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熱文:平心靜氣地講講中國目前的經濟現狀

中國經濟除了仍靠基建拉動外,還是」預支型經濟「。什麼意思?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是透支未來而獲得的。

有個在台灣念書的大陸共產黨員,在與馬英九討論的時候說這些年大陸和台灣的GDP總量拉得越來越大,這證明了大陸的政治制度是正確的。

我來分析一下這件事,給普及一個經濟發展的一個簡單常識,即經濟發展是分階段的。二戰以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包括中國、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摩洛哥等不同國家,都處於不同發展階段。而拿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速度來比較,甚至來證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1945年二戰結束後,各國進入經濟恢復期,這是第一個階段,時間大致是5-10年,其中日本大致三年,韓國大致10年,中國多少年呢?說出來嚇你一跳,中國在二戰結束33年後,才開始進入經濟恢復期。為什麼?

因為二戰結束後中國又打內戰,此後又打朝鮮戰爭,毛澤東在台上瞎搞了27年,中國經濟始終沒有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如果你去查閱世界銀行的數據的話,就會發現,整個27年的中國GDP的發展曲線,基本上就是一條趴窩的水平線!毛澤東死的時候,中國人均GDP僅僅178美元!(舉例而言同期泰國600美元,羅馬尼亞1000美元)。

一直到1978年以後中國才進入正常的經濟恢復期,即使是放在亞洲來比,中國的這個「起跑」也是非常晚的了!實際上在二戰結束時,中國在亞洲區域內並不落後,甚至是名列前茅的強國,但到毛澤東死的時候,中國已經淪為了亞洲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中國經濟起跑晚,這是理解中國經濟現象的關鍵點之一。

第一階段的恢復期過後,經濟發展進入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鮮明特點是出現大規模基建,而基建對各行業的拉動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第二階段的GDP的增速非常高。例如韓國基建期的最大增速是21%,愛爾蘭是25%,中國是15%(1984年),等等。

但是基建也有另一個特點,即它是會飽和的,也就是說基建給經濟帶來的內增長會越來越弱。舉個例子,兩地之間修一條路賺錢,修兩條路就可能賺得少點,修三條路可能就賺不到錢了。如果一意孤行要修十條八條路,那麼結果是不但收不回投資,而且導致國家債務急劇上升。所以基建是不能無休無止地搞下去的,否則全世界的GDP都會飛上天。

基建是會飽和的,與其他種類的GDP相比,這是基建GDP的一個特點。中共經常吹噓「40年的高速發展期」,實際上以亞洲的經驗看,很多國家的基建期大致都是30~40年,如韓國大致從60年代到90年代,台灣略晚些,大致從65年到95年。中國是從1978年到2008年,共30年,到2008年以後中國基建基本飽和。

有人說不對,2008年到現在,中國仍在大規模投資基建。事實的確如此,那麼為什麼基建飽和了還這麼瘋狂地投資基建呢?

原因是大陸有巨大的就業壓力,現在這幾年的基建不是因為能賺錢才搞,而是因為要容納就業才搞的!所以中國現在GDP增速6.5%左右,怎麼來的呢?還是靠基建來的!

那麼按前面所說,基建飽和後還一意孤行搞基建,那麼中國的債務難道就不會急劇上升嗎?回答是肯定的:2016年朱雲來披露的數據,GDP每增加一萬億,債務增加六萬億,就是這麼個概念!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不是正常的內增長的方式,而被稱為「債務推動」方式。這種方式的惡果很明顯,即「做事越多,賠本反而越多」。

那麼難道就沒有人提出來把GDP增速降下來嗎?當然有。人大代表就曾當面質疑李克強為什麼一定「要保6.5%的GDP增速」,李克強是怎麼回答的?李克強說,中國經濟創新不夠,因此創造的工作機會太少,而中國正處在城鎮化時期,中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和進城務工的人員都需要做事掙工資,工作崗位不夠,導致中國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政府只有投資基建才能創造出足夠的就業崗位,以避免失業率急劇上升。換句話說,明知基建在賠本,但還是要搞,原因並不光彩,而是因為只有靠基建拉動,中國才能創造足夠多的就業崗位來躲避失業問題。

那麼基建要達到多大的規模,才能大致保證足夠的就業呢?李克強說,我們測算的結果,是GDP必須維持在6.5%以上,才能維持基本的就業率!這就是中國經濟在基建期飽和後「還能高速發展「的真相!

