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香港地產界的「四大天王」

作者:

最近幾十年,香港一直以「四大天王」來形容香港的四大地產商。

他們分別是,長江實業的李嘉誠、新世界的鄭裕彤、新鴻基的郭家、恒基兆業的李兆基。

【長江實業-李嘉誠】

在港交所交易平台上,0001號代碼所屬的長江實業(長江集團的旗艦公司),業務遍佈地產、碼頭、電信、零售等領域,是被人稱為「上天、入地、下海」的超級商業王國。

這個商業帝國崛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是地產。

不過在地產之前,李嘉誠靠着「塑料花」的生意掘得人生第一桶金。此後,他將目標瞄準了其他行業,並正式成立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商業傳奇也就此拉開帷幕。

整個過程,大致可包括三個重要「里程碑」,第一個就是——擊敗英商置地,成為香港地產新「地王」。

1958年,李嘉誠感覺到香港經濟已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而香港地小人多,土地求過於供,於是開始涉足地產業,並持續加大在地產的投資。

即使在這期間,遇上了1967年香港出現的暴動,李嘉誠依然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並在低谷期以低價大量購入地產物業。

其時,雖然當時他依然是全港最大的塑料製造商,但從事地產所得的利潤已遠超於工廠業務。

為更好地發展地產業務,1971年,李嘉誠正式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第二年又將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於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獲得65.4倍超額認購。

從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資金後,李嘉誠加倍大展拳腳。

在董事會上,他多次表達出「做香港最大地產商」的雄心壯志,並最終超越當時香港地產業的老大——英商置地(The HongKong Land Investment and Agency Co.,Ltd),成為香港地產排名第一的企業,並將強大實力保持至今。

如今,據媒體報道說,在香港的每7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建成。

【新世界-鄭裕彤】

鄭裕彤很早就進入地產業發展。

1957年,依靠周大福在珠寶行業頗具盛名、已積累下億萬財富的鄭裕彤開始跨進地產業,投資建設了跑馬場的藍塘別墅、香港大廈。

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香港動亂、地價低迷時,他也收購過一批地產。鄭裕彤說,「我看準了需求,20世紀60年代以後,每年移居到香港的人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增加。這麼多人,一定需要給他們居住的地方。所以,敢於很大手筆地把地買下來蓋房。」

踩對了香港地產業最黃金的時代重拳出擊,也是他以及其他幾位天王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但鄭裕彤真正在地產業出人頭地,還是從1970年開始的。

1970年,鄭裕彤成立了新世界發展公司,並於1972年將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新世界成立以來,不但推出了一系列代表香港高水準的大型住宅和商業地產發展計劃,而且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密切合作,興建了具有特殊價值和意義的香港展覽中心。

在香港的各種宣傳片中,形似飛鳥展翅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都是顯著的標誌之一,還於1998年被評為「全球10大最佳」工程之一,給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不少色彩。

除香港外,鄭裕彤還大舉進入大陸發展地產業務,並於1988年與李嘉誠、李兆基一起合作,開展了一個當時投資高達20億港元的海外投資計劃,買下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將其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太平洋城。

發展地產業務時,財力雄厚,等得起,熬得住的鄭裕彤都是放眼長遠,幾乎每次出手,都是改城造鎮的大項目,每個項目一做都是幾年上十年,很多物業更是只租不售。

這讓他成為分享香港與 大陸經濟發展紅利的大贏家。

如今,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已是資產近4000億港元的世界性大型集團企業,主要業務已擴展至地產、基建與服務、百貨及酒店四大核心業務,經營版圖囊括香港、大陸、澳門及全球多個城市,並擁有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新世界百貨中國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

【新鴻基-郭家】

香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巨大成功的背後,是兩代香港企業家的奮鬥不息。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郭得勝先生,10來歲就到安南(即今越南)謀生,從越南回到廣州和上海工作後,之後因為戰爭不得不再次離開大陸,另尋發展。

1958年,郭得勝看準香港地產市場的發展前景,聯合好友馮景禧先生、李兆基先生等人合組成立了永業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的經營。

1963年,3人又將永業合組,成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由最年長和擁有最多股份的郭得勝出任公司主席。

新鴻基企業在很短時間內就在地產界嶄露頭角,獲利頗豐。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3位創始人也因此被業界冠以「地產三劍俠」的美名。

