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沉寂十四年,王朔出手來治我的精神內耗

作為"噴子"鼻祖,朔爺的價值觀是: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說好話,更不是為了討好誰。我就是為了讓自己心裏舒坦。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

王朔上一次出書,還是十四年前。

2008年,王朔出版《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之後,江湖中飄着的,全是朔爺之前的傳說和語錄。

那個時候還不流行"懟"這個字,但朔爺確實憑藉一已之力,花式懟人懟事,堪稱鍵盤俠鼻祖之出口成章版。

萬物皆可噴。

那個時候傳播渠道也還很簡單,但朔爺罵記者、罵專家、罵熱播劇,已然是信手拈來,家常便飯。

很多懟,即使現在回看,仍頗有現實意義。比如——有次王朔跑去中國移動營業廳,營業員告訴他,TW要開國際漫遊。朔爺當即破口大罵:"TMD,TW不是中國的嗎?"

沉寂十四年,王朔也沒閒着。一直在悶大招。什麼意思呢?

早在1991年,朔爺文學作品的黃金年代,他拋出一句話說:"想寫巨牛逼的東西,要寫一部大小說,最損寫成《飄》,一不留神可能就寫成《紅樓夢》"。

2007年左右,王朔找到了能盛這個大小說的"容器",要安放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書寫史前史。

就醬紫,在沉寂十四年後,王朔拋出了他覺得的那個"巨牛逼"的新書——《起初·紀年》。《起初》分四卷,《紀年》是第四卷,取材自漢武帝的故事。

"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寫自己,可算作'非虛構';只有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虛構小說。"

事實上,在王朔身上,出世和入世的東西,一直含混着,泥沙俱下。

"子曰"的懸妙感,和"這孫zei"真絕的拍案感,總是相伴相生。

一時動物兇猛,一時羽化成仙。

他從不追求"正確",只享受真實和自由。

不過,他沉寂的十四年中,很多事都在變,滄海桑田。

曾經值得展開花式大罵的,到現在已經不值一提。

那些靠別人的無妄苦難,來治療自己精神內耗的快餐作品;那些身價數百億的大佬集體輪番拿"人生低谷"燉雞湯的演講,漸成主流。

因此,對於王朔的歸來,有兩種聲音出現:

一是,他已經脫節於這個時代,那些痞子文學已經無人喝彩,於今日社會來講,他有點兒"過去式"了;

二是,真實的朔爺,一定會用他特立獨行的方法,講出不一樣的故事,治好現代人的精神內耗。

王朔自己的想法是:"我找到現在這個故事,我的全部思想感情都能安放進去,我把它投射到古代和遠古以後,反倒自由了。"

01

特立獨行朔爺傳奇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王朔是非常獨特的一個。

1980年,王朔退伍,分到北京,在某醫藥公司當業務員。"我不想給體制賣命,我得找到我自己內心的自由。"1995年,他跑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邀請他,他拒了:"我覺得我不配,這個逼我沒法兒裝!"

閒雲野鶴、無拘無束、特立獨行,是他的風格。

有人說,他開創了新地域文化小說的先河,其"新北京話"語言風格影響了很多人。

兇猛,是朔爺文字和語言的底色。

比如,《橡皮人》開篇第一句: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YJ時開始。比如,他說朋友分為兩類,能那啥的,和不能那啥的。

當年,王朔被稱為"流氓文學"開創者,他本人也被稱為"痞子"。王朔說,"那好嘞,你們說我是流氓,我就當流氓吧!"

在屬於他的黃金年代,人們最直觀的感覺是:zhei人可真敢說啊!

這個"痞子"說話有"奪筍"呢?

隨便舉個例子,王朔說:

"我討厭那些一本書特別愛引用名人名句的,搞得特麼的跟人多熟似的!"

"張藝謀拍電影不會講故事,他就是個裝修大師!怎麼着?難道我對他不能有看法?"

"郭敬明是小偷,抄襲,一個大寫的不要臉!是不是還沒人管得了這幫小子了嘿!"

