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武則天長壽之謎:晚年性生活愉快

作者: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 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她的種種經歷令人嘖嘖稱奇,隨着大陸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的熱播,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這位中國歷史上特立 獨行的女皇帝身上。

大陸演員范冰冰在《武媚娘傳奇》中飾演的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14歲時被唐太宗挑入宮選為才人,太宗死後為尼。高宗時復召為昭儀,永徽六年立為皇后,參預朝政,後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她臨服改制。次年,廢中宗,立睿宗。載初元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六年中宗復位,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是年冬死。

唐太宗身體不適,太子李治入奉湯藥,恰好武媚娘侍側,李治見她長得美麗動人,不禁心神動盪,兩人目光交錯時,武媚面含羞色轉過臉。李治苦於沒有機會與她說句話。一天周圍無人,媚娘奉金盆水跪進,李治手伸進水盆里,把水灑在武媚衣服上,且挑逗說:「乍憶翠山夢裏魂,陽台路隔豈無聞。」媚娘隨即宛爾一笑道:「未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李治大悅,遂攜她的手,交歡於宮內小軒僻處,極盡繾綣。事後,武媚執衣而泣:「妾雖微賤,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異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李治解下所佩九龍羊脂玉鈎給她,曰:「即不諱,當冊汝為後。」

武媚就是後來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她的父親武士彠是山西的大木材商,寒門地主出身。他頗好交結,唐高祖在河東時,曾在他家住過。高祖為太原留守,引用他做行軍司鎧參軍。武士彠曾力勸高祖起兵反隋。高祖起兵時,他幫助高祖克服了王威、高君雅的阻難,後來又隨高祖入長安。武德年間,他做到工部尚書,封應國公,從此才成為貴族。武則天母楊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楊達之女,42歲嫁武士為繼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則天是其次女。入宮之前,武則天的生活並不如意。她的少女時期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生活,後來,父親去世,同父異母兄長對她們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則天在長安和姐妹、母親有過一段很艱難的生活。貞觀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時,母親楊氏傷心慟哭,武則天安慰母親說:「母親不要難過,女兒得以一近天顏,怎知不是福分呢?」

進宮一年多之後,終於被召入掖庭宮,受唐太宗初次寵幸。被太宗賜名叫武媚。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名「獅子驄」的烈馬,性格暴躁,不好駕馭。唐太宗為此嘆息不已。當時武則天侍候在側,她說:「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馬供人騎,若不能馴服要它何用。」此番言語兇狠殘忍,全然不似出於一位柔弱女子之口,唐太宗也嫌她太過兇狠,頗為不悅。

不幸的是某一年空中出現太白金星,因為古書中也記截「三代之後,女主武王」,宮中武性女子只武媚一人。太宗儘管貪戀女色,為了社稷從此絕不接近武媚,將她貶為奴婢,視作妖惑。武媚粗茶淡飯,在屈辱、嫉妒中長大。唐高宗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中了武則天。在孤寂的生活中,她逐漸與太子李治志趣相投,關係密切。李治悄悄將玉墜送與她做定情之物。太宗駕崩後,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宮中凡受寵幸的女子全到感業寺削髮為尼。兩年的尼姑生活使武媚全面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

高宗李治嗣位,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李治到感業寺里來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又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並私下令武則天蓄長發。最後武則天被李治帶回宮中,再次回到自己生活過的唐朝皇宮,並被冊封為才人。她能夠回宮同時還有着另一層複雜的背景,當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髮,獻給高宗,封為宸妃。武則天回宮之初,也只是宮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邊。她能夠「卑詞曲體以事後」,王皇后「數稱其美於上」。永徽三年,武則天生了長子李弘,給自己帶來了晉升的希望,也給王皇后增加了一層憂慮。永徽五年,武則天被冊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與淑妃。

