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股市大漲的背後---M2保八和匯率保七

作者:

01

10月19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對外宣佈的穩定市場、完善市場基本制度、鼓勵長期資金入市、促進國企改革和民企發展、擴大開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紮實地落實到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要加快工作節奏,政策成熟後立即推出,推出後狠抓落實。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近期要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督查,確保落實到位。

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重點分析三季度經濟金融形勢,研究做好進一步改善企業金融環境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會議由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多部門聯合發聲的背後是自10月8日開始,兩市連續大跌,鑑於中國股市幾乎無股不壓的現實,股權質押風險已浮出水面,金融風險山雨欲來風滿樓。

10月19日周五,滬市大漲2.58%;

10月22日周一,兩市延續漲勢,上證綜指漲4.09%,深證成指漲4.89%,股權質押風險暫時得到緩解。

一個完美的政策市。

有一點需要吐槽的是,中國的股市向來都不是為了股民服務的,而是為了企業融資服務的。

在中國的股市環境中,股民地位低下,股權融資常被視為零資金成本融資,有一個詞叫上市套現,值得細細品味一下。

扭曲的制度不可能沒有任何後果,在股市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用腳投票將是常態;

而即算股市制度得到改變,鑑於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也不可能在雨天看到烈陽。

未來的股市必將仍是陰雨連綿。

02

中國經濟目前有兩個着重力保的重要數據;

其一是匯率保七,另一個則是M2增長率保八,2018年全年間都在為維持M2增長率在8%以上而努力,為了維持M2增速,央行在年內已經進行了四次降准。

央行竭力維持M2增速是為了完成全年GDP增長6.5%的指標,只有適當的經濟增速才可維持債務鏈不斷鏈,完成去槓桿軟着陸。

自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宏觀負債率迅速上升,自2008年的140%到2017年已至260%。而過去十年間經濟增速保持在6%-8%之間,典型的以貨幣來推動經濟增長。

而想繼續以貨幣增發推動經濟增長來完成去槓桿任務,無論怎麼看都像是一個悖論。

從近代金融歷史來看,1980年的拉美債務危機、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的破滅、1997亞洲金融危機,直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都以付出慘重的代價,從而實現槓桿率的降低和生產要素價格下降。

可以說,沒有去槓桿的劇痛,也沒有經濟活力的重新煥發。

道理其實很簡單,不簡單的是去槓桿的劇痛落在誰身上,政策制定部門肯定不想落在自己身上,那最終只能看是誰最沒發言權。

03

那有沒有和風細雨的去槓桿?

答案是有。

1997中國就曾經實現了和風細雨的去槓桿,債務在高經濟增速中逐步得到稀釋,實現了槓桿率的降低。

為何1997年的中國可以實現和風細雨的去槓桿,而美日等發達國家卻不行?

來自於勞動生產率提升空間。

科技是勞動生產率的天花板,其界定了資本的投資邊際;

勞動生產率存在三個要素(土地、人工、資本);

在到達投資邊際之前,資本量是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參數。

例如農夫使用鐵鏟翻土,科技發展後,拖拉機出現,拖拉機翻土效率明顯高於鐵鏟,這就是勞動生產率天花板升高。

而是否能給農民配置拖拉機則是資本決定+-的,沒有資本投入就買不起拖拉機,有科技也無法提升勞動生產率。

另一個影響因素則是一個工人不可能同時使用超過一台拖拉機,給每個工人配置超過一台以上的拖拉機只會形成資本的浪費,無法繼續提升勞動生產率,這是投資的邊際。

科技提升——勞動生產率上限提高——企業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生產產品,盈利增加——資本跟進進行投資——增加了對人工的需求——帶動人工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帶旺了消費需求。

資本投資帶動的需求與消費帶動的需求共同拉動了經濟的增長。

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空間決定了經濟的發展速度,是溫和去槓桿的關鍵因素。

當科技停滯不前、資本也不再稀缺、投資接近邊際,企業的盈利狀況就會停滯不前,投資意願隨之下降,很多為資本投資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就會出現產能過剩,人工需求隨之下降,人工工資趨於停滯,進而消費需求下滑,經濟高速增長期即會結束,進入一種經濟新常態。

1997年的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尚屬於一個類真空地帶,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資本也較為薄弱。

由於1997年之前的中國與外部世界交流較少,科技提升緩慢,資本存量較低,當參與國際分工之後,科技大幅提升,大量外部資本湧入,帶動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長期超過GDP增速,約為GDP增速的2倍左右,迅速提升了勞動生產率,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戰後德國與日本、7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97年之後的中國,都有過這麼一段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

經濟的高速發展稀釋了債務,從而實現了和風細雨式的去槓桿。

然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科技已經處於前沿,突然提升的可能性較低,其資本存量較高,投資效應已趨於邊際,從而無法突然提升勞動生產率使得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增長部分覆蓋不了債務增量,去槓桿模式只能是以疾風驟雨式。

而目前,中國已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科技水平突然大幅提高的可能性較低,資本存量已處於較高水平,投資趨於邊際,已不存在勞動生產率突發性大幅提升的可能,自然也就沒有了和風細雨去槓桿的可能性。

未來去槓桿必然是疾風驟雨式的。

04

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隨之而來的,是央行重啟已暫停十餘個工作日的公開市場操作,10月19日,淨投放300億元,22日,央行開展了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全部實現淨投放、為連續第二日淨投放,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維持原狀,確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並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

央行的背離操作帶給匯率外儲越來越大的壓力,匯率距離破7的距離越來越近。

由於中美國債收益已經近乎持平,而匯率預期則已完全反向,美元趨升而人民幣趨貶,資本市場資金流入流出漸趨不平衡,國內利率對資本流入已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數據,9月份境外機構買債增量大幅下降93%,而央行公佈9月末外匯占款餘額則減少近1200億元,降幅擴大,資本流出加速。

而匯率一旦破七,羊群效應還將使得資本流出繼續加速。

由於資本流出加速的影響,央行降准幅度越來越大,對資本市場的提振效果持續時間卻越來越短。

貨幣寬鬆帶給資本市場的支撐力度受到資金外流影響漸趨失效。

05

無論投資或消費,其消耗的是都是真正的財富而非貨幣,印鈔票不創造任何價值,其只通過稀釋財富,改變了財富的配置。

消費的本質是財富的互換(以貨幣作為媒介),從這點上即可以理解到,貨幣政策是無法增加有效需求的。

經濟增長依賴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背後是企業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貨幣刺激政策。

10月17日央行公佈的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中,2.21萬億元的社融總量數據靚麗,然而剔除口徑更改(新口徑將地方政府發行的7389億專項債計入了社融),9月社融總量為1.47萬億元,低於市場預期值。

由余額寶利率連創新低即可看出,銀行間資金流動性充裕,而舊口徑下社融總量卻遠不及預期,顯示制約商業銀行信貸的不是資金,而是實體經濟缺乏低風險穩收益的可貸項目。

地方政府大規模的專項債發行也與實體經濟形成競爭,使得可貸資金更多的流向剛兌的地方政府債務,而不是實體經濟,社會實體融資更加困難。

而地方政府的高債務只能是用未來更高的稅收來彌補,這是為何減稅呼聲極高卻推進極慢的原因所在。

未來的高稅負則會繼續打壓內需,形成對經濟增長的拖累。

減稅,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23/119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