,我寧願做一個人,都不做中國人。」

李怡曾說過「寧願做一個人,也不做中國人」(資料圖片)

劉銳紹:李怡在困難重重下發揮知識分子的風骨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又名:夫子)向本台形容,李怡一輩子也在發揮中國知識分子的天職,在困難重重下發揮知識分子的風骨,近年更表示對官方失望後絕望,他形容李怡是「風骨之松」。

劉銳紹說:在80年代大陸開放時,對他們都比較重視,但他沒有因這個情況而謀取自己的利益,反而繼續進行民間的聲音的作用。現在你再看好多人自己說話也不信,但為了在建制里尋求利益是可以將「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李怡就從來沒有這樣的行動。

中國糟蹋了李怡以至一代知識分子的好意卻在民間發揮到長遠作用

那麼李怡對香港以及中國帶來的是積極還是悲觀的意義?劉銳紹認為中共官方糟蹋了李怡以至一代知識分子的好意。但對民間認識國情及事物本質這方面來說,卻發揮到長遠的影響。

劉銳紹說:當它㒼塞、落後,你是沒有辦法叫醒一些裝睡的人,這亦是李怡先生經常提的問題,既然是這樣,倒不如先喚醒民眾。有什麼民眾,就有什麼政府。如果民眾自己本身聰明,便不會被官方的愚民政策欺騙。他到後期是不斷從這方面努力,所以他的影響一定不會只是一代人。

桑普:從左派、大中華轉移近似右派及獨派李怡讓人知道人有自省能力

目前在台的香港時事評論員桑普對本台指,約2至3個月前才在台北的酒樓遇到李怡,當時他還聲如洪鐘,沒想到今天就傳來死訊。

他說,雖然李怡以前是親共骨幹人士,但後來由親共轉為反共,至香港反高鐵事件、五區公投、城邦論等的出現,本土主義慢慢興起,可見李怡也有轉向,由西方左派轉向右派;並由大中華派慢慢轉向近似獨派的情況,但並非要主張「香港獨立」。

桑普說:他希望本土派文化要自主,我們的政權要自主,他覺得一國兩制已死是沒可能,但仍然給年青人相當清晰的一種想法。他認為要將以前的權威打倒,凡是天經地義的就不能否定。他覺得他的一生就是不斷否定的人生,否定他親共的、變得反共;否定他大中華的、變成本土;否定他左派講法的,變得逐漸向右派。他向右派、向獨派,但我不認為他是真的右派及獨派,因為他仍有一步之遙。

桑普續指,李怡讓人知道人是有自省能力。

桑普說:從李怡身上,你會知道一個人是有自省能力,與年紀無關。是與你本身是否開懷聆聽一些不同想法,然後不斷反省自己有關。

陶傑:人總有錯,但他承認;這個錯不是他的錯,而是他所熱愛的國家的錯

去年3月才與李怡吃飯送別他來台的香港作家陶傑,讚揚李怡是香港的文青之祖,他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李怡的評論相當於魯迅,再過100年後看還是賦有生命力。他形容李怡一生熱愛自由,但沒有失去過自由。李怡正因有原則、講真話,成為受到人生攻擊最多的文化人。

陶傑說:他知道自己早年所維護的東西是錯,他坦誠地說出來,然後和大家一起分析,所以這一點是非常可貴。人總有錯,但他承認。這個錯不是他的錯,而是他所熱愛的國家的錯。

香港時事評論員王陽翎(又名:於非)對本台指,有幸以前與李怡有互相關注對方的文章,他認為李怡「是一代才情作家,嫉惡如仇,對現實政治與人性覺察力強,通達權力利害和要害。其文重哲思啟蒙,流暢凝練,言之有物;其人兼具莊嚴與不羈、傲骨與傲氣,雖有抄襲缺失,卻始終是瑕不掩瑜。」

李怡總結其人生:不背負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李怡在本台的專訪中,便曾用這段話總結其人生:「悲觀而積極人生,對人本身是悲觀。樂觀者與悲觀者之別是,悲觀者比樂觀者得到的資訊多很多,對人類社會愈了解,愈難樂觀,但悲觀不代表消極,而是你積極把握當下,不背負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李怡告別式將於本月22日下午2時在台北二殯至真一廳舉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6/181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