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王維洛|2025年一號文件:農民宅基地權益繼續受到限制和剝奪

作者:

作者前言

2008年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提出要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建議農民宅基和宅基地上的建築物可抵押、可流轉,進入市場流通。從2008年到2025年,17年時間過去了,厲以寧教授的建議不但沒有被接受,而是朝着相反方向大踏步前進了。2025年中共一號文件對農民宅基地劃出兩條政策底線: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村佔地建房。

幾千年來中國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不但農地是私有財產,農民的宅基地更是私有財產,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依然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依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向農民發放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就是歷史的證人。文革期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農民宅基地、自留地都是私人所有。

1982年12月4日中國有了新憲法,簡稱《八二憲法》。憲法第10條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正因為《八二憲法》定得十分倉促,存在許多弊病,如憲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到1988年不得不進行修正,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既然修正後的憲法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而且沒有區分農村還是城市的土地使用權,應該是一視同仁。2025年中共一號文件劃出兩條政策底線,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村佔地建房,明顯違反了憲法的規定,因為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是宅基地土地使用權的合法轉讓,退休幹部到農村建房,也是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合法轉讓,就和農村居民到城市購買土地使用權以及上面的住房一樣。

一、一號文件的真正核心不是糧食安全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即2025年中共的一號文件。根據發表的全文,一號文件的成文時間是2025年1月1日,但是一直壓後了50多天才對外公佈,遲發的原因不詳。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2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文件內容時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強調要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把我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其實2025年一號文件的真正核心不是糧食安全。

2024年中國國內糧食產量達70650萬噸,超過了1.4萬億斤。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24年年末中國人口14.0828億人[1],人均糧食產量達到了501.68公斤。

中國糧食供應是否有保障?這是有一個硬標準的,這就是中國科學家經常喜歡引用的「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1993年中國取消了糧票和油票,當時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還不到400公斤。為什麼能夠取消糧票和油票?是對吃飽飯有信心!1996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12.24公斤,超過了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2024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更是高達501.68公斤。因此沒有必要繼續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發展的最高目標。

對比一下鄰國印度,現在人口已經超過了中國,耕地面積遠不如中國,糧食產量也遠不如中國,人均糧食產量更不如中國,距離「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還有很大距離。但印度的糧食不但夠吃,而且還大量出口。2022年印度的糧食總產量約為3.24億噸,人均糧食佔有量僅為222公斤[2]。印度人均糧食佔有量僅為222公斤,還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這應該讓中國人深思,為什麼中共領導人總是把糧食安全掛在嘴邊?

況且從2005年開始中國就變成了糧食淨進口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2024年中國累計進口糧食量為1.58億噸[3],人均進口糧食達112.19公斤。國內生產的加上國外進口的,2024年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高達613.87公斤,高出400公斤糧食安全線50%以上!如果2024年年末中國人口不是14.0828億人,而是某些人工智能所說的12億人或者更少,那麼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就更多了。

中共官方數據表明,中國庫存稻麥可供全國吃一年以上[4]。有中國媒體認為,中國糧食儲藏過多,導致大量的陳化糧。結果一方面農民賣糧難,糧價連年下跌;另一方面,大量的陳化糧催生了乙醇燃料工業,大量的陳化糧還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危及國民健康[5]。使用陳化糧生產乙醇燃料,是近年來中共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餘個部委多次下達相關文件,要求向美國、巴西等產糧大國學習,用糧食等來生產生物燃料乙醇,實現(添加)車用乙醇汽油的全面覆蓋,以此來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為準備戰爭而大量儲備糧食,這是政治家的決策,是不爭的事實。很大一部分儲備糧食經過幾年後變成陳化糧,用於生產乙醇燃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用糧食來生產生物燃料乙醇,成本太高。目前用淘汰的戰備糧來生產燃料乙醇,表面上陳化糧的價格低,這是因為沒有把糧食從新糧變為陳化糧之間的價格貶值和戰備糧儲藏成本計算在內。現在是把戰備糧儲藏的費用都算在了保障糧食安全的名目下,不用乙醇燃料生產者承擔,但是最後還是老百姓買單。

筆者一直認為,中國每年公佈的糧食產量這個數據十分不可靠,這也許是中共決策層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一個重要位置的原因。因為他們心中清楚,沒有這麼多糧食。從數據上來看,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是穩步上升,不管該年的年景如何。下圖是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0-2024年糧食產量的柱狀圖,五年來每年都保持一個幅度不大的增長。但這不符合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數據明顯是受人為影響而產生的。1995-2000年糧食產量的柱狀圖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筆者自製的,糧食產量有起有落更接近實際一些。過去中國糧食生產量是靠各地政府層層上報的。有時少報,有時多報,視最高層的政治風向而定。現在統計辦法完全變了。國家統計局在糧食產量數據的統計方法中已經把奧妙告訴了大家:目前糧食產量統計調查採取主要品種抽樣調查和遙感調查、小品種典型調查或全面統計相結合的方法統計[6]。通過這種方法所得的糧食產量的誤差可能會很大,特別是國家統計局只公佈最終結果,而不公佈具體的抽樣調查和遙感調查具體結果。

лªÉçͼ±í£¬±±¾©£¬2025Äê2ÔÂ28ÈÕ

лªÉç·¢

圖1:2020-2024年糧食產量,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1996-2000年糧食產量,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柱狀圖筆者自製

筆者在這裏再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1996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7]的白皮書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帶領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用佔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目前,中國糧食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含豆類、薯類),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8]的白皮書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

1996年的《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說當年中國糧食人均380公斤左右;2019年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說1996年中國糧食人均414公斤,兩者相差34公斤,相差約9%。最為關鍵的是,380公斤在「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之下,而414公斤在糧食安全線之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多,還把糧食生產擺在首要位置,這只能說明政治家的無能。75年來中國人需要時時刻刻對中共感恩,感謝中共解決了吃飯問題,否則早已餓死,而且今後子孫後代還要繼續感恩。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9/218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