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早茶,
才敢稱「江南第一」?
「江南第一早茶地」,念出這幾個字,一股風流氣韻便蕩漾在唇齒間。
早茶,是要有些「活人氣」的。不能有格子間裏的兵荒馬亂,要遠離預製菜流水線上的千篇一律,一頓早茶要吃得活色生香,須有茶杯捧捧、半日消閒的從容,也要有琳琅滿目、點心成行的隆重。是以,只有最安恬自在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吃早茶的閒情。
——蘭溪,正是這樣一座把早茶的風致刻進骨子裏的「慢」城。
如今的蘭溪,蜷縮在金華身側,小小不起眼的樣子。歷史上,她卻是三江交匯、七省通衢的水路碼頭,安坐於整個浙中金衢盆地的經濟中心,自來有「小小金華府,大大蘭溪縣」的底氣,繁華富饒綿延八百餘載。這裏的風也綿軟,水也散漫,連帶着整個早茶的辰光,都浸潤在千年不散的晨霧裏。
早餐是一天最初的期待,而蘭溪早茶能把一個早晨的安適推到極點。攝影/ffan
說是茶館,其實「茶」近乎於無,滿眼都是各類早餐點心。攝影/格林燕窩
蘭溪的早茶,又不同於廣府之貴氣、揚州之精細,而是透着一股子旺盛的生命力,自帶塵世之間的煙火氣。在這裏吃早茶不必登茶樓,臨街而坐,桌案上擺的是狂放的肉食與碳水:沉甸甸的「肉沉子」,麥香撲鼻的帶餅油條,酥脆流油的梅乾菜酥餅,輕巧可愛的豆腐丸子……相傳蘭溪能叫上名的小吃有三百餘種,能在早茶中出現的少說也有上百。
不如就來蘭溪一趟,吃一頓有「活人氣」的早茶,尋一段有「活人感」的時光。
三江交匯、七省通衢,商埠繁華孕育出了精彩的早茶文化。製圖/夜鳴蟬
肉沉子、雞子餜、肉湯圓……「吃講師」茶桌上的肉食盛宴!
蘭溪的早茶有個別稱,叫作「門板茶」。
「門板茶」者,就是在門板上吃的茶。游埠老街上的茶館,大多會在凌晨四點開門時卸下門板,幾張條凳一撐便充作桌案。「茶」也很簡單,三五塊錢一壺的本地毛峰老茶,裝在暖水瓶里,沏得釅釅的,倒進大茶缸子裏慢慢咂摸——看着有點兒「簡陋」,其實是把形式壓縮到極簡,方突顯出吃食上的極大豐足。
茶杯與辣椒油擺在一起,也是蘭溪茶桌上的一景。攝影/格林燕窩
在蘭溪不可不嘗的早茶點心,首推「肉沉子」。
聽名字,這道美食可是夠紮實了,其實製作手法非常精細——打一個生雞蛋,在蛋黃上戳個小洞,把二肥八瘦的夾心豬肉餡一點一點地塞進蛋黃里。一個小小的蛋黃通常能「餵」進去一兩肉餡兒,而蛋膜依然完整不破,沒有高明的手藝是萬萬辦不到的。
做肉沉子必備三根尖頭筷子,一根挑起蛋膜,一雙筷子填餡兒。攝影/吳越
塞好了餡兒,小火慢燉,等着肉沉子一個個浮上水面,出鍋淋上豬油和醬油來吃。肉沉子的餡兒很細,但不成糜,彈性十足的顆粒感之間滲進醇厚的蛋黃脂香,每一口都有豐富的層次感。
做好的肉沉子貌不驚人,吃起來的驚喜卻是一層接一層。攝影/吳越
肉沉子是蛋中塞肉,雞子餜則是肉里灌蛋。
「雞子」,在蘭溪話里是雞蛋的意思,「雞子餜」就是灌了雞蛋的蔥花肉餅。不要小看這一個雞蛋,趁着肉餅在油鍋里煎得滋滋啦啦正在火熱的時候灌進去,頃刻就填滿了內餡兒的每一處空隙,仿佛為平平無奇的肉餅注入了靈魂。咬破煎得脆脆的皮兒,滾燙的肉汁和蛋液就滾了出來,香得驚天動地,哪怕是燙得直吸涼氣也捨不得鬆口。
灌雞蛋,翻面,凝固的蛋液會幫雞子餜自然封口。攝影/洪暢
相比之下,豆腐湯圓就要溫柔許多。說是「湯圓」,其中並不包含糯米,完全是用老豆腐包裹肉餡兒,在生粉中滾上一圈,滾得一個個光滑細膩,然後放入高湯之中煮熟。那份細嫩鮮美簡直不是語言能夠描述的。
豆腐湯圓個個溜溜圓,真正的肉湯圓卻拖着一條條「小尾巴」,那是包湯圓時虎口收緊留下的痕跡,蘭溪人大大方方地保留下來,讓其外形更多了幾分俏皮。湯圓的精髓在於餡兒,那餡兒里除了豬肉、豆乾和筍丁,滿眼都是「落湯青」——那是蘭溪本地特有的一種青菜,不像一般青菜那樣入鍋會變色發沉,無論煮多久,永遠都是清涼鮮翠的顏色。落湯青離不得豬油,這就交給湯底來解決。咬破湯圓的皮兒,落湯青與醇美的湯汁相遇,正如金風玉露一相逢,滿口都是讓人割捨不下的香軟溫柔。
細嫩的豆腐湯圓,也可以叫「豆腐丸子」。攝影/ffan
肉圓子,早茶桌上憨直實在的代表。乍一看,只是蒸籠里幾個灰撲撲的胖糰子,敦敦實實的,吃起來卻是可愛得緊。土豬肉提供誘人的香味,香菇粒帶來結實的鮮美,老豆腐柔和地填補空隙,把這一切黏合在一起的是油潤晶亮的紅薯粉。咬一口嚼勁十足,咽下去則是沉甸甸的滿足感。
建議快吃飽的時候再吃肉圓子,不然兩個肉圓子下肚就什麼都吃不下啦。攝影/鐵錘姐姐
有人要問了,蘭溪游埠老街上的早茶館子,少說也有百來家,究竟哪一家更好吃?隨便挑一家進去能不能踩着「雷」?這倒不必擔心。
蘭溪人是很講究吃的,從這講究中還生出一個特殊的稱呼來——「吃講師」。就是說一個人不僅會吃,而且吃完了還能講評幾句,是真正的「老饕」。蘭溪可以說人人都是吃講師,在蘭溪人聚集的地方,不好吃的館子是混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