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歷史真相──9•18事件逐步清晰

本來9•18就是個敏感日子,因為有釣魚島事件,而愈加敏感起來。我們要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提防某些民族主義分子利用9•18事件做文章。

其實,中國人不了解自己的歷史,越近的歷史似乎越糊塗。有時候,人們僅僅了解一個概念,有時候用局部事實掩蓋整體事實,有時候乾脆整個歷史認識是錯的。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奉天(現瀋陽)北面約7.5公里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一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然後,關東軍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中國東北軍幾乎沒有做太多抵抗。隨後日本佔領東北全境。

9•18是誰下令不抵抗的?不抵抗政策有沒有道理?如何做到「勿忘國恥」?我一直認為,義和團是中國一大國恥,如果在21世紀還做義和團,那更是國恥。

1,日軍駐紮是合乎國際法的

許多人根本不明白,為何9•18事變時日本能在中國駐軍。

原因是國恥義和團。愚蠢的義和團燒殺外國使領館,引來八國聯軍。戰後,不僅滿清付出賠償,並且同意各國駐軍,以保護僑民。日本人就是利用這個,在中國佈置了軍事力量。

2,前因是爭奪鐵路權,是否有蘇聯挑唆仍不清晰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刺殺後,張學良繼續其父的方針,引起日本的不滿。同年12月12日,張學良順應北伐,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

1929年3月26日,東北國民黨黨部在奉天成立,並主張收回旅順大連租界與南滿鐵路,引起日方的恐慌,是為東北鐵路懸案。

1930年5月關內爆發中原大戰,9月張學良率領東北軍主力出山海關,支持蔣介石中央軍,獲勝後領兵常駐燕京,關外空虛。

1931年7月東北發生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張學良指示東北保持克制,避免與日軍衝突。

蘇聯時刻都盼望擴大中日戰爭,轉嫁禍水。幾乎每一次中日衝突,都少不了蘇聯的幕後黑手。

3,關東軍和日本政府立場一致嗎?

關東軍是一個有野心的集團。為了擴大話語權,不停地擴大中日戰爭。此次事件以鐵路被炸毀為藉口,是為了讓日本政府難以找到藉口來阻止關東軍。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南次郎陸軍大臣強調這是關東軍的自衛行動,但是幣原喜重郎外務大臣懷疑這是關東軍的陰謀,並且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這次事端。9月24日,內閣會議決定了「不將事態進一步擴大」的方針。然而關東軍無視政府的決定,以自衛為名,不斷擴大戰線。

日本政府既想掠奪中國資源,又不想擴大中日衝突。但在蘇聯的挑唆下,在愚蠢的日本軍方少壯派的盲動下,中日戰爭步步擴大。導致了最不好的結果。為之嘆息。

4,東北不抵抗到底是誰決定的?

根據當時張學良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洪鈁和東北軍旅長何柱國二人的回憶,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曾致張學良銑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與民族於不顧。」。

但從來沒有拿出過這方面的證據。並且,張學良1990年接受日本國營電視台(NHK)採訪時,表示他當時認為「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戰爭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應會約束關東軍。」「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9•18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但是,也有日本媒體認為這是由於張學良所處眾所周知的特殊環境關係,他不能把責任推給蔣介石,只能由自己承擔,因而不得不如此說。

照我們歷史書中「蔣介石消滅異己」的一貫說法,蔣應該鼓勵東北軍和日軍火併。既抗了日,又消滅了異己,一石兩鳥,何樂而不為?蔣不夠狡詐。

歷史是講究證據的。所謂「蔣介石讓張學良」沒有書面證據,雖有人證,但這人證又與張學良本人的講述完全矛盾。並且,從時間上看,蔣介石9•18當天晚上才知道消息,他應該沒有時間下所謂手諭。所以,目前只能確認已經發生的事實:張學良下令不抵抗。

9•18事變後,汪精衛等國民黨元老紛紛怒斥張學良為「不抵抗將軍」。

5,蔣介石對日態度如何?

說蔣介石是投降主義,那是胡說八道。事實上,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愛國主義者。他對日本人的仇恨,是非常高的。

通過蔣介石日記的解密,根據民國史學家楊天石先生的研究,在北伐戰爭時期,曾在日本留學並熟知日本軍力的蔣介石,就有「三月亡國」之論,認為中日國力懸殊,一旦開戰,中國沿海地區就會陷入日軍之手,而日軍少壯派軍人後來則引用並堅信他的觀點,結果當時的蔣介石與日軍皆嚴重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抵抗能力。日軍於1928年出兵濟南,製造「五三慘案」,北伐軍對日妥協,刻意避開日軍,繞道北上,蔣在5月3日日記中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蔣在5月10日的日記里,第一次親筆寫下「不抵抗主義」,但從此之後,蔣介石的日記均以「雪恥」開頭。

在9•18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蔣在日記里寫道:「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瀋陽兵工廠……內亂不止,叛逆毫無悔禍之心,國民亦無愛國之心,社會無組織,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論決無存在於今日世界之道,而況天災匪禍相逼而來之時乎?余所恃者惟一片愛國心。此時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耳」

9月20日記寫道:雪恥,人定勝天。日本侵略東省,是已成之事,無法補救。如我國內能從此團結一致,未始非轉禍為福之機。

9月21日:雪恥,人定勝天。團結內部,統一中國,抵禦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喚醒國民,還我東省。

9月22日:雪恥,人定勝天……

9月23日:雪恥。人定勝天……

9月26日:雪恥,人定勝天……我不能任其梟(囂)張,決與之死戰,以定最後之存亡。與其不戰而亡,不如戰亡,以存我中華民族之人格。故決心移首都於西北,集中主力於隴海路也。

楊天石認為,蔣介石在9•18事變後的日記中多次提到拒絕與日本和談,但由於當時中國形勢複雜,蔣介石實際上的所作所為與他在日記當中的表達的愛國激情有較大差距,可看出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複雜歷史背景。

人在日記中都會美化自己,為自己開脫。但我們至少能從中分析出一些東西。

6,「不抵抗政策」有合理部分

以東北軍當時的兵力,以中國當時的兵力。即便抵抗了,最終結果仍然是日軍佔領整個東三省。這個絲毫不要懷疑。

我傾向於相信蔣介石、張學良都主張不抵抗。我本人也支持不抵抗策略,這僅僅是我個人對當時形勢的分析,未必正確。請義和團們看到這裏時,別又跳起腳來使出謾罵的法寶,你們那一套謾罵,已經讓人噁心了。

如果中國全面抗戰不是從1937年開始,而是從1931年開始,那麼,中國繼被蒙元、滿清兩次亡國之後再次被日本亡國,不是沒有可能。

拖了6年,蔣介石加強了中國軍備6年。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戰到了快堅持不住的時候,美國開啟了對日作戰,從而決定了日本必敗。這是中國人的運氣。

7,中共如何反應

9月2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譴責日軍侵略,同日,中國共產黨當時的最高領導人王明發表「武裝保衛蘇聯」的講話。

9•18事件短短2個月後,即1931年11月17日,江西瑞金蘇維埃政府成立。

8,若干年後再去思考「攘外必先安內」

蔣介石當時以「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為原則,以先消除共產黨的反對勢力分裂主張,再集結力量對抗日本軍等外來勢力為方針。

不做評論。

9,到底如何評價張學良?

為什麼有人要刻意美化張學良?張學良是誰的救星,又是誰的罪人?

來源:東方日報/王思想經濟學者北京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20/44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