1972年8月23日,新鴻基企業以新鴻基地產名義(簡稱新地)在香港上市。之後,目光遠大的「三劍俠」為求得各自事業的更大發展,分別自立門戶;作為公司主席的郭得勝則繼續堅守新地。

當時,新地僱員只有30名左右,而郭得勝已是61歲的人,因此,在與他同齡的那一代香港企業家中,郭得勝先生顯得十分特殊,其輝煌的事業成就基本上都是創建於高齡歲月。

獨立門戶的首年,上市時市值僅4億港元的新地即取得佳績,盈利達5,142萬港元,比預期利潤高出了五成之多。

從經營地產開始,郭得勝就極為重視維持龐大的土地儲備,強調貨如輪轉。

公司上市後,他更帶領新地利用上市集得的資金,大量購入地皮,令土地儲備加倍增加。而且總能依據既定目標完成發展計劃。即使是市道低迷,也從無閃失。有人因此形容新地就像是一家「樓宇製造工廠」:源源不斷地將「原料」(地皮)「加工」(興建)為「成品」(各類樓宇),然後推向市場。

在這樣的格局下,新地迅速發展壯大。到1980至1981年,其純利已增加到5.54億港元,比上市首年的10倍還要高。到1981年底,新地的市值已在9年內成長過10倍,達到43.77億港元,成為香港股市中僅次於置地、長實、新世界發展的第四大地產公司。

【恒基兆業-李兆基】

在香港地產業,李兆基以看得遠,謀得透,算得准,做得精而聞名。

恒基兆業初期,香港地產業曾經歷一段低落,而他一直堅定長遠發展的信心。在公司成立3周年時出版的紀念刊物中,他高瞻遠矚地寫道:「香港為世界貿易之樞紐,亦為國際金融中心,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地產業將必璀璨,樓宇價格,長遠着眼,應予看好。」此後幾十年,他的這個判斷一直被證明是絕對正確。

因地制宜的產品、良好的管理、低成本控制,以及薄利多銷的策略,也是李兆基成功的秘訣。他有句名言:「細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意思是,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艱苦奮鬥,不能把時間及金錢用在吃喝應酬上。而做大生意,吃喝應酬無所謂,最緊要是計算精確。因為生意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因此,他還有個人人稱道的外號——「鐵算盤」。

對轄下的地盤、面積、價格、可供發展什麼副業,李兆基都了如指掌。對集團屬下的業務,他都親力親為。他習慣將自己當作用戶,設身處地地考慮住宅怎樣設計才更實用,並因此產生不少發明創新。一次,他看到一張專為中小家庭設計的面積較大的房屋示意圖,拿起來就對設計師說:「中小家庭很少會在家裏招呼親戚朋友,同事互相拜訪的情況亦不多,有什麼喜慶宴會,都是光顧酒樓茶室,因此客飯廳反而不必太大。多出的面積應設一個浴室放在主人房裏,就更體貼用戶了。」後來,他的這個發明大受歡迎,被迅速普及。

李兆基獲取土地的辦法也與眾不同。在香港,恒基兆業很少參加政府的土地拍賣,但總有辦法買到地盤,而且質優價廉。

對於集團發展的項目,李兆基也是「寸土必爭」。他始終把讓香港最廣大老百姓住上房子作為使命,恒基兆業的經營也以此為基。

李兆基有一個分散、分細、分期、分層的「四分散」經營原則。通過「四分散」,恒基兆業推出了大量受到普通市民歡迎的住宅項目,為眾多財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家庭圓了安居夢。

當然,李兆基也不放過任何可以做大的項目機會。

上世紀70年代,他聯合好友鄭裕彤、李嘉誠以及郭得勝,以2060萬元港幣投得沙田第一城項目,並親自統籌項目,用13年時間完成整個項目。到1997年,項目總價值已高達400億元港幣,利潤有1000倍以上。

大陸改革開放後,李兆基也及時前往投資,大舉發展,並派長子李家傑長期坐鎮指揮。北京火車站旁的恒基中心、朝陽CBD的環球金融中心、上海恆匯國際大廈及名人商業大廈、瀋陽國際金融中心等都是恒基兆業的標誌性項目。

在香港、 大陸地產業務的蓬勃下,恒基兆業在短短二、三十年內,成為香港地產四大及世界領先地產企業。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03/95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