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前《冰點》主編李大同:我冒着天膽上了楊鵬的大作 結果出乎意料

—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作者:
一份「黨報」,竟然敢於顛覆總書記在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的論斷,這還得了?!何況,這篇文章對執政黨和政府的批評是明擺着的,還說出「知識分子的許多不滿,是由於《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得不到保障」這樣觸媒體大忌的話來。中宣部如果想批這篇文章,可以上來就扣一個天大的政治帽子:嚴重違反黨的十六大報告精神!我們還沒法反駁,莫不成還能說那個報告的說法過時了嗎!

2005年11月間,大概12年前,我還是《冰點周刊》主編,掌握一點傳播信息的權力。我們恰好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兩個月後,《冰點》被停刊,冰點事件爆發。後來我在香港出版的關於冰點事件的記錄一書中,專門為這篇文章的出籠寫了一節。今天貼出來供有興趣的朋友參閱。個人認為,楊鵬關於這個問題的表述,是中國自由知識分子最重要的思考成果之一。——李大同微信2017-10-19

11月14日晚上11點多,一篇稿子緊急傳給我看。這是《冰點》編輯的約稿,明天就要拼版,作者剛剛趕寫完。稿件主題重大,涉及問題太敏感了。

坦率地說,看完稿件,我的頭都大了,這篇文章要是能發表出來,可說是中國媒體一件劃時代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發不出來的概率,至少是80%!

文章作者楊鵬,是中國體改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冰點》的老作者。

標題就很嚇人,《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這是一個能在中央大報上評論的問題嗎?當然不行!歷來這都是黨中央總書記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時論述的問題,他怎麼說的,就等於定了一個歷史階段的「調子」,然後全國都按這個調子「鸚鵡學舌」,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可楊鵬豈止是越了半步,文章中提出的觀點是顛覆性的、全新的!

文章開宗明義:近幾年,中國社會似乎開始進入一個矛盾快速積累期,傳媒天天展示着各種社會矛盾與衝突。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談道:「我國的改革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在我們面前有許多必須解決而且迴避不了的問題,有許多必須抓緊而不能拖延的任務。」溫家寶總理最近也多次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

瀰漫在傳媒上的「關鍵時期」、「重要關口」這些概念,到底意味着什麼呢?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幾十年來,執政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深刻地決定和影響着百姓的生命和中國的命運。

執政黨最近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怎麼說的呢?我從書架上翻出一本黨的16大文件匯編,果然找出江澤民所作的報告中的這段話,心中暗暗叫苦:「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在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就作出了同樣的表述,並從此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進程。也就是說,將近30年過去了,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社會的「主要矛盾」卻沒有任何改變?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知識分子,都不會認可。

楊鵬分析道: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這樣一種情況無比困惑:持續的經濟增長似乎使社會矛盾和衝突愈來愈多。由此,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固有的判斷,不得不承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而我們必須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識出來。今天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公眾日益增長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給短缺低效之間的矛盾。

為什麼是這樣?他解釋說:「文革」結束時,最大的社會問題是物質產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質生活水平極其低下,人人渴望着少搞點政治鬥爭,多改善點物質生活,因貧困引發的怨恨瀰漫整個社會。面對這種情況,「上善若水」的態度,就是將社會的主要矛盾確定為貧困,將政策的中心轉到發展經濟上來,就是要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激勵因素。

人們認識到物品短缺是由於政府壟斷了生產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有了放權讓利,有了市場經濟,有了自由競爭,有了對私有產權的包容,有了對外資的開放。而今天,經過20多年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缺衣少食、上無片瓦已不再是社會矛盾的主要起源,私人物品極度匱乏已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起因。雖然私人物品匱乏的現象仍然在一些區域或人群中存在,但是,我們可以說,私人物品極度匱乏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代結束了。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和全球化解決了改革開放初期和中期的社會主要矛盾。

他認為:一個主要矛盾的結束,卻催生了新的主要矛盾。10多年前所言的主要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況下淡化了,而今天的主要矛盾,卻在「放下筷子罵娘」的情況下凸顯了。為什麼吃飽了還要罵娘呢?也許是恨貪官太多,也許是恨司法腐敗,也許是恨土地被徵佔,也許是恨找不到工作,也許是恨有冤無處訴,也許是恨教育醫療收費太高,也許是恨社會不安全······所有這些抱怨,都是衝着公共品短缺而來的。

那麼,什麼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費納稅人的稅款,由公共權力部門提供的、服務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務。國家公園、國有道路、自然保護區等有形產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無形服務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給的高效與公平,是保證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條件。」

很明顯,以上「公共品」的提供者只能是政府,中國政府在公共品的提供上做得如何呢?楊鵬直言不諱,做得很差!