"初讀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體驗,情節重複,行文囉嗦……全部人物都有一種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着。"

作為"噴子"鼻祖,朔爺的價值觀是: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說好話,更不是為了討好誰。我就是為了讓自己心裏舒坦。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

"愛誰誰,你又不是我爸爸!"

王朔的特立獨行還表現在對文藝作品的評價上。

87版紅樓夢至今仍被業界和公眾奉為經典。

但王朔在當年卻是"逆行者",他對導演王扶林直言:"嚴重不靠譜!你把87版《紅樓夢》拍成什麼玩意兒了?我都快看吐了!"

他的理由是:"飾演賈寶玉的演員是四川的、薛寶釵的演員也是四川的,林黛玉的演員是鞍山的,這幫小孩沒放鬆下來演過戲,全僵着,台詞念得真差。"

在眾多罵聲中,王朔並非沒有跌過面兒。2007年,他閒聊的時候,帶着一丘之貉的諷刺腔調說:"楊瀾沒嫁錯人,吳征就一騙子。"

結果,被媒體刊登出來。朔爺大怒,指着記者鼻子花式大罵:"再給我胡寫,我跑你報社給你主編兩個大嘴巴子!我可不學SB竇唯,燒人家汽車去!"

不過,幾天後,在電視台演播室,他又特慫地隔空向楊瀾致意:"我給她發短訊道歉了,欺負一女的不牛逼!""我樂意給女人道歉!給女人道歉不丟人!"

02

至情至性拒絕出席女兒婚禮

雖然活成橫衝直闖的"坦克"模式,但女兒王咪咪始終是王朔的軟肋。當年,因移情小自己16歲的徐靜蕾,王朔與前妻離婚。妻子帶着女兒遠赴美國。自此,王朔雖然可以追求自我,但也難免覺得愧對妻女。

《致女兒書》

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

我不要她成功,

什麼是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讓傻逼們知道嗎?

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

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煲湯比寫詩重要。

自己手藝比男人重要,

頭髮、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

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王朔寫給女兒王咪的文字

王咪自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分校畢業後,一直在《藝術財經》雜誌做編輯。2013年,王咪與硃砂結婚。硃砂是我國著名畫家朱新建之子。

婚禮當天,趙寶剛、劉震雲等一眾名人都去了。馮小剛任證婚人。惟獨王朔缺席。

陳丹青說:"王朔丫的扛不住這場面,他沒勇氣站在這兒!"

在女兒面前,朔爺,慫了。

朔爺的奇葩還表現在,用情上。

比如,他說:"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是我死後,遺產要全部留給徐靜蕾。"

好吧,在朔爺眼裏,愛就是愛,恨就是恨,錢就是錢。

當年,談及徐靜蕾,王朔脫口而出:"在北京,徐靜蕾的范兒最正,我是吃軟飯出身的,房子是徐靜蕾給買的。我是軟飯硬吃。難道你們上海女的不給男的花錢嗎?"

此外,對馮褲子等人的提攜,也能看出,王朔對兄弟之誼的態度。

他創作了一個笑話:"某人死後到天堂報到,上帝看見他渾身像刀架子。詢之,答曰:這都是為朋友插的!"

關於金錢,有人問王朔,"你覺得,是向錢看重要還是向"前"(前途)看重要?"他說:"我看看前面有沒有錢。"

不過,這位頑主到底對錢有沒有感覺呢?有個真實的故事是,當年,他在老徐給他買的房子裏寫《我的千歲寒》。養了只貓,自己做飯,一日三餐,生活至簡。不過,門口兒有個修自行車兒的。他嫌人家太吵了,和人家說:"我給你3萬塊錢,你能不能別在我眼前晃悠?"當時,王朔只有3萬塊錢。為了個清靜,他願意傾家蕩產。

朔爺說:掙太多錢又不送人,就沒勁了。我這麼自私,我掙夠自己花的,夠我女兒在美國上學的,行了。這個世界就像一場盛大的假面舞會。我們總愛給自己戴上一張紙面具。戴久了,就長在臉上了。最後我們都成功忘記了自己是誰,變得正經、庸俗、無趣,傻逼逼的!

