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紅色銀幕英雄王成剛去世 原型竟是戰俘 慘的不能想像

陸媒報道大陸老牌藝人劉世龍二十七日當地時間去世,得年八十七歲。劉世龍以飾演紅色經典《英雄兒女》中王成一角廣為大陸觀眾所知。電影中,「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英雄」王成的「大無畏」精神「感動」幾代人,不過王成原型之一蔣慶泉不但當了俘虜、被當作叛徒三十年,窮困潦倒隱姓埋名五十年。王成被指為紅色電影史上最有名的「虛構英雄」。而且實際情況是,上甘嶺共軍慘敗幾萬人被俘,中共一直忌諱這段真相。

二十八日長影集團在微博上發文稱劉世龍「因病於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三點二十分在長春」去世。

《英雄兒女》一片於一九六四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

笙歌管弦視聽中國凡六十八載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間,中共總共拍攝了七百多部故事片,全面編造「歷史選擇了中共」的謊言、圖解中共各個時期的政策、正面烘托黨代表人物、貶低傳統文化和傳統人物。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白毛女》、《鋼鐵戰士》、《南征北戰》、《青春之歌》、《紅旗譜》、《地雷戰》、《地道戰》、《李雙雙》、《紅日》、《小兵張嘎》、《英雄兒女》、《野火春風鬥古城》、《霓虹燈下的哨兵》等。

傳媒研究發現,一種媒體越是訴諸人的多種感官,越是容易取得較好的效果。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綜合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等,全面訴諸人的各種感官,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宣傳形式。中共在電影裏塑造了大量的黨代表人物,他們的說話聲調、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等,成為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模仿的對象,很多電影中的語彙進入人們的日常語言之中,例如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台詞「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就一直流行到今天。

除扮演王成外,劉世龍也是《劉三姐》中阿牛的扮演者,民歌劉三姐中的唱詞「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原來是諷刺忘恩負義的狠心人,被篡改成「莫夸財主家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把劉三姐變成階級鬥爭的先行者。中國優秀的民歌,民族文化資源就這樣被「借屍還魂」。

包括大陸人耳熟能詳的「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讚歌)都是用藝術的形式來幫助中共進行洗腦,人們無意中被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接受中共宣傳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御用文藝人士花言巧語、似是而非的詮釋,為其裝飾了一道華麗的花邊,同時更隱蔽、更徹底的變異着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藝術品味。

「向我開炮」的曲折來歷原型:打掉我的青春

《英雄兒女》以朝鮮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為背景。2013年一部大膽質疑中共官方有關韓戰的定論的《解密上甘嶺》一書就有分析說,死守上甘嶺並沒有多大軍事意義,該書還還披露中共方面虛報戰果。而影片中的「原型」更是離譜。

據陸媒報道,當年二十二歲的記者盧洪,前志願軍23軍戰地記者,筆名洪爐。「聽說」志願軍中有一名叫做蔣慶泉的步話機員大聲呼叫「向我的碉堡開炮」,於是他很快找到了當時在指揮所與蔣慶泉直接通話的兩名戰士「進行採訪」,並完成了一篇戰地通訊《頑強的聲音》。

該通訊中除了有大量的想像成份外,在最關鍵的「向我開炮」時候,文中稱,蔣不斷喊着,努力的又吃力的呼喊,「...不要顧惜我們,向我的地堡開炮!不要管了,開炮吧!」「...祖國萬歲!」

根據蔣慶泉的回憶,他說的是「你別廢話,廢話,向我開炮,向我開炮!」背景是一九五三年四月,蔣慶泉所在部隊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到強敵圍攻。

而蔣慶泉後來又得知,炮兵在那個當口,彈藥供給出現了問題,無法「向他開炮」。

所以最後也沒有等到炮兵對他開炮。

實際蔣慶泉是被美軍的彈片轟中了後背的步話機,又因美軍投擲的瓦斯而昏厥被俘。

共軍規定,「凡被俘者不予宣傳」,所以,寫於一九五三年的這篇報道被擱置。

1953年7月,中共23軍73師217團的步行機員於樹昌在戰鬥中呼喚「向我炮火」,與敵同歸於盡。洪爐根據未能發表的《頑強的聲音》,以於樹昌為主角另寫了一篇《向我開炮》。

與洪爐相熟的總政文化部編劇毛烽,在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時用「向我開炮」的情節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跡,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