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條問題,是合法法律權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國有資產分配問題,是公共資產沒有公平地市場化;農民土地維權問題,是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得不到保障;村民委員會選舉矛盾問題,是農民合法民主政治權利得不到保障;教育腐敗問題,是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資源;醫療腐敗問題,是患者享受不到現代社會應有的醫療保障;住房壓力問題,是社會低收入群體得不到基本住房財政資助;民營企業家抗議國資壟斷權的問題,是企業家公平競爭的權利得不到保障;環保事件的出現,是民眾合法的環境權益得不到保障;知識分子的許多不滿,是由於《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得不到保障;律師們的不滿,是司法不獨立和判決被暗箱操縱······

將所有這些問題集中起來,我們可以看出今天中國的諸多矛盾,是由於法定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而引發的,是公眾認真要求兌現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款。此外,社會普遍痛恨的官員腐敗,是公共品供給問題;社會普遍批評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問題;社會普遍關注的財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問題;社會普遍質疑的官商勾結,是公共品問題;社會普遍要求推進的官員問責制,是公共品問題;社會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參與權,是公共品問題。總之,我們可以斷言:公眾日益增長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給短缺低效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公眾需要一個高效廉潔、平等參與、公平透明的公共領域。

他的結論是:今天中國公共品的短缺現象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由中國社會工商業的進程所帶來的,它開始集中表現在公共品投入產出的關係上,集中表現在公共品的供求關係上,集中表現在要求公共領域的「大分工」的壓力上。面對工商社會的複雜多變、專業性極強、數量龐大的公共品需求,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管制的供給體制完全不能適應。權力集中起來,但卻承擔不了責任,以至於演化成現實中的「推責攬權」,使權力與責任嚴重不平衡,使公眾急劇增加的公共品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便是中國今天的主要矛盾。正是這個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如果這樣的判斷有一定道理,那麼我們就會明白,面對今天中國的主要矛盾,不是那種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說教所能解決的,不是那種隨機調整一下政策方向所能解決的,也不是那種簡單調整一下政府部門的職能所能解決的。它需要的,是公共品供給領域的「大分工」,而有限有效政府的確立,便是這種「大分工」的結果。

無疑,從編輯的角度看,這是一篇極富思想性和創見的好文章。這篇文章如果發表在一份專業性較強的學術刊物上,不會有多大風險,學術討論嘛,但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然而如果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成為了時評:對當前中國大政的評論。一份「黨報」,竟然敢於顛覆總書記在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的論斷,這還得了?!何況,這篇文章對執政黨和政府的批評是明擺着的,還說出「知識分子的許多不滿,是由於《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得不到保障」這樣觸媒體大忌的話來。中宣部如果想批這篇文章,可以上來就扣一個天大的政治帽子:嚴重違反黨的十六大報告精神!我們還沒法反駁,莫不成還能說那個報告的說法過時了嗎!

看完稿件,我呆坐了不下十分鐘。最後決定動手編輯。理由異常簡單,編輯可以槍斃破文章,但無權槍斃好文章。如果這篇好文註定不能發表,我們至少不能主動當「劊子手」。

原文8000多字,限於版面容量,我刪節到5000字左右,保留了所有核心論述和「敏感字句」。

第二天,上版出清樣,送分管副總編輯審閱。我們以為即便不會被槍斃,也得給刪個七零八落。結果讓我們驚嘆,一個字沒動!這絕對是不合乎總編輯的「把關」理性的,太讓我們納悶了。也許,那天《冰點》周刊的長篇封面特稿是《向新加坡學什麼》,風險也不小,總編輯的注意力全放那邊去了······

11月16日,《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發表在《冰點·觀察》版上,引起了巨大轟動。在許多BBS上,這篇文章被轉貼後,點擊數迅速過萬,一開始多數讀者都不相信這是中國青年報發表出來的,得到確認後,不少網友甚至問道:「新聞自由了嗎?」

我好奇地在網上搜了一下,到底有多少網頁登了這篇文章,結果嚇了我一跳,GOOGLE上顯示:竟有141萬個網頁!這篇文章,不久即被《南方周末》評為全國媒體「2005年度最佳時評」。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06/103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