03

《起初·紀年》即將問世

"我這人生前40年完全是演戲,演猴戲給人看。"即使灑脫如王朔,依然覺得自己活得委屈。"那時候我寫小說就是為錢寫的,極沒有快感,為別人寫作真是痛苦。"

這也是為何,在49歲的時候,王朔決定開始為自己的內心而寫,"寫一本巨牛逼的書。"

在此前,王朔也在向一些風格試探過。

2007年,王朔出版《我的千歲寒》,裏面收錄了他那段時期的幾本作品。這是一本複雜的書,許多人說看不懂。

《我的千歲寒》取材於《六祖壇經》,寫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傳奇故事。王朔說,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華,這可是給高級知識分子看的"。

除了《我的千歲寒》,書中還有充滿"科學味"的北京話版《金剛經》第二版與《唯物論史綱》。北京話版《金剛經》用北京話通俗地"科學"地重寫了《金剛經》。

當年,對於新書題材風格均與以往作品不同,王朔說:"我把過去自己的東西全部砸碎,這才能絕處逢生。我放眼的是宇宙。以前說,民族的是世界的,我說,個人的才是世界的。"

有書評人指出,很多人在精神處於迷茫的時候,希望去藉助閱讀《金剛經》探尋生命的意義。"王朔自認為已讀透這本書,但我個人看來,他根本沒讀透,所以王朔依然活得痛苦。"

"此外,《我的千歲寒》這本兒書游離於任何一個閱讀層,沒有引發任何共鳴。可以說,王朔當年的探索和嘗試,還是挺失敗的。"

不過,經此一役,2007年,王朔決定,"只為我心目中的唯一讀者——我自己寫作。"他開筆新小說,書寫史前史。

王朔說,自己寫這部小說是起大妄,想準備上探、覬覦一下我國文明源頭,然後就把自個擱這兒了。

為了寫作,他做了很多調查和準備,"咋了一盒吐沫寄到成都某科技公司,測了把第恩埃(王朔原文,意為:DNA)。"

經研究數據證實,王朔奶奶這邊,曾於六萬年前離開非洲,步行穿越蘇伊士地峽,沿亞丁灣、波斯灣……走了不知幾代、幾十代人,海風漂白了她們的容顏,到了遼寧,一扭臉成了東北人。

他姥姥這枝出來得晚點,一萬年前,還是這條線,從吉布提下海,一扭臉成了東北人。

最後,兩個血脈,傳承相聚到了遼寧鳳城一帶。

伴着第恩埃結果的加持,王朔寫完了這個故事。

前後寫了十五年,定名《起初》,是一部四卷本的長篇小說,分為《魚甜》《竹書》《絕地天通》《紀年》。四卷一共小一百四十萬字,第四卷《紀年》是最長的一卷。也是王朔最得意的一卷。

《起初·紀年》取材自漢武帝故事,王朔以歷史為出發點,講述了從漢武帝親政到去世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時代的眾多人物,李廣、李陵、司馬遷、蘇武、張騫、司馬相如、陳阿嬌、衛青、霍去病、衛子夫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織的經歷,構成了本書群星閃耀的故事之網。

王朔說:"這本書開筆於本世紀初葉,原計劃三年完成,後來一猛子扎出去,再抬頭就是十來年之後,街上流行戴口罩,恍范兒蒼孫已然耳順,電腦字從五號變成小三號,原計劃四十萬字變成小一百四十萬。"

在小說《看上去很美》中,王朔有這樣一句話:

我真希望在電影裏過日子,下一個鏡頭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後。

這本書對朔爺來說,就是"多年以後"的出山和亮相。

王朔曾說:多年來,我一直盼着哪天把這本小說寫出來,我就踏實了。可以放心去過自己的日子,到處轉轉,到異國他鄉看看風景,像電影裏那樣一個人開車長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謀面的親人,吃一點沒吃過的東西,每天躺着曬太陽,或開個酒吧。

8月16日,《起初·紀年》即將推出。想必朔爺的理想小日子,已經不遠。

不知道,如今的朔爺,是不是還是當年的那個朔爺。

END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我身邊的牛叉奇葩和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22/179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