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大陸人熱衷體檢:很多檢查沒必要 快餐化 醫院藉機斂財

袁蒔想與客服做個溝通,對話框跳出來的第一條信息就是「親購買成功,3天內確認收貨,給出5星評分,並附20字好評評語,店鋪將直接打款10元到您支付寶」。

這兩家店鋪都有不下50種套餐供顧客選擇,其中以年齡分為老中青三個類別,每一類又細分了10來種小類別,讓人眼花繚亂,卻沒有一個客服可以解惑。

袁蒔按照平時網購的習慣,查看了無數頁的網友評價。可是,意見五花八門,大家對於給好評或差評的依據,往往是因為體檢中心的環境情況或者等待時間,很少人在談論體檢本身的質量和意義。

中國人對於體檢的熱情,時常也會讓理查德這樣的外國醫生感到驚訝。

一些批評家認為,民眾對體檢的錯誤認識也和媒體的推波助瀾有關,比如某體檢機構就經常聯合國內一些協會發佈一些城市人群健康白皮書一類的調查研究供媒體報道。

普通消費者都不具備相關的醫學知識,抱着「檢查項目越多,結果就越精準」的簡單邏輯,體檢中心的各種套餐就迎合了這種心態。

而且除了部分真正關注自我健康狀況的消費者,大部分參檢的人都是享受單位的福利體檢,並非自己掏錢,因此對結論的關注程度並不高。

這種買單者和體檢者身份的不一致性,使體檢機構的服務越來越快餐化。而相比藥品研發和設備製造,健康體檢資產稍輕、專業性略低,成為近年來最「吸金」的領域。

一般性公司通過資本運作,高速擴張無可非議。但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快速收購擴張下,相應的技術情況、服務情況能否跟進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按照衛生部頒佈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體檢醫療機構應至少有兩名具有內科或外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至少有10名執業護士。但不少體檢中心以上指標全都難以達標。

現在的體檢機構醫生資格掛牌的比較多,真正註冊在體檢機構的不多。比如美年大健康即是採用公立醫院醫生兼職的方式來解決體檢機構的人才難題。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報道,美年大健康的市場總監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會和醫生簽訂合作協議,按照每次提供的服務給予醫生一定的勞務費用。」

近年來,客戶投訴體檢機構的事件頻有發生,如誤導客戶消費、服務人員態度惡劣、診斷結果有誤等。

慈銘體檢在其招股書中,也明確提到:隨着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可能會由於醫務人員疏忽、檢測設備故障、體檢客戶個體差異、疾病本身的複雜性等問題,從而在體檢過程中出現漏檢或誤檢的情況。

而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體檢行業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往往成為一個灰色地帶,比如通過給出高額回扣的方式來拉攏企業客戶,已經成為行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

除了極少數大型公立醫療體檢中心之外,很多健康體檢機構都設有銷售部,職責就是聯繫企事業單位進行大型集體體檢,請客送禮拉關係是業務員的基本工作。

而一些單位聯繫體檢的工作人員對專業的醫學一竅不通,通常只看價格和項目。很多體檢機構就通過包裝很「玄」的新技術、新設備,來招徠客源。

類似於理查德此前提到過的那種全身熱掃描和生物體微弱磁場測定分析儀,還有些體檢機構號稱引進新型「鷹眼」設備,掃描全身就知道哪些地方出現激素變化,可以判斷有無腫瘤,但這種設備其實就是一種紅外線掃描設備,精確度存疑,而且價格不低。

有業內人士透露,大多數體檢機構給銷售業務員的提成,高達15%-25%。如果是掛靠在醫院名下的健康體檢中心,還要給醫院上繳15%左右的利潤,也就是說,一次500元標準的體檢,最後只有250元甚至更少是用在體檢上,這也導致體檢機構不可避免地壓縮成本。

吸金石

目前中國體檢行業主要有三類機構,一類是三甲醫院的體檢中心,憑藉其醫療實力,受認可程度較高;第二類是體檢連鎖機構;第三類是更低端的二級醫院的體檢中心。

根據衛生部統計,2011年中國體檢市場健康檢查人數約為3.44億人次,其中,醫院約為1.26億人次;街道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為主的衛生院約為1.4億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為4642萬人次;婦幼保健院約為2113萬人次;專業體檢機構的體檢量約為639萬人次,專業體檢機構佔整體健康檢查市場的份額約為1.86%。

「三甲醫院有的不僅是品牌,而且還有多年形成的封閉的醫療體系,很多專業的醫生在這個體系里合法的地位很高,而且有他們的學術地位。」美年大健康集團董事長俞熔認為,在與三甲醫院的競爭中,連鎖體檢機構需要特殊的定位。比如為高端人士提供的深度體檢。

繼慈銘體檢投建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奧亞醫院」之後,2013年12月11日,體檢連鎖機構愛康國賓的高端健康管理品牌「愛康君安」首家旗艦店也正式開業,投資超過1億元。

一張體檢卡很小,但背後的鏈條卻很巨大,其供應鏈的上游是檢測儀器的設備商、第三方檢驗機構,下游則是衍生的高附加值產品。這一鏈條上的大多數領軍企業,現均在積極衝刺IPO或業已上市募資。

羅蘭貝格諮詢公司發給《南都周刊》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依據國務院2013年10月發佈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即40號文件)中提出的8萬億元目標,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大致會接近中國時年GDP的10%,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其中,羅蘭貝格預計,民營醫療機構的體量在八年中將有12倍的增長空間。許多PE投資機構早就覺察到了其中的市場潛力。

2002年成立的慈銘集團,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自2004年10月10日,鼎輝國際投資公司斥資入股之後,慈銘體檢陸續吸納了天圖創投、平安創新、富坤投資等眾多PE入股,隨後依靠資本迅速併購擴張。