所以說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是三個人:蔣慶泉、於樹昌、楊根思。

後兩個全都犧牲了,被追認為烈士、志願軍戰鬥英雄。

1953年7月,中共23軍73師217團的步行機員於樹昌在戰鬥中呼喚「向我炮火」,與敵同歸於盡。洪爐根據未能發表的《頑強的聲音》,以於樹昌為主角另寫了一篇《向我開炮》。

與洪爐相熟的總政文化部編劇毛烽,在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時用「向我開炮」的情節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跡,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

所以說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是三個人:蔣慶泉、於樹昌、楊根思。

後兩個全都犧牲了,被追認為烈士、志願軍戰鬥英雄。

網上屬名「三月雲淡風清」的博客稱,「王成」原型提供了一組有關「志願軍戰俘」的數字。蔣慶泉說:「我們在朝鮮被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總數有2.1萬多人,最後回到大陸的只有6064人,其餘戰俘全部去了台灣。我們回歸大陸的這6000多人其實都挺悲慘,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只承認被俘以前軍籍。在2900多名共產黨員當中,絕大部分被開除了黨籍,保留黨籍的只有120餘人,但也分別給予了黨內警告和留黨察看等處分。

蔣慶泉在戰俘營呆了三個多月,於1953年8月6日回國,被送到遼寧昌圖的歸來人員管理處。在管理處的一年時間裏,他與另外十五名戰士分在同一個班。

在他的印象中,每天的生活就是「認罪和檢討」,「不講功,只講過」。

負責教育審查歸俘的幹部有這樣的論斷:「人民軍隊的字典里沒有被俘,被俘就等於變節。」

上級認為蔣暴露了部隊的番號,部隊的武器和飲食情況,但是鬥爭精神還不錯,在被包圍時喊出了「向我的碉堡頂開炮」,所以從輕發落,保留了黨籍和軍籍,只被「黨內警告」處分。

集中改造完畢後蔣被責令復員。蔣復員回原籍錦州大嶺村當農民。

文化大劫難時期,蔣慶泉的檔案被造反派翻出,要批鬥他,說他是叛徒。公社到處都是批他的大字報,牆上是,繩子上掛着也是。

直到2010年蔣慶泉的故事才見諸報章,此時他已82歲高齡了。

蔣慶泉不看《英雄兒女》,說,「那是英雄。我是戰俘!」他在接受美國之音《解密時刻》採訪中表示:「對我的教訓太深刻了。因為那個,我的人生有很大的轉折,打掉我的青春,打沒了我的一切。」

原型二死一潦倒 VS演員飾演造假英雄獲獎

記者筆風六十多年不變

似乎與當年的戰地通訊《頑強的聲音》做一段半個多世紀的呼應,據重慶晨報27日報導,「尤其是那句經典台詞『向我開炮』,表達出志願軍戰士的大無畏精神,深刻的影響了整整一代人。電影中的插曲《英雄讚歌》也飄過幾十年,成為影響幾代人的旋律。」

2017年9月16日晚,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在呼和浩特舉行,劉世龍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領完這個獎僅僅61天劉告別塵世。

可悲的是,有網友仍在表示,「我的名字裏有『成』字,就是受這部影片及同是志願軍老兵的父親的影響,在讀小學時堅決給自己改了名字,英雄王成影響了我的一生。一路走好,劉老!」

不過更多推友則以調侃、諷喻與嘲弄的口吻宣洩自己的看法。比如說聽影片主題曲「有難以遏制的感動,有發抖」,但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前,絕大多數中共們至少真誠的自以為正義,不是為名不是為利,以為新的中國真的到來,人民真的翻身得解放。推友筆鋒一轉,嘆道「最後開出的,是金氏政權和中國各家族那樣恐怖的惡之花」。

另一名推友則十分推薦中國人去觀看,因為「印象最深的是《英雄兒女》王成原型蔣興泉在回憶被俘後,說美國人好,不分俘虜是否幹部士兵一律平等救治,不嫌髒……」

網友也有許多留言:其中一位網友寫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的無知,永不了解他人的浩瀚之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永不了解他人的浩瀚之志,而是你的搖尾乞憐,永不可能成為牽着你項圈的主子。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永不可能成為牽着你項圈的主子,而是你就算有這個心,你身邊的人永遠都活在幻覺里卑微着。

假英雄死了,當年的真戰俘現在住的是二十年的老房子,每到集日就推着一輛生鏽的三輪車,拉着老伴去集市上賣用一針一線縫製的、一元錢一雙的鞋墊,來補貼家中油鹽醬醋的開銷。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阿波羅網洪祥城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29/100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