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整合「抗老延壽」秘訣 生活5大關鍵改變

時至今日,人類並未找到萬無一失的方法能讓青春永駐,不過,生活中仍有一些明確簡單的方法能減緩老化、延長壽命。英國《每日郵報》訪問倫敦長壽診所HUM2N醫療主任庫瑪蘭(Nirusa Kumaran),她舉出5個簡單卻很重要的日常生活習慣轉變,只要落實,就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

一、多吃蔬果與富含油脂的魚類,戒掉加工肉品:益處很多,包括降低心血管風險道改善腸道健康。植物含有多酚(polyphenol),能抗氧化、抗發炎,防止動脈形成脂肪斑塊與血栓。

食用大量植物可增強腸道微生物體多樣性,促進人體分解食物能力、增強免疫系統、改善大腦功能、降低罹癌風險;腸道菌相失調會直接引起體內發炎。慢性發炎是老化特徵之一,與多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壽命縮短有關。

蔬果的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低,減少攝取垃圾食物與加工肉品,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過度攝取紅肉與加工肉品會使發炎加劇,增加癌症風險。鮭魚、鯖魚等油性魚類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發炎風險,促進賀爾蒙分泌功能良好、維生素吸收、腦功能運作。

二、多運動:運動有助維持健康體重、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量。過胖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部分癌症,身體衰弱可能讓小毛病變得嚴重。運動能促進心血管健康、增強骨骼肌肉、減少發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運動也能改善情緒、紓解壓力以改善心理健康。

每個人運動的種類與強度,要在符合自身體能、喜好、健康狀況之間找到平衡點。注重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加強大腿、手臂、肩、臀、核心肌群,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三、戒煙:已知會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任何時候戒煙都對健康大有好處,也能延長壽命,愈早戒煙愈能感受到健康改善程度。戒煙1年之後,心臟病發作風險是吸煙者的2分之1;戒煙10年後,死於肺癌的風險是吸煙者的一半。

維持社交互動,對於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莫大好處。(圖:shutterstock/達志)

四、維持社交活動:這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證明,社交活動能緩解憂鬱、焦慮、壓力,改善情緒,還能改善認知功能、養成其他健康習慣。缺乏社交接觸會導致壓力增加、免疫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與社會維持接觸、參與社區活動、與親友往來聯繫,都是促進整體健康與長壽的重要策略。

五、睡眠充足、減輕壓力:睡眠對於人體修復非常關鍵,睡眠周期4階段的第3階段(深度睡眠)期間,身體會自我修復,這讓免疫系統增強,骨骼肌肉與組織得以恢復。研究顯示,睡面不足會導致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肥胖、憂鬱症罹患風險升高。所有健康問題的一大主因是壓力,有如「無聲殺手」,冥想、練習呼吸、運動、親近大自然都有助於減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