這一舉動使王皇后大為震驚,當初武則天僅僅是個宮女,今天忽然變成生有皇子的昭儀,這使王皇后深切地感受到來自武則天的威脅。開始武則天聯合王皇后,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后打下去。有一天,王皇后閒得無聊,到昭儀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后來時,她故意避開,及王皇后離去,將小公主弄死,嫁禍於王皇后。

事發後,唐高宗大怒下詔:「王皇后與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一併除名流放嶺南。亡父王仁佑追奪終身。」廢王皇后的決定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對,特別是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後來有人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唐高宗這才下了決心,後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后。

登上皇后寶座的她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廢為庶人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資治通鑑》載,唐高宗偶然行至其所,見門窗關閉甚嚴,於是叩門問道:「皇后淑妃,你們可好……」二人聽了嗚咽痛哭,說皇上如果念舊日情份使妾再見天日,請改此院為回心院。她們希望唐高宗回心轉意,撤銷對她們的處分。這件事很快被武則天知道,她採取果斷措施,縊死王、蕭二人,以絕後患。不久,她將王皇后與蕭淑妃誣陷坐罪,各杖二百,斷去二人手足,投酒瓮中,浸撈骨殖埋於後苑。

當權的國舅、前朝重臣長孫無忌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在內廷儘量鞏固王皇后的地位,在外廷竭力擴大關中軍事貴族的力量。當初高宗問長孫無忌:「王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朕欲廢后、立後,卿意如何?」無忌不敢言,有近臣褚遂良諫曰:「王皇后,表禮所聘,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等曰『朕佳兒、佳婦咸以付卿。』言猶在耳,不敢忘也。況王后未曾有過,何以廢之?陛下必欲易後,伏請妙選天下名族。且武氏曾事先帝,又出為尼,人所共知,天下耳目不可掩也。」武則天、李義府和許敬宗,合謀將長孫無忌革去官職,貶出京城。當皇上準備親召長孫無忌回京去查明事由時,袁公瑜已假傳聖旨賜他自縊。

武媚胞姐武姐自進宮陪伴皇后,漸漸和皇上有了感情,兩人在宮中幽會被武媚察覺,高宗便溜到城裏去私下偷情。不久武姐有孕,武媚便差人將她用繩子勒死。武姐之女賀蘭氏,心中明白是武媚害死她母親,表面上裝作恭維順從。她在甘露殿和皇上調情時,被武媚撞見。武媚用毒酒將這女孩毒死。高宗受到一連串打擊,對武媚恨之入骨,準備下詔廢去皇后,被武媚發覺,將立詔的上官儀處死,並要皇上稱她為「天后」,兩人統稱雙聖,共坐朝堂。此後,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則天在旁邊監視;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點了頭才算數。公元683年,高宗病逝。之後即位的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都被武則天廢黜。

武媚陸續將李姓諸臣一一誅殺,平息匡復李唐的諸王之亂,將叛變眾臣放逐嶺南,連投降的上千兵將也殺盡斬絕。有個和尚偽造了一部佛經,那部佛經里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佛祖派她下凡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又有個名叫傅遊藝的官員,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遊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勸進表的有六萬多人。此時身為皇帝的李旦已名存實亡,被迫將王位讓給母后。武后便稱帝登基,改大唐為大周,自稱神聖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高宗在世時一直體弱多病,武則天難以盡興床笫之歡,高宗去世後武則天便在後宮廣納面首。她所納的第一個面首是薛懷義。薛懷義本名叫馮小寶,是洛陽城裏一個販賣脂粉的。太平公主見他身體魁梧強壯,於是引他進宮正式向武則天加以推薦,武則天便任命他為侍從。武媚和馮小寶夜夜同枕共眠,沉溺在雲雨之歡中。為了讓薛懷義出入宮禁方便,又因他不是士族出身,乃賜姓薛,改名叫薛懷義。隨即讓他與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這就大大抬高了薛懷義的地位。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薛懷義既是武則天的面首,同時也是太平公主的情夫,可以說是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母女兩人共享的男妾。薛懷義曾主持重修洛陽白馬寺,先後晉封為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右衛大將軍、鄂國公等。他頤指氣使,驕橫傲慢之極,富貴而驕,多蓄女子於外,又因武則天有其他內寵,薛懷義深為妒恨,更加為非做歹,恣意放火燒毀以五百萬巨資建起的宏偉的明堂。武則天很是厭惡,太平公主便與其乳母合謀,使健婦撲殺了他。

