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顏寶剛:外匯基金持港股三年蒸發四成 仲旨意去救市?

作者:
香港外匯基金總資產,由2022年初的4.66萬億港元,一直輾轉下跌,到去年十一月已降至不足四萬億水平,減幅多達近7000億元,主要原因當然是銀行體系結餘期間因為資金外流大幅減少逾四千億,而外匯基金投資在2022年錄得破紀錄的逾二千億元虧損,亦令外匯基金總規模有所下跌。如果今天真的要求金管局履行「政治任務」,將外匯基金投入到港股「救市」,恐怕最終只會是得不償失,屆時不單港股、甚至連港元聯繫匯率以至整個金融市場都會隨之陪葬。

「國家隊」、「組合拳」、「暴力救市」過去一星期成為中港股市最熱門話題,當中除了人行突然大幅降低存款準備金釋出一萬億人民幣外,最重要一項消息就是傳聞中央會啟動二萬億股市平準基金,用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機構的資金由滬深港通投向A股。同時會由中央匯金、中國證金等「國家隊」,在境內向A股投放起碼3,000億元人民幣。

這個消息引起的疑問實際比起答案多:1.錢從何來?2.為何依賴離岸資金多於在岸?3.二萬億的規模足夠嗎?4.更重要是、消息有幾真確,還是另一次「狼來了」?

無論如何,結合股市平準基金消息與人行大幅度降准,終於令中港市場出現大幅反彈,這考慮到恆指和滬深300指數已分別連挫4年和3年;由高位計已分別下挫53%和46%。可以想像,不論從股價或估值角度來看,都應已跌至十分低殘和便宜水平,任何稍為利好的消息都必然會推高股市。

但今次設立平準基金的消息,反而令我想討論一下本港近日有不少建議提倡由金管局管理的外匯基金,應該是時候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尤如98年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打大鱷一樣,買入恆指成分股成功擊退炒家,令金融市場回穩。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近日建議,政府考慮指示金管局調整外匯基金投資組合,增撥一定比例買港股。新民黨之後更建議,撥出5%外匯基金買港股,主席葉劉淑儀認為:「投資者不入市,因不知道底在哪裏,政府帶頭投資又不同」。

以外匯基金總資產規模約近四萬億港元,5%即是相當於要動用2,000億元「救市」,有關規模甚至比起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外匯基金動用1,180億港元入市再多近一倍(當時占外匯基金資產大約18%)。

2,000億由外匯基金出手是否有用?當然應該是有一定震奮人心功能,但以今天港股日均成交只有大約一千億,外匯基金救市規模只是「兩日貨仔」,市場又是否「收貨」?

更重要是外匯基金的法定目的是維持香港的貨幣穩定,以及貨幣與金融體系的穩定及健全,基金的投資組合必須保持高流動性和充分準備,能夠在有需要時迅速變現提供資金,只是單邊買入港股作長期持有又會否與支持港元匯率的功能相違背?

三年投資港股虧損560億持港股賬面減值四成

 

 

必須要搞清楚的是,外匯基金多年來一直是持有港股。上周剛公佈去年外匯基金投資收入為2,127億元,屬歷來第四高的年度收入,徹底扭轉2022年歷史性虧損2,054億元的劣績。2023年整體投資回報率5.2%,是2020年以來高位。不過眾多資產類別之中,唯一虧損的就只有港股,去年蝕了155億。

對於建議外匯基金應該入市支持港股,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回應稱,外匯基金現時持有的港股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入市購買,作為長期資產配置一部分,以分散投資,不加亦不減,此立場沒有改變。

換言之,今天外匯基金之所以仍持有港股,只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包袱」,投資港股是一個被動做法,並無策略性可言。事實上,外匯基金投資港股表現是「劣跡斑斑」,翻查金管局資料,外匯基金持有的港股已經連續3年虧損,包括2021年虧蝕210億、2022年虧蝕195億、2023年虧蝕亦達155億,3年已蝕560億元,是各個投資項目表現最差一個。

根據最新公佈2023年外匯基金的年報,外匯基金持有約7成債券,3成是股票及相關投資,而持有股票總值6,094億元,當中有1,250億元股票在香港上市,市值比起一年前減少了254億,占外匯基金總規模跌至3%,是近年新低。如果與2020年的高位持有2,069億元港股比較,整體持股量更是減少了819億,賬面減值39%,反映既是投資失利出現虧損,而賬面減值亦令投資規模「縮水」,顯然見到外匯基金的港股投資策略其實相當失敗,特別是同期其他股票卻持續錄得盈利,若要增持港股比重,或可能拖低外匯基金的整體表現。

回報表現遠遜淡馬錫外匯基金「縮水」恐損港元穩定

與外國的主權基金不一樣,外匯基金一直採取防禦性措施,因此不時有聲音質疑外匯基金的回報率太低,如去年11月外匯基金公佈第三季業績時,就有立法會議員對外匯基金投資收益率低於坊間定存息表示關注。余偉文當時回應指,財政儲備分賬是按外匯基金過去6年平均回報來計算,重要的是提供穩定而中長期回報。

翻查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雖然去年重新錄得5.2%回報率,叫做抵銷了2022年的負4.5%回報,但由94年至23年的複合回報率亦僅4.5%,遠比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的複合回報率14%低很多,而且外匯基金近年投資回報亦有長期下跌趨勢,已經不能再重現2007年前經常有的雙位數回報率。

現實是香港外匯基金總資產,由2022年初的4.66萬億港元,一直輾轉下跌,到去年十一月已降至不足四萬億水平,減幅多達近7000億元,主要原因當然是銀行體系結餘期間因為資金外流大幅減少逾四千億,而外匯基金投資在2022年錄得破紀錄的逾二千億元虧損,亦令外匯基金總規模有所下跌。如果今天真的要求金管局履行「政治任務」,將外匯基金投入到港股「救市」,恐怕最終只會是得不償失,屆時不單港股、甚至連港元聯繫匯率以至整個金融市場都會隨之陪葬。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30/20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