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吃蟹勿忘六個不宜 一隻蟹膽固醇就超標

 

核心提示:美國心臟學會的最新飲食建議指出:對一般人來說,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而每100克蟹肉中含膽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60毫克。因此,吃一隻中等大小的大閘蟹,一天的膽固醇攝入量就已經超標。

 
專家提醒,每年吃蟹時節,都有因貪食而引起不適的患者前往醫院就診。在大快朵頤之前,一些有關吃蟹的健康知識不可不知。

一隻蟹膽固醇就超標

蟹不僅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尤其是蟹黃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但與此同時,蟹也是高膽固醇食品。

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好」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壞」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之分。「壞膽固醇」會進入動脈壁內「潛伏」下來,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久而久之會增加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的危險。只有血液內的膽固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才能使人體保持健康狀態。

美國心臟學會的最新飲食建議指出:對一般人來說,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而每100克蟹肉中含膽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60毫克。因此,吃一隻中等大小的大閘蟹,一天的膽固醇攝入量就已經超標。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就更有必要控制每天高膽固醇食物的進食量。少吃動物內臟、蟹黃、蟹膏等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

吃蟹前勿忘「六個不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中醫診療中心竇丹波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每年到了秋令吃蟹時節,都有不少因貪食大閘蟹而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的患者來醫院就診。不少人只知道蟹不能與柿子同食這一禁忌,卻忽視了吃蟹還有以下「六個不宜」: 

一,不宜生食

螃蟹一般以動物屍體或腐殖質為食,所以蟹的體表及胃腸道中佈滿了細菌和污泥。螃蟹往往帶有肺吸蟲的囊拗和副溶血性弧菌,如果不經過高溫消毒,肺 吸蟲進入人體後容易造成肺臟損傷。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則會引發感染性中毒。因此,食蟹前一定要蒸熟煮透,一般在開鍋後再加熱一會兒,才能真正起到 消毒作用。 

二,不宜存放過久

存放的熟螃蟹極易被細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現燒現吃,不要存放過久,且最好保存在乾淨、陰涼通風的地方,或冰箱中,吃前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 

三,不宜「囫圇吞棗」

吃蟹應當清除以下四個部分:一是蟹胃,蟹胃俗稱「蟹尿包」,在背殼前緣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內有污沙;二是蟹腸,即由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三是蟹心,蟹心俗稱「六角板」;四是蟹腮,即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俗稱「蟹眉毛」。 

四,不宜貪食

蟹肉性寒,不宜多食。尤其是脾胃虛寒、平時容易怕冷的人更不可貪食,以免引起腹痛腹瀉。如果因為食蟹而引起腸胃不適,可用性溫的中藥紫蘇15克,配生薑5到6片,加水煎服,或者服用藿香正氣丸。

五,不宜與茶水同食 

吃蟹時和吃蟹後最好不要飲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六,病人不宜食用 

螃蟹雖然營養價值高,卻非人人皆宜。除了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外,傷風、發熱以及腹瀉病人多吃螃蟹,也會使病情加劇。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病人以及體質過敏者,最好也要少吃或不吃螃蟹,否則會誘發或加重疾病。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牛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105/1493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