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震撼 「支那」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 竟然曾是個時髦的詞彙

作者:

直到今天,還有中國人不喜歡「支那」兩字。蓋因這兩字裏面,包含了諸多中國文字才能蘊含的比別種文字更豐富的不可言說只可意會的意味。特別讓中國人不能容忍的是,「支那」兩字往往更多的出自日本政府及其國民之口。

其實日本人也不知道「支那」的原出處。1878年日本人大河內輝聲曾向他的漢文老師、一個中國人請教過這個問題。對方回曰:「大抵為天竺國上奏中華皇帝時,稱之為支那皇帝而起者,於中華則為唐之時,其事見於《佩文韻府》。」

按這位中國老師所言,「支那」當是唐時印度對中國的稱呼。當代日本學者實藤惠秀考證,中國唐代僧侶到印度學佛,竟也學了這種語言習慣,在自己所譯的佛經上,往往標上一個「支那某地某人譯。」實藤惠秀言,這個時候,「支那」甚至是個時髦的詞彙。可能正是由於時髦,日本一些古代學者遂改掉稱中國為「漢土」的習慣而改叫「支那」。據實藤惠秀分析,這其中估計有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的嫌疑。

時髦用語慢慢會變成流行用語,進而變成大眾用語。具體時間大約是在明治之後。

問題出在甲午戰爭時期。甲午戰爭一爆發,日本出版了竹柴其水的劇本《會津產明治重組》,劇中有一個僑居日本的中國人,其妻是日本女人。劇中多次出現「支那」一語,而且,「支那」一語裏明顯含了輕蔑。

戰爭的結果,大清失敗得很慘,從此日本人更加蔑視中國,含有輕蔑之意的「支那」遂成為日本大眾語言。

不幸的是,正當日本人開始看不起中國時,又恰是中國開始對日本刮目相看之際。1896年,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被張之洞送出國境。雖然這批學生冒着留學不成的危險堅決拒絕了張之洞要求他們面見自己之時必需叩頭的侮辱,但是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他們受不了來自日本人的另一種侮辱:日本孩子動不動在他們身後罵「豬尾巴」和「豚尾奴」,甚至還喊「日本勝利,支那敗北」什麼的。首批十三個留日學生,最終有四個退學回國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受不得「豬尾巴」之罵。當然受不了,因為看着實在象豬尾巴。魯迅留學日本時,好多學生都把尾巴弄頭頂上,再戴個帽子,被魯迅稱作了「富士山」。相形之下,「支那」還算是客氣的。

另外,這中間或許還存在些微妙的因素。梁啓超有個筆名,叫作「支那少年」。他在自己的著作《李鴻章》的封面上,還寫有「支那之怪傑」的題簽。黃興創辦一份雜誌,取名乃是《二十世紀之支那》。至於留日學生,在填自己的國籍時,有填「中國」的,有填「清國」的,更有不少填「支那」的。對於他們來講,「支那」好象不是貶義詞,可郭沫若、郁達夫等人的小說里,又是一提「支那」就痛心。特別是郭沫若同志,在自己的自傳小說《行路難》裏說:「我們單聽着『支那人』三字的聲音,便覺得頭皮有些吃緊」。郭描述曰:日本人說「支」的時候,故意把眉頭皺起來,說「那」的時候故意鼻音拉作一個長頓。

郭沫若忘了,咱也可以皺着眉頭、拉着鼻音叫他們「倭國」、「倭人」的——東漢光武帝還給人日本國王一個「倭奴王」的稱號來着。之所以沒有這樣禮尚往來,我估摸着是心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小倭不但打敗了大中國,還打敗了大沙俄,後來更是偷踢了美國人的卵子珍珠港,人家有牛的資本不是!?

時間到了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終於向日本抗議了:抗議你們叫我們支那。以後凡英文,請叫我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需叫「大中華帝國」。否則日本政府送過來的公文俺們外交部拒接——政府估計想不起來了,鴉片戰爭後英國和大清國簽訂的條約里專門規定有一條:以後不需叫俺夷!之前人家抗議,我們都哄孫子似的回答人家:南蠻北狄東夷西戎。自古至今,中國都是這樣稱呼的。況舜與文王都是大聖人,孟子都說「舜,東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你瞅瞅,在中國聖人都被人叫作夷呢。

日本人倒不會如此哄孫子,他們認認真真上上下下討論起中國的抗議來了。

一個說:除了支那,中國沒有合適的稱呼,你看看他們,一會兒唐,一會兒宋,一會兒明的,哪像咱們,萬世一系,天皇血統始終是純正的。支那這麼一個稱呼,正好作其歷史上的通稱嘛。

一個說:不能叫他們中華民國,因為「中」和「華」太美麗了,而且中華自古以來就是他們對周邊國家傲慢鄙視時的自稱。叫他們中華,就是鄙視周邊列國為夷狄啊。更關鍵的是,叫中國,也是名不符實啊。他們哪裏是中國啊(筆者忍不住插評一句:醜女起名叫美麗,此乃內政啊)。

一個說:支那一語,即使不含侮辱,也不能那樣叫人家啊。因為支那畢竟不是人家國家的名稱,我們不能天天喊人家的綽號當國名吧。而且,日本,本意是日出的地方。好象也是名不符實吧。好象也挺傲慢的。

有人說,從法理上言,中共政府可以決定自己的國名(忍不住再插評一句:醜女起名叫美麗,不算犯法啊),但是如此堅決拒絕習慣稱謂,似乎有些過激,難道英文稱呼「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的「China」就不是「支那」嗎?(最後插評一句:確實是)

有關中國國名,日本人吵吵了一陣子,最後改嘴的只有日本政府。民間仍然叫咱支那。到了1940年,日本想和咱共榮,所以再次有人提倡,不要再叫人家支那了,影響感情。於是新聞媒體又是一通討論,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再到1946年,日本被美國蘇聯打得服了勁兒,其外務部和教育部遂相繼發出通知,要求新聞媒體、出版社、學校再也不要支那支那的叫了。

結果,知識階層發生變化,不再支那了。可百姓不行,或者說,日本人口語之間,還要支那兩句的。再後來,1949年,日本人忘掉了支那,改換了一個新詞——「中共」。日本學者實藤惠秀指出,「這是日本新聞界用於稱呼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名稱,含有又討厭又輕蔑的意味」……

真是討厭,這都跑到哪兒去了!

作者簡介:端木賜香,女,原名李桂枝,網名三糊塗。1968生人,1990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現為河南安陽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著有《我是如此美麗》、《中國傳統文化的陷阱》、《糊塗讀史:明清的帝國偏執與盛世張皇》、《那一次我們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全景解讀》、《這一次,我們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始末》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316/38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