簡單地說,中國的GDP增速是政府」設計出來的數字「,是為了保證就業率,人為地維持的數字。因此,每當看到有人吹噓中國6.5%的經濟增速時,一定要反問他中國的債務增速是這個的幾倍?有人吹GDP,就一定要讓他把債務數據同時擺出來!

實際上,各大國際金融機構都再三警告中國可能出現債務危機,即使在國內這也不是新聞了。近年來宣傳的」淘汰鋼筋水泥過剩產能「,指的就是要準備讓基建GDP退出了,政府也承認,靠債務推動發展的道路的確是走到頭了。所以千萬不要天真地以中國的GDB增長率為驕傲,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李克強提出「萬眾創新」,就是因為靠基建創造就業是不可能持續的,債務經濟總有一天要結束。

中國的GDP中2/3與基建有關(業內也稱「中國GDP質量不高「),基建退出後中國經濟可能受到劇烈衝擊,甚至轉為負增長,就業崗位的縮減會非常慘烈。事實上,這屆人大報告中,李克強拿出的就業目標就比去年減少了200萬!大陸這兩年大力宣傳」返鄉創業「,原因就是基建退出後,城裏就沒有那麼多就業崗位容納進城打工了。

然而,第一批農民工是可進可出的,而現在的90後小青年是絕對不會再回到農村去的!2019年的財政計劃中,基建不得不增長20%以上,基本抵消了前幾年」去槓桿「的努力,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困境。

基建飽和後,經濟發展就進入第三階段即平穩發展期,平穩發展期內GDP增速會比基建期低得多,這是正常的。

把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搞清楚了,馬上就能明白為什麼用大陸GDP的增長率超過台灣來證明大陸政權的合理性是荒謬的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將中國基建期的GDP增速,去比台灣平穩發展期的增速,這叫牛頭不對馬嘴!類似的是,還有人將中國6.5%的GDP去比美國4%的增速,得出中國即將打敗美國的荒唐結論。要跟對方比發展速度,起碼要等到中國全面退出基建期後才是合理的。

事實上,亞洲47個經濟體,大致有1/3已經越過了基建期而進入了平穩發展期。中國現在仍然處在基建期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起跑太晚!1945年戰爭結束後,人家在幹什麼?

中國又在幹什麼?人家在踏踏實實搞經濟,中國還在搞迫害、殺人、階級鬥爭。你今天看到的中國的高增長,是因為昨天中共把它壓制住了,中國起步晚,實際上是中共犯下的罪行之一。中共吹噓它消除了多少貧困人口,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貧困人口不正是中共造成的嗎?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一個有這麼多貧困人口的國家是印度(也是前計劃經濟國家)。

最後,還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除了仍靠基建拉動外,還是」預支型經濟「。什麼意思?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是透支未來而獲得的,主要特點是:

1、70年土地轉讓金制度。相當於一張70年的存摺一次把它花完,你看到中國政府有錢,是不是真的?當然是真的!把70年的錢全部拿出來花,政府能不有錢嗎?土地財政最高峰的時候,土地轉讓金的收入佔到了財政總收入的80%!那麼土地財政退出後造成的巨大窟窿怎麼補?有人說可以靠收房產稅。我告訴你,別說房產稅如何才能落地,就算咬牙實施,收進來的錢連土地轉讓金的零頭都不夠!

2、環境代價,空氣和水污染到什麼程度了,很多人知道,我不詳細說了。但很多人恐怕完全不知道另一件事,即大陸的土壤污染的嚴重程度,實際上比水和空氣更恐怖。我告訴你們,大陸某些省份(影響面積非常大),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是有毒的!可憐多少大陸屁民被蒙在鼓裏,每天在進食這些有毒的東西。

3、人口代價。這又是另一個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近年來很多人注意到,中國人均收入並不高,但中國幾乎人人覺得自己錢花不完,為什麼?答案是中國現在是4個父母甚至6個父母(又稱為6個錢包)來養一個小孩子,養育孩子的家庭支出少了這麼多,中國人能不普遍感覺有錢嗎?相比之下,我黑人鄰居養5個小孩,那麼養1個小孩的和養5個小孩的對比,當然是只有一個小孩的感覺錢更寬裕。

但是,今天只養一個小孩的時候爽,明天一個小孩養幾個長輩的時候怎麼辦?中國到2022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數目就要超過美國人口總和,誰來養?無論是土地制度、環境代價,還是人口代價,總之現在靠預支獲得的經濟發展,明天都要為之償還代價!所以我不看好中國的前景。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海外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328/126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