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50歲後逐漸「擺脫」這幾件事,心就不累了

01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在泥濘的山路上艱難地行走着,疲累、不甘和委屈,一直充斥在他們的心頭。下半程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心態了。」

在這個眾生皆苦的世道當中,其實每個人都活得很累。沒辦法,並非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得償所願。

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有些人選擇放棄,有些人選擇自暴自棄,有些人選擇自甘墮落。這般選擇,並非是智慧,而是一種絕望。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活得痛苦呢?為什麼會越活越心累呢?

《七宗罪》中認為,人類天生就有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這七種罪過。偏偏是這七種罪過,讓人越活越失去自己的快樂。

為了一時的面子,人們會選擇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兒,這不就是自討苦吃的行為嗎?

為了一時的欲望,人們喪失自己的理性,選擇讓欲望膨脹,這不就是把自己推向深淵嗎?

為了一時的憤怒,人們選擇自暴自棄,讓極度的內耗出現,這不就是一種自我損耗嗎?

所以說,人到了50歲,不妨擺脫這幾件事,心就不累了。

02

人到五十,擺脫不必要的追求。

有句話說得好:「人這一生,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些事兒,該我們去做,那我們就得義不容辭。而有些事兒,真的不適合我們,那我們放棄就好,又何必想太多呢?

比如說賺錢,如果我們真的賺不到大錢,那我們就賺點小錢,儘自己的全力就可以了,沒必要把自己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

比如說吃喝住行,如果我們真的只能活得普通人的模樣,那我們就接納自己的平凡。最多有錢人吃山珍海味,而我們吃五穀雜糧,也許比山珍海味更健康,又有何不可呢?

現代人缺乏的,並非是物質,也並非是知識,而是一種「取捨得失」的智慧。

得到的,那是我們該得到的,而得不到的,那是註定不屬於我們的。這個時候,把握得到的一切,而拋棄不屬於自己的一切,不就人生喜樂了嗎?

03

人到五十,擺脫隱藏在心底的虛榮。

普通人,有三個關卡很難過,一個錢財關,一個是名利關,而另一個則是虛榮關。

錢財以及名利,統統都跟我們的虛榮心息息相關。一個人,如果過分虛榮,相信他的中晚年,也不會過得幸福。

曾經見到過這麼一個人。

賺到了一點錢,就總是炫耀,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看到別人比他過得好,他就覺得不高興,內心不平衡,見不得別人過得好。

結果,就是這個人越活越偏激,不僅跟家人處不好關係,甚至還到處得罪人,越活越變得「神憎鬼厭」起來。

做人過分虛榮,就是在積累不必要的痛苦。有些事兒,本就跟我們無關,又何必計較呢?有些人,本就跟我們沒半毛錢關係,又何必想太多呢?

收斂內心的虛榮,讓自己活得實在一點,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這才是正道。

04

人到五十,擺脫不必要的人際關係。

有人在網絡上提了這麼一個問題:我越活越孤獨,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是不是不正常?

人,活得孤獨了,沒有朋友了,真的就不正常嗎?也許,這僅僅是表象罷了。表面的不正常,未必是實際上的不正常。

有些人見識過世事滄桑,明白險惡的人心,那他活得孤獨,沒啥朋友不就是很正常的事兒嗎?

有些人看透了感情的本質,知道一切的感情都不靠譜,那他活得薄情一點,不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嗎?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要為了所謂的人際關係或喜或悲了。要知道,有些關係,本就跟我們無關,那我們就不妨捨棄。而有些關係,本就跟我們有緣,那我們珍惜就可以了。

珍惜有價值的人,而擺脫毫無價值的人際關係,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05

人到五十,擺脫內心的急躁。

漫畫作家朱德庸說過,這是一個物質極度豐富而精神極度貧瘠的時代。

我們擁有了充足的物質,吃得飽,穿得暖了。可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卻貧瘠了下來,就跟沙漠一般,那我們將越活越沒有希望。

尤其是那些身處於大都市的打工人,每天匆匆忙忙,奔走不休,都不知道為了什麼。也許,他們為的,不過是賺點錢罷了。

只不過,人心逐漸浮躁,每個人的性情都極度地偏激起來,那生活的不幸就會增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層出不窮。

我們都知道「內心急躁」不好,那我們為什麼不讓心靜下來呢?

真正有本事的人,既能動,更能靜,動靜結合,攻防兼備,知道自己的斤兩,相信他們的後半生,將多了淡然,而少了戾氣。

借用老子的一句話,為天下正。僅此而已。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4/175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