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柴靜掰不倒楊永信 電擊治網癮被批文革遺風

2006年初,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心理精神科醫生楊永信成立中國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中心,其對外宣稱自己探索出了一套「心理+藥物+物理+工娛」相結合的網癮戒治模式。所謂的物理治療即「電擊治療」,即在「網癮」少年的太陽穴或手指上接通電極,他聲稱以電刺激引發孩子對網絡產生厭惡感。

少年沉迷於網絡,在今天看來也許並不可怕(圖源:VCG)

這套模式在3年後被央視曝光,柴靜在其節目中揭露楊永信所謂的「電擊療法」過於殘酷,衛生部以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為由,緊急叫停各地電刺激治療「網癮」技術的臨床應用。

只不過,楊永信和他的網戒中心在當地依舊炙手可熱。近日,一篇名為《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在新浪微博中廣為流傳。在文中,楊永信被稱之為「惡魔」,作者「雷斯林」認為,楊永信和他的電擊療法存在一個有關程序正義的問題,「讓學員內鬥,剝奪一切私隱自尊,用一切方法批鬥。在21世紀後,如此大規模地用文革那套對付中國人的,網癮治療學院算是一個。」

《南方都市報》這樣描述電擊療法:「他拿銀針從我右手虎口處穿過,接着再從治療儀上接出8根電線,用鉗子固定在銀針的兩端。」通電的瞬間,劇烈的疼痛輻散全身……

實際上,這些網癮者沒被治癒,他們只是屈服於對「電」的恐懼。《中青報》點評道:很多從「網戒中心」走出來的青少年,確實變聽話,變孝順,變老實了。然而,這種變化是以他們的身心被摧殘為代價的。孩子因為畏懼痛苦而變得「聽話」,而在「網戒中心」噩夢一般的生活,也自然會讓他們在回家後更加「孝順」「老實」,以免再次被投入這個不是監獄勝似監獄的地方。這樣的「聽話」「孝順」「老實」,顯然不是什麼優秀的精神品質,而是一種被逼出來的心理病變,很有可能在青少年的心裏埋下更深的精神隱患。

我們的社會正在日益變為一個網絡化的社會,確立網癮標準的人,無論是醫生、家長還是人大代表和官員,他們有能力認知社會將要經歷的令人困惑的變化嗎?網絡勢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穿透一切、同時不再引人注目的力量。試圖把獲得更多聯機時間的行為界定為一種精神疾病,將與現實嚴重脫節。因為,網絡將停留在我們身邊,它將成為我們同他人聯繫、看電視、讀報紙、檢查交通和氣象、準備工作報告、打電話和買東西的手段。它將變得無處不在,也許會像呼吸一樣自然,而呼吸也是上癮(視頻)的。

從中國和美國網民的年齡構成對比中可以發現,兩國在16-24歲這個年齡段上網人群比例差別並不大,但是在35-44歲以及55-64歲這兩個年齡段,美國是中國的兩到三倍。這可以解釋,在中國,成年人對孩子使用網絡感到不安的部分原因,是源於他們對於孩子手中所握有的新工具感到不安,尤其是源於他們自己根本不了解新科技。許多負面的媒體報道,更擴大了這種焦慮緊張,即使網絡上僅有0.5%的內容屬於暴力或性,也無法讓成年人釋懷。很多情況下長輩誇大了網癮效應,出現反科技的偏見情結,歸根結底是因為新科技通常是父母無法完全了解或管理的。

必須指出,大肆誇大所謂網絡成癮,特別是臆造所謂「網魔」的罪惡形象,是對互聯網的誣衊,是在壓抑這個可以給中國社會帶來活力的空間,是為着自身利益而在有計劃地謀殺互聯網,從而也謀殺我們的未來。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喬克撰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18/78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