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國古代的翻譯人員

作者:

中國古代的翻譯人員

魏晉南北朝唐

魏晉南北朝時,各民族進一步大融合,會外族語言的人愈來愈多,到了唐代,與外國關係更密切,翻譯人員也就更多了。不過,整體來說,從南北朝至唐代,官方的翻譯機構和譯員主要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唐代譯人和譯經數量的是歷代之冠。相比之下,官方編制的翻譯人員就十分有限,在《唐六典》中記載,「鴻臚寺譯語並計二十人,」此外,中書省也配置譯語人,稱「直中書譯語」。譯語人品級地位不高,其升遷不超過從七品下的典客署令職位。但是,他們往往被委派出使西域等重要任務。

中國古代的翻譯人員

宋遼金

宋遼金對峙時期,為了知已知彼的需要,宋朝在生員考試中增加了翻譯女真文、契丹文和西夏文的內容。而西夏、遼和金國,為了吸收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特別重視翻譯工作。

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創製西夏文字,重儒興佛。官方選派貴族官僚子弟翻譯《孫子兵法》、《六韜》、《貞觀政要》等大量漢文典籍與佛教經典。佛教是西夏的國民教育,刻字司只是負責印製佛經佛畫的官方機構,與翻譯工作沒有關聯。

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除了仿效漢字創製契丹文字,也仿效漢制設立百官。官方不僅重視漢文書籍的收集,也很注重翻譯的工作在州以上行政機關設立專門的譯文機構。遼道宗下詔制定了譯史的升遷等級,按照供職時間長短和工作水平的高低決定其是否升職,藉以激勵譯員。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創製女真文字,也推行漢化政策,朝廷先後設立譯經所,弘文院,將《孝經》、《易》、《書》、《論語》、《孟子》等漢文典籍儒學經書譯成女真文。金世宗對宰相們說:「朕之所以命令翻譯五經是要女真人知道仁義道德所在」。

中國古代的翻譯人員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812/32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