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崇禎臨死前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 說了些什麼?不少人看過流淚了!

崇禎留下遺書: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圖片來源網絡)

喜歡明朝的粉絲特別多,原因眾多,其中一條就是明朝的皇帝特別有骨氣。比如說,崇禎寧可上吊自殺,也不拋棄百姓。臨死前,崇禎留下遺書,看過之人很多都曾流下眼淚!

明朝滅亡

李自成起義能成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當時,正是明朝末年,社會矛盾尖銳,中原災荒嚴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李自成雕像(圖片來源網絡)

當時,明朝的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應該說,朱由檢的童年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討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所以朱由檢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生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1622年,朱由檢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因為朱由校短命,又找不出別的近枝,朱由檢僥倖成為明朝皇帝,年號崇禎。

崇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崇禎是一個好皇帝,非常勤政,無奈明朝已經衰敗了,北有滿清勢力,南有李自成起義軍。期間,大臣曾勸崇禎帝南遷,但是崇禎沒有同意,他認為君臣和心,能夠度過難過,然而事與願違。

根據資料記載,1644年3月,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朱由檢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潰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也無法劈開。

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朱由檢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着左腳,右腳穿着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景山的崇禎帝自縊處建有碑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歷史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滅亡。從崇禎個人來講,是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而且他也並不是殘暴的皇帝,但他還是上演了一幕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而且,史家研究表明,明朝的皇帝並不貪婪,政府的賦稅也不是很重,但一個關鍵問題是「貪沿下游」,而這與上層的失控存在關聯。

明朝的滅亡似乎說明,一個王朝遲早會滅亡,歷史永遠在按照自己既定的軌道運行着,人類永遠只能順天意而行。

禮葬崇禎拷問明官員

李自成進入宮城後,登上皇極殿,坐上御座,聽聞崇禎已死,遂下令搜索皇后,並與百官約定三日後朝見。

不久,知道皇后也已自盡,李自成便命人用宮中門板運出,裝入柳棺,與崇禎的棺槨一同放置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三月二十七日,將崇禎葬于田貴妃墓中。明朝太子、永王和定王則被抓獲。

在李自成入城三天後,天剛亮,成國公朱純臣、大學士魏藻德就率領文武百官入宮朝賀,他們都穿着素服坐在殿前。

其後,李自成出來見明朝官員,他南面而坐,牛金星、劉宗敏、宋企郊等人在左右雜坐,依次喊各人的名字,分三等授以官職。自少詹事梁紹陽、楊觀光等四品官以下都接受了任命,三品以上官員唯獨任用原侍郎侯恂,其他勛戚、文武大臣周奎、朱純臣、陳演、魏藻德等共八百餘人,都被送到劉宗敏營中進行拷問。

在大順兵進城之初,尚能遵循李自成「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的命令,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老百姓都很高興。

但當李自成發現大內府庫中只有黃金十七萬,白銀十三萬,駭異之下,開始令劉宗敏查問明朝官員。武將出身的劉宗敏採取拷問方式,迫使明朝官員交出銀七千多萬兩。

李自成並不贊同劉宗敏的暴行,甚至還尋機對他和其他人說「你們為何不幫助孤王作個好皇帝?」但劉宗敏並沒有聽從他的話,因而失去士大夫的支持,為大順政權功敗垂成埋下伏筆。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網絡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325/108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