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留神! 吃飯太快的人,血脂、血糖、消化都會被連累

吃完一頓飯,你需要花費幾分鐘?

飯點本該是放鬆的愉悅時刻,但有的人吃飯像「打仗」,不到10分鐘就解決,不僅容易嗆噎,還會連累消化系統,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

《生命時報》結合研究,對比不同吃飯速度對健康的影響,邀請專家教你科學進食。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生蘇琳

近九成人10分鐘解決一頓飯

中國的餐桌禮儀講究小口進食、細嚼慢咽,但生活節奏的加快,讓進食速度也不自覺跟着變快。

一項涉及4000多人的網絡調查顯示,近九成人吃一頓飯只花費十來分鐘。

即使有家庭的人,也常出現「努力做一小時,十幾分鐘就吃完」的現象,導致很多人「懶得費勁」而點外賣。

當然,吃飯快並非國人獨有。

意大利一項對187名平均年齡為43.6歲的中年人進行的研究中,將早餐進餐時間小於10分鐘、午餐和晚餐進餐時間小於20分鐘,定義為吃飯速度快。

經過統計,早餐、午餐、晚餐吃飯速度快的人,分別佔44.4%、66.3%、57.8%。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吃飯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風險,高於吃飯慢的人;早餐和午餐吃飯速度快的人,出現高血壓的風險也較高。

吃得太快「吞掉」健康蘇琳表示,人的胃與大腦通過神經建立反饋機制。

食物進入胃後,胃底和胃體會稍稍擴張,隨着吃下的食物逐漸增多,胃內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將「吃飽了」的信號反饋給大腦。

從人看到、聞到食物起,負責調節飽腹感、抑制食慾的瘦素就開始分泌,但需要20~30分鐘才能發揮作用。

如果吃飯過快,會在「飽」反饋還未形成之前就吃下過量的食物,瘦素也來不及告訴大腦「該停止了」,攝入的食物量就會超過人體實際需求。

吃得太快不僅阻礙消化吸收,還會給身體帶來方方面面的潛在影響。

損害胃腸功能

吃太快會縮短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時間,食物未被牙齒充分研磨就進入下一道工序;

胃不得不加大蠕動力度,如果短時間內進食過多,食物到達腸道時可能仍未被充分消化,只能暫時堆積在一塊。

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脹、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胃黏膜可能出現充血甚至糜爛,嚴重者會發展為胃潰瘍

誘發代謝疾病

研究表明,相比吃飯慢的人群,吃飯速度快的人群肥胖風險增2倍;經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

「狼吞虎咽本身不影響血糖,但會讓人吃得過多,導致體重增加,長此以往可能產生胰島素抵抗,進而被糖尿病找上門。」

蘇琳強調,吃飯太快還會間接導致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嚴重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的代謝性疾病。

增加癌症風險

剛出鍋的餃子、熱氣騰騰的火鍋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溫度一般在10~40攝氏度,最高不超過60攝氏度。

一些人喜歡趁熱吃,但過燙的食物會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增加食管癌風險。

對於堅果、豆類等粗糙堅硬的食物,如果草草嚼幾下就咽,可能給食管、腸胃造成物理性損傷,反覆刺激會導致炎症,甚至細胞癌變。

醫生推薦花多久吃一頓飯?吃太快不好,但吃得太慢也非好事。

無法充分消化脂肪

如果吃的是油脂較多的食物,需要肝臟分泌膽汁來消化。

而吃得太慢,膽汁會分期分批地進入腸內,膽汁量比較有限,可能無法充分消化脂肪,易造成脂肪堆積,增加肥胖風險。

錯過消化高峰

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維持在十幾分鐘內,此時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時間,有利於營養吸收。

吃飯時間太長,很可能會食慾大減,越吃越不想吃,長期如此容易營養不良甚至厭食。

吃一頓正餐的時間應該是多久?

蘇琳表示,進餐時間和個人飲食習慣、健康狀況有關,但一般不應少於15分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人群應花費15~20分鐘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

如果不好控制時間,可以記住一點:每口飯嚼20下。

每口食物咀嚼20~22次為宜,老人最好咀嚼25次以上,更易消化。

細嚼慢咽能給胃部充分的反應時間。唾液中的澱粉酶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中的糖分,同時起到潤滑作用,保證食物在咽下的過程中順暢通過食道。

3招調整你的進食速度習慣性吃飯太快的人,如何調整自己的進食速度?

每口多嚼幾下

可以多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放鬆心情,每吃一口飯菜要有意識地多嚼幾下,比如前文提到的每口嚼20下以上。

和朋友一起吃

每次吃飯計時,或和朋友一起吃,並請他們監督,幫自己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吃得稍微粗一點

儘量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蕎麥燕麥紅薯黑米等粗糧,芹菜、油菜、空心菜胡蘿蔔等蔬菜,有助降低咀嚼速度。

對於偶爾吃飯太快,導致胃疼、胃脹、不消化的患者,專家建議:

可以適當使用促進胃腸動力、保護胃黏膜的藥,並補充消化酶;

飯後1小時左右可以到戶外散步或做些舒緩的運動,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吸收;

接下來的幾天,要注意適當減少食量,多吃清淡食物,有助消化功能的恢復。

最後,蘇琳提醒,如果胃部經常出現飽脹、疼痛,應先到醫院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有需要的可進一步行胃鏡檢查,看胃部是否存在炎症、潰瘍等病變,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用藥。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4/198215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