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後背疼,別以為是累的,可能與多種病有關!

背疼應該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約1/3的人口曾在某個時段承受過背疼的折磨。

長期伏案久坐錯誤站姿不愛運動喜歡背單肩包……這些習慣都會讓脊背不堪重負!不過,這樣的背痛,在改正習慣或休息幾天、做做拉伸後就能緩解。若是長期疼痛,還伴有其它不適,則可能是疾病找上門,不能忽視!

那麼,不同位置的背疼,可能預示哪些疾病信號呢?

01

左背疼

可能預示心血管病

人的心臟一般都在左邊,所以心臟疾病而造成的後背疼痛一般也會集中在左側背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心絞痛急性主動脈夾層心肌梗死等。

01心絞痛,壓榨感

心絞痛發作時,心臟發出的預警信號有可能傳導到心前區,也有可能傳導到左肩下頜甚至是背部,造成背痛。痛感是壓榨性的,且會伴有大汗淋漓胸悶憋氣心慌氣短等情況。

不適感通常持續2~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有所緩解。

【診斷方式】確診心絞痛需要經心電圖、心電圖負荷試驗、冠狀動脈CTA、冠狀動脈造影等多重檢查。

02心肌梗死,劇烈且持久

心肌梗死的疼痛會更劇烈,可伴有出汗暈厥;且持續時間更長,可達1小時,甚至數小時;另外,經含服藥物,多不能緩解,症狀可持續存在。

【診斷方式】臨床一般通過心電圖、血液檢測心肌酶和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進行確診。

注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容易出現不典型心梗,疼痛不明顯,但有其他的伴發症狀,比如呼吸困難暈厥頭痛噁心嘔吐乏力頭暈。因此,有三高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一旦出現這些不適,一定要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

03急性主動脈夾層,撕裂感

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疼痛大部分是從前胸傳到後背,症狀是幾秒內出現的胸部、背部或者腹部撕裂樣或刀割樣疼痛,有瀕臨死亡的感覺。

還常伴隨高血壓,尤其是兩側手臂或雙下肢血壓差很多。

【診斷方式】一般胸腹部彩超和主動CTA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02

背中心疼

可能是胃腸、胰腺疾病

十二指腸位於上腹部,介於胃與空腸之間;胰腺是位於上腹部腹膜後的一個狹長腺體,它們均鄰近腹膜,一旦腹腔神經叢受到刺激,產生痛感,就會放射到後背。

01十二指腸潰瘍

有Hp(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喜歡喝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的人,都是十二指腸潰瘍的高發人群。

【特徵】規律性、周期性的上腹痛是消化性潰瘍最主要的表現,而十二指腸潰瘍往往是飢餓痛,空腹時疼痛厲害,進食後可以減輕,此外,還可伴有泛酸、燒心,甚至噁心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是上腹部疼痛,後背沒有疼痛,那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球部前壁;如果是出現後背痛,那麼十二指腸潰瘍可能發生在球部後壁

02胰腺炎

經常暴飲暴食、飲食過於油膩的人,酗酒的人,有膽結石的病人都是胰腺炎的高發人群。

【特徵】95%的胰腺炎病人會出現持續性腹痛,其中一半以上可能會出現後背痛,且疼痛在仰臥時加劇,彎腰屈膝時減輕。

同時還可伴有全腹脹滿、噁心嘔吐、飲食減少也不能緩解的情況;亦或是持續性的發熱,普通退燒藥無效的現象。

注意:胰腺炎在輕症時若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容易轉化為重症,此時,可出現休克、腎功能衰竭以及胰腺自身的壞死感染,甚至死亡!

03

下腰部疼

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常常被稱為是「不死的癌症」,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可累及骶髂關節,後期逐步引起嚴重的脊柱畸形,甚至損害內臟和人體各個器官,同時影響心理健康,使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問題,擾亂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特徵】①下腰部、骶髂部位疼痛和僵硬,並持續3個月以上,早上起床後症狀明顯,活動身體後症狀有所緩解。

②之後,頸部、胸部活動困難,呼吸不暢,情況嚴重者會走路搖擺,最終駝背畸形。

③同時還可能伴隨持續發熱、渾身乏力、眼睛紅腫、食欲不振等。

04

順着脊柱的痛

可能是骨關節問題

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是比較常見的中老年骨病,而它們都可能會引起背痛。

01原發性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因骨量減少而引起的,以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以及易發生骨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骨骼退變。

【特徵】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即可出現骨頭疼痛,疼痛往往是沿着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稍有減輕,伸懶腰或久站久坐時加劇。

疼痛持續久了,會出現變矮、駝背、脊柱畸形的情況,並伴隨胸悶、呼吸困難、腹脹、便秘等內臟功能障礙;更有甚者,打噴嚏、咳嗽會引發骨折。

02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則是由於關節退行性變,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破壞,使鈣等礦物質游離出骨形成骨刺,進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

【特徵】當骨質增生發生在脊柱,椎體周圍的骨質增生比較大,刺激韌帶軟組織的時候,就有可能引起背部疼痛這種類似的症狀。

屬於持續性隱痛,活動時疼痛加重;病情加重後,關節出現腫脹、積液、關節活動受限甚至是關節變形。

總的來說,背痛別忽視,症狀只是輔助辨別,具體還是得到醫院查明病因。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養生大國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27/186006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