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1939年桂南會戰日軍曾欲結束侵華戰爭

圖為在崑崙關勝利歡呼的國軍士兵

1939年,日寇對國民政府誘降不成,便突襲佔領廣西南寧,發動桂南會戰,企圖逼迫國民政府屈服投降,停止抗戰。中日兩國最精銳軍隊決戰於崑崙關,白崇禧上將指揮國軍消滅日本「鋼軍」,獲得抗日首場攻堅戰大捷,粉碎了日軍妄想結束戰爭的亡華企圖。

中央軍第五軍是當時國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也是國軍的王牌軍之一,軍長杜聿明,屬下有戴安瀾200師,邱清泉新編22師(副師長廖耀湘),鄭洞國第一師,他們都是國軍抗日名將,因此被白崇禧指定承擔從正面反攻崑崙關的重任。

日軍大本營:「這是對華最後一戰」

從戰後繳獲的日軍文件中得知,1939年,日寇對正國民政府誘降不成,包括遊說白崇禧、李宗仁等高級將領投降遭到堅決拒絕,便於11月自欽州灣大舉登陸,發動桂南會戰,企圖切斷中國通往越南的生命補給線,進一步圍困中國,逼迫正國民黨屈服投降,停止抗戰。日軍大本營認為,此舉必然使中國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可以很快結束侵華戰爭,實現其亡華野心。日軍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更驕狂地宣佈:「這是對華最後一戰。」

此時的崑崙關,已成為保住中國海外補給線的關鍵要地。廣西南寧至崑崙關的三塘、四塘、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各點,同為戰略要地。一旦日軍佔領南寧和柳州,就可以建立空軍前進基地,直接威脅國民政府重慶大本營。

為何崑崙關戰役至關重要?因為當時上海和廣州已淪陷,廣西境內通往越南的桂越鐵路是國內唯一尚存的生命補給線。「如果沒有這條(軍需物資補給)線,這個仗就不能打了,沒有汽油,沒有子彈,沒有武器,你光有人,只能徒手拿菜刀。」第五軍軍部直屬戰車二團一營迫擊炮連副連長許萬壽說。

12月4日,日軍趁國軍準備冬季攻勢,兵力空虛,突襲佔領了南寧和崑崙關。委員長桂林行營主任、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決心奪回南寧和崑崙關,蔣中正批准了白崇禧提出的反攻計劃。

12月8日,桂南會戰最高指揮官白崇禧(一級上將)向參戰各部隊下達蔣中正和軍委會的反攻電令,目標是「攻略崑崙關而後收復南寧」。包括杜聿明第5軍在內的中央軍、桂軍夏威集團軍和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所部粵軍,總共25個師15萬4千多國軍,兵分三路,打響反攻崑崙關戰役。

白崇禧和國軍的對手是日本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下轄號稱日本「鋼軍」的今村第五師團,連同日本海軍陸戰隊(軍艦70餘艘)、空軍(飛機100架)共計約3萬人。

日軍承認:「這是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

此役白崇禧指揮國軍精銳,多次在緊要關頭冒着日軍炮火,親臨高峰隘、崑崙關等前線陣地動員將士,指揮督戰。

在國軍英勇犧牲,仍然久攻不下的最後關頭,白崇禧接獲蔣中正電令後,立即趕赴杜聿明第5軍前線指揮部,親自巡視戰場地形後,召開團長以上作戰會議,重新調整作戰方案和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打擊頑抗日軍。國軍跟日軍反覆爭奪關隘,浴血奮戰,終於消滅了日本「鋼軍」中村正雄旅團,取得了抗日首場攻堅戰大捷——崑崙關大捷。此役遏止日軍至五年後的1944年始由廣西南上。

崑崙關戰役空前慘烈。日軍在最後仍然做困獸之鬥,釋放毒氣,多次進行反撲,均被英勇國軍擊退。最先攻上崑崙關的英雄部隊是從外圍趕到崑崙關的邱清泉師65團,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緊接着戴安瀾200師所部也攻上了崑崙關。日軍盈屍遍野,山上遍地皆是千人縫、佛像、護身符、太陽旗和「武運長久」的白布條,有好幾處日軍自己焚毀戰死官兵的屍體堆,有的還在燃燒中。

國軍繳獲的日軍作戰日記中這樣記載:「數日以來,當面之敵對我猛烈攻擊,其戰鬥力為對華作戰以來從未遭遇者,因此傷亡極重,實足寒心。」日軍戰史承認:「通觀中國事變以來全部時期,這是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

在指揮桂南會戰期間,白崇禧數次親臨炮兵陣地督戰。攻打崑崙關時,他將指揮所推進至濕氣甚大的賓陽白岩村岩洞。數月激烈會戰結束後,白崇禧「風濕病大發,夜不能寢,手不能握拳,非常痛苦」。

八年抗戰,日軍承認僅有兩次戰役自己不如中國軍隊英勇:1939年崑崙關戰役和1944年桂林保衛戰。這兩次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都是中華戰神白崇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110/102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