2008年至2009年,慈銘體檢先後併購北京佰眾3家體檢中心和深圳我佳8家體檢中心,穩坐行業第一的位置。

根據2012年披露的慈銘招股書,慈銘體檢2011年的體檢量已經達到159.48萬人次,目前已有中國石油、民生銀行、中國聯通、IBM、西門子等百餘家知名企業作為固定客戶。單個體檢機構毛利率普遍高達50%以上。

在慈銘之後,2012年8月,北京凱雷投資中心投資了美年大健康,2013年3月,高盛集團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愛康國賓簽署接近1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成為迄今為止國內健康管理產業最大的一筆私募投資。

愛康國賓在2012年的營收超過8億人民幣。「到2013年底,愛康國賓的全國網點將達到50家左右。」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還提到,再過一個8年,公司的收入將達到100億元。

相信設備還是醫生

理查德介紹說,美國人也會有年度體檢,但他們沒有這樣一個巨大的體檢套餐,他們會先去找自己的家庭醫生聊一聊,然後在根據醫生的建議,決定檢查的項目,通常是一些膽固醇、血壓、血糖的檢查,沒有人每年需要做綜述心電圖(Electro Cardio Gram)、CT、超聲波。

與中國的體檢方式不同,在國外,體檢通常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並要求提供體檢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基本情況、病史、用藥史等。隨後,體檢中心會給體檢者一份詳細的回執,包括根據體檢者的個人情況為其量身定製的體檢項目、精確到每一個體檢項目時間的體檢時間表,以及飲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等。

比如,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醫療與健康中心採取的是一對一服務模式,每位體檢者都有他們單獨的醫生,而醫生的詳細資料也包括在回復內容之中。這樣,體檢者就可以提前認識他們即將見面的醫生,也為後期的順利體檢打下基礎。

體檢結束之後,醫生不僅會告訴體檢者身體存在哪些問題,還會詳細地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以及日後應該如何調整生活方式等。

「每個好醫生都知道,80%-90%的診斷來自病人的病歷和生活習慣,而不是檢查得到的數據。」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家庭醫生薩戈爾(Rich Sagall)總結道。

在中國,體檢就像流水線一樣,分門別類地進入各種B超室、CT室,也就是說,體檢大多是由儀器來完成的,儀器也成了公認的體檢醫生。哪家醫院的設備更先進,就代表着這家醫院的體檢水平更高。

「在中國,各式各樣的測試比醫生更加重要的觀念是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理查德認為,好的醫學理念是病人和醫生坐下來好好談談。他經常引用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姆·奧斯勒的一句話:「傾聽你的病人,他在告訴你診斷結果。」

但中國人並不知道這些,他們沒有正經的家庭醫生(family doctor)。中國的醫生被訓練來治療疾病,而不是幫助人們如何預防疾病。全科醫生不需要做一項項檢查,只需要給人們一些健康的建議,告訴他們如何保持健康。

預防疾病於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預防慢性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難題,慢性病非常貴,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衛生資源,在中國,很多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消耗性的疾病,如果能從源頭阻斷這些疾病,可以節約很多金錢。

「中美兩國的體檢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國的體檢文化中,做一項項的測試要比和醫生交流重要得多,這是非常悲哀的,中國人不相信他們的醫生。」理查德說,在美國,你首先會和一個你喜歡、你信任的家庭醫生交流,而且你們已經認識超過10年了,他非常了解你,他會說,哦,你又胖了,小心糖尿病。「在中國的體檢中心裏,沒有你熟悉的醫生,只有年復一年相同的測試。」

「我接待的很多來體檢的人都很看重儀器檢查,來到我的診室就是為了做CT,或者去到內科醫生的診室就是為了讓醫生聽聽心臟,量個血壓,他們都是在追求這些客觀指標,很少有病人會主動和醫生交流。」李劍說,「就我所在的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來說,體檢者大部分都是買了套餐,到醫院的各個診室走一圈,拿到儀器檢測數據就走人的。」

其實數據的價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李劍把設備的檢查稱為是一種「橫斷面的檢查」,包括抽血、做彩超、心電圖都只能反映身體那一瞬間的狀態,不能說明之後的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肝陽三脂的檢查,很多單位體檢前一天,大家晚上在一起吃飯,結果第二天肝陽三脂都偏高,大家都很擔心。有一些人又為了第二天的體檢,頭一天晚上不吃飯,肝陽三脂檢查結果又顯示正常。但這樣檢查是非常不準確的,因為肝陽三脂受短期影響非常大。」

在李劍看來,體檢根本上來說只有兩個作用,一是了解你某個年齡段身體橫斷面的情況,二是根據檢查結果調整你的生活方式,後者才是最重要的。

他有時候也會跟病人講,你不需要做某項體檢,但病人會跟他吵架,「他覺得這些檢查非常有意義,你一定要給他做,他付了錢。有些人進來說我就是要吃這個藥,你就老老實實給我開。在體檢中心更是這樣,我需要這個體檢,你就老老實實用儀器做好給我結果就行了。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信息不對等的問題,很多病人並不信任醫生,也不聽醫生的話。」

自從中國醫療市場化之後,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醫院要養活自己,醫院培養的一大批醫生都被利益驅動,自然也不會認真看好病人,還會為了錢亂開藥,醫患矛盾肯定會被激化,」李劍也很無奈:「醫生都是為了錢在看病,病人自然也不會相信醫生,這是現實情況。」

理查德的兒子剛剛出生,他希望他能有一個全科醫生,定期去拜訪他。這份工作最好的是,可以長期和病人保持聯繫,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看着孩子們成長。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南都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01/36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