武則天年已七十,春秋雖高,齒發不衰,豐肌艷態,宛若少女。頤養之餘,欲心轉熾,武則天寵幸的面首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及柳良賓、侯祥、僧惠范等多人。這些人都是以「陽道壯偉」而深得武氏寵愛。此類面首大部分是經過太平公主親身嘗試之後再推薦給武則天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俊貌美姿,善音律歌詞。兩人均塗脂抹粉,着錦繡豪華衣裝,深受武則天寵幸。他們兄弟二人平步青雲,屢被加封晉升。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權傾朝中,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爭着為二人執鞭牽馬。在武則天生前,他們做威弄權,一直備受寵信,炙手可熱,驕橫無比。

鑑於歷代皇帝有三宮六院,武則天也想仿效。據《舊唐書》記載:「天后令選美少年為左右供奉。」這時左補闕朱敬則進諫道:「臣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內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近聞上舍奉御柳良賓潔白美鬚眉,左監門長史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堪奉宸內供奉。無禮無儀,溢於朝聽。臣愚職在諫諍,不敢不奏。」武則天對朱敬則的犯顏直諫不但沒有大發雷霆之怒,恰恰相反,竟然對他加以褒獎,說是「非卿直言,朕不知此」。並且賜給彩絹馬匹。這樣,既掩蓋了她在宮中的醜聞,保全了面子,又收到了廣開言路的良好政治名聲。

武則天把滿足性的需要當作養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後人分析她的高壽,除了接受佛家和道家的養生思想與學說,注意起居飲食和思想情志,並且重視導引術等體育活動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與她晚年在性生活方面過得愉快和滿足分不開的。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全唐詩》等錄有其詩多首,如其《如意娘》詩云:「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神龍元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和崔玄暐、桓彥范等乘武則天年老病危之際,率左右御林軍發動了政變,誅張易之、張昌宗於迎仙院,迎中宗李顯入朝,逼武則天讓位給李顯,恢復國號「唐」。武則天則由長生殿住進了上陽宮。同年十一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死在東都洛陽上陽宮的仙居殿。死前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次年五月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並只留下一塊無字碑。

武則天無字碑和高宗碑並列在一處,矗立於乾陵朱雀門外。西面是「述聖碑」,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歌頌了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東面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高大雄渾地矗立於朱雀門外司馬道的東側,與其西側頌揚高宗文治武功的「述聖碑」比肩而立。「無字碑」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七點五三米、寬二點一米、厚一點四九米,總重量達九十八點八四噸。碑頭刻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龍,碑東、西兩側各刻有冉冉騰飛的「升龍圖」一幅,升龍高四米、寬一米,其身軀矯健扭動,神態飄逸若仙,線條流暢,刀法嫻熟。陽面是一幅獅馬圖線刻畫,其獅昂首怒目,威嚴挺立;而馬則屈蹄俯首,悠遊就食。整座碑高大雄渾,雕刻精細,不失為歷代石碑中的巨製。

令人奇怪的是,當初立這塊碑時碑上竟未刻一字。後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駁若離,若明若暗,模糊不清。據《乾縣新志》載:「向無字。金元後,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記》也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只是從宋代起碑上才有了筆力險峻、字體俱備的題刻。那麼,女皇武則天立這塊異乎尋常的空白石碑,用意何在?成為一千三百多年來人們猜測、探究卻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謎」。縱觀諸說,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

