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美國國家地理鏡頭中極致之地

 

薩姆·阿貝爾(Sam Abell)1996 天堂是曾經的流放地和監獄;阿瑟港監獄的遺址,塔斯馬尼亞

  

  斯蒂夫·雷默(Steve Raymer)1983 不見人群,只見鴉片。巴基斯坦汗布爾山谷盛開的罌粟花,此花用於提取viper

  菲迪南德·普羅茲曼(Ferdinand Protzman)是一位多次獲獎的文化作家、批評家兼ART新聞雜誌的諮詢主編,他的評論和文章見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代周刊》、《華爾街期刊》、《國際華爾街期刊》、《國際哈羅德論壇》、《哈佛評論》以及德文《時代雜誌》。他是《地貌:跨越時空的攝影作品》(美國國家地理協會2003年出版)一書的作者,並參與編寫《國家地理攝影作品:里程碑》(美國國家地理協會1999年出版),同時還是《赫爾辛基流派》(一部關於當代芬蘭攝影的綜述)的作者之一。

 《大地廣角》這本書的精彩是語言難以傳達的,用多少個「最」字也無法詳盡它的魅力。書中的260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攝影作品讓任何描述都顯得蒼白,要欣賞它們的美妙,需有着與攝影者賦予圖中景物的同等的靈性和張力才有可能。這些照片從美國國家地理協會保存的數百萬幅圖片的卷宗中精選出來,涵蓋了來自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的、豐富而絢爛的風景。如書所示,《大地廣角》將地球的全景展現在我們面前,這裏既有田園景色,也有城市風光,既有熟悉的畫面,也有不為人知的景觀,一切都歷歷在目,栩栩如生。

  翻閱本書,我們宛如遍訪每一片陸地,以及將陸地隔離又連接的海洋。與我們同行的既有早期的攝影師,也有當下的攝影界名流,比如薩姆·阿貝爾,威廉·阿爾伯特·阿拉德,喬迪·考伯。全書共分十二章,每章介紹一個地域,包括它的自然風光、野生生態以及人文景觀。每章還配有菲迪南德·普羅茲曼撰寫的文字,風格雋永,既反思攝影藝術,也揭示隱藏於照片後的多層意義。

  在一幅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霓虹燈下的鬧市街頭,從紐約直到悉尼;可以遊覽北非塵土飛揚的城鎮,還可以親歷被長久棄置的馬丘比丘廢墟。這一幅畫卷描繪的是空曠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中孤獨跋涉的沙漠駝隊,那一張照片記錄的是在麥加至高無上的聖地匍匐膜拜的兩百萬朝聖者。兩隻獵豹的空中騰躍被凝固於一瞬,一隻鸛鳥在如彩色蠟筆畫的背景中振翅飛躍相框——很有些葛世北齋的構圖韻味。每一幅畫面都引人入勝,獨特和不容忘懷。

  《大地廣角》、《透過鏡頭》和《瞬間永恆》共同構成蔚為壯觀的三部曲,把整個地球攬入懷中,通過一個多世紀的攝影藝術的風雲變幻,將人類和人類置身其中的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領略到它的豐富和輝煌。

  


  巴利·畢肖普(Barry Bishop)1963 登山者在穿越巨大的昆布冰川,喜瑪拉雅山脈,尼泊爾

  

  斯蒂夫·邁克卡利(Steve McCurry),1997 泰姬陵旁一個男孩在河邊打水,亞格拉(Agra),北方邦(Uttar Pradesh State),印度

  

  安妮·格里菲斯·貝爾特(Annie Griffiths Belt),1997 敘利亞沙漠中巴爾米拉城(Palmyra)的廢墟,這裏曾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威廉·阿爾伯特·阿拉德(William Albert Allard),2003 在孚日廣場的長椅上休息的人們。從樹影中望去,廣場變成了一條長長的、正在消退的剪影和光暈,讓人想起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那幅「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詹姆斯·L.斯坦菲爾德(James L. Stanfield),1990 製革工人和土製染缸,非斯,摩洛哥

  


  克里斯·瓊斯(Chris Johns),1997。維多利亞大瀑布附近贊比西河上的漂流者,津巴布韋

  


  大衛·杜比勒特(David Doubilet),1998 潛水者凝神欣賞着佛羅里達群島的魚和珊瑚

  


 
  
薩拉·林恩(Sarah Leen),1999 喬盧拉的一座教堂,普韋布拉,墨西哥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雅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923/10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