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兩會閉幕 五大觀察重點影響中國與世界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本周二在北京閉幕,為期一周的兩會討論涉及經濟增長、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國防安全及社會民生等關鍵領域。本次會議的政策方向不僅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將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分析兩會的五大重點議題將如何影響中國及國際的未來地緣政治走向。

2025年2月27日,北京萬客來服裝超市的限時搶購活動中,店長正在進行促銷打折。(Tingshu Wang/路透社)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本周二在北京閉幕,為期一周的兩會討論涉及經濟增長、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國防安全及社會民生等關鍵領域。本次會議的政策方向不僅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將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分析兩會的五大重點議題將如何影響中國及國際的未來地緣政治走向

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與去年的目標一致。這一目標反映出政府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房地產危機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試圖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尋找平衡。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2025年要進一步加大各項政策力度,推動經濟回升勢頭進一步形成和加強,這對「十四五」到「十五五」的銜接將非常有利。

兩會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欲維持穩定化解風險

對此,中國社會經濟學者季榮當天接受本台採訪時說,今年中國政府將加大財政支持,刺激消費和製造業升級,以提振疲軟的市場信心。同時,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仍然是決策者需要應對的挑戰:「這次大會對中國民眾的影響是經濟由強轉弱的開始,而且這種疲軟經濟形態將是長遠的。李強的報告與過去三十年《政府工作報告》有着顯著不同之處,比如對民生政策的關鍵性調整。」

季榮舉例,當局空前強調對內需和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比如將財政赤字比例提高1%:「又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這些毫無疑問是對中國過去所謂供給側政策的終結。但是這種所謂長遠的影響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顯得相當曖昧和模糊,兩會並沒有擺脫花瓶和圖章的角色。」

季榮認為,全球投資者將關注中國能否通過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保持增長動力。如果中國經濟不穩,將對全球供應鏈穩定產生消極影響。

提出消費刺激措施 如何落實仍待觀察

會議提出了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其中之一是探索縮短每周工作時間至4.5天,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此外,中國政府將進一步降低個稅,希望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購買力。

對此,學者洪先生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若試點成功,這將是中國勞動制度的一次重大調整,有助於緩解就業市場壓力,並提振內需。但是,政策多變,歷年兩會提出的問題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包括二十多年前提出西部大開發,現在西部還是那樣,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刺激消費的表述放到前面,但沒有具體措施,就宣佈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但醫保增加了20元,這不是抵消了嗎?政府也沒有消費刺激措施,更沒有人們期待的撥款,再加上政協昨天的閉幕會上,政協主席王滬寧致辭大肆吹捧,你看去年失業率那麼高,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商場出現大蕭條,他還說中國風景這邊獨好。」

洪先生認為,隨着大量人群失業,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可能影響全球製造業佈局,尤其是外企在華生產的成本結構。

強調人工智能與科技創新 西方科技管制影響發展

本次「兩會」強調人工智能(AI)發展,提出要加速AI賦能傳統產業,並加強與全球創新體系的接軌。為此,中國政府計劃加大科研投入,同時強化對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

2025年2月21日,一名女性在上海AI產業協會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觸摸了OY Motion的機械人手。(HECTOR RETAMAL/法新社)

大學退休教師王麗對本台分析,政府希望大力支持科技企業,尤其是在AI、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領域。但是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中國無法從西方大量採購晶片,這將嚴重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她預料:「這一戰略與美國及歐盟在AI監管和技術競爭上的動向密切相關,今年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或將進一步加劇。」

提出支持民營經濟 社會主義制度下難落實

兩會期間,政府提出優化民營企業市場准入,並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以提振民營經濟信心。這一舉措被視為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近年來民營企業面臨挑戰的背景下。當局還說,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學者洪先生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將「兩個毫不動搖」納入其中,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很難真正落實。他對本台說:「你看馬雲都跑步進場了,他們想創造奇蹟。在現在的政治體制下,政策的執行效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雖然法律層面強調支持民營經濟,但實際執行中可能面臨挑戰。例如,地方政府在落實中央政策時,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或執行力度不足的情況,甚至有官員趁機斂財。」

洪先生說,今年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外資可能將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尤其是政策是否穩定和可持續。

國防預算增長7.2% 地區緊張局勢加劇

最令外界關注的是本次會議公佈的今年的國防開支將達到1萬78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2%,延續了近年來持續增加的趨勢。中國政府強調「國防現代化」及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

2025年3月11日,軍事代表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會議。(WANG ZHAO/法新社)

中國政府強調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對此,軍事學者龐新華接受本台採訪時說,這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備受外界關注。他說:「隨着中共在南海、東海等地區的軍事活動增加,周邊國家可能擔心地區安全局勢進一步緊張,導致軍備競賽升級。另外,也可能導致台海局勢升溫,中共持續加強軍事能力可能被解讀為對台灣的壓力,從而增加了台海地區的不確定性。這一舉措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包括周邊國家及美日等國或將加強對華防範。」

一般評論認為,今年中國兩會圍繞經濟、科技、民營經濟、消費和國防等議題展開,反映出政府在全球挑戰與國內轉型之間的權衡。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將影響中國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也將在國際社會引發持續關注。中國將如何在穩增長、防風險、促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全球觀察的焦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11/218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