(一)武則天立「無字碑」,是武則天德高望重,無法可書。此說認為,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參政以後,通過發展科舉制度,大量吸收新興地主進入政治舞台,從而打擊了豪門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勵舉薦,擢拔了一大批能幹的文臣武將,如姚元崇、狄仁傑、魏元忠、裴行儉、劉仁軌、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稱「累朝得多士之用」;她還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和整頓田制,使國力增強,同時加強邊防,改善與邊境各族的關係。繼貞觀之治,啟開元全盛,政績蜚然,彪炳史冊,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蓋過世。正如明代一位無名詩人在無字碑上題的詩中寫的那樣:「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惟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

(二)武則天自知罪孽太大,無顏為自己立傳,只能用「無字碑」來敷衍搪塞。此說提出的主要依據是:一是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的手段騙得高宗的信任,從地位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權的皇后,最終廢唐改周,自立為帝,建立了武周政權。二是武則天培植自己的親信,任用酷吏,實行告密和濫刑的恐怖政策,剷除異己。三是武則天當政時期,阻滯了貞觀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並曾失掉安西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一。她自知自己執政中,篡權改制,濫殺無辜,荒淫無道,罪孽深重,無功可記,無德可載,與其貽笑後世,不如一字不鐫。持這一種觀點的學者有岑仲勉、呂思勉等隋唐史專家。他們根據宋代著名學者朱熹的《通鑑綱目》和歐陽修的《新唐書》等史籍,認為武則天「即使撇去私德不論,總觀其在位廿一年實際,無絲毫政績可記」。還說「武則天對外族侵凌,全乏對策,而又居心疑忌,秉性殘酷,陷人於罪,全憑鍛煉;賦民間農器立頌德天樞,鑄九鼎,構天堂,對國民生計毫無裨益」。呂思勉則在其兩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則天說成是「暴君」,說她「使濫刑,任酷吏」,所謂「識人才」也是她拉幫結夥,結黨營私而已。

(三)武則天一生聰穎機警,常做驚人之舉,立無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且留有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武則天執政期間,有積極的一面,如納諫、不次用人等;也有消極的一面,如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等。武則天逝世以前,已被迫還政於唐中宗,自知將來人們對她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無法概括好壞,所以決定乾脆立一塊「無字碑」,讓後人去判斷。持第三種說法的學者指出:「從唐中宗起,陸贄、李絳、宋洪邁、清趙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則天,對她評價很高。」認為,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礎,建立了規模,而「武則天則鞏固和發展了這一基礎,沒有武則天起作用的五十年,也就沒有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武則天對唐朝的歷史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武則天的錯誤也是嚴重的,尤其是其統治後期,朝政腐敗,新貴形成,對歷史的前進起了阻礙的作用。」由於功過相摻,這些學者認為:「武則天是個聰明人,立無字碑立得聰明,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

(四)武則天在風雨無常的政治舞台上活動了半個世紀,可謂君臨天下,不可一世。然而,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合葬在一起,就帶來了稱呼問題,究竟是稱呼武周皇帝,還是李唐皇后?確是很為難。唐中宗李顯雖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但卻長期在其淫威下惶恐度日,幾度險遭毒手。李顯對母親濫施酷刑、濫殺無辜的暴行也是非常憎恨的。武則天先後毒死太子李弘;廢太子李賢為庶人,後又逼其自殺。中宗李顯當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則天廢黜皇位,貶逐出京。先後二十多年間,李顯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以至於每次聽到武則天派人來看他,他都嚇得膽戰心驚。他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則天處死。此外,武則天晚年還一直思謀着將皇位傳給其武家侄兒。有過這一番飽受折磨經歷的中宗,重登皇位後雖然不能公開發泄對母親的憎恨,但也講不出對她歌功頌德的好話,只好乾脆一字不刻,為武則天留下一塊「無字碑」。另外李顯也難定其稱謂,如褒揚武則天,刻上「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作為李唐子孫感情上不情願;如貶斥其刻上「則天大聖皇后」,而武則天又明明做過十六年的「大周」皇帝。左右為難,無可奈何之下,就只能在高宗的「述聖碑」側立一塊「無字碑」了。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中國帝王后宮私生活之謎全紀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201/50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