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周一的政治局會議上表示,明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試圖拯救持續低迷的中國經濟,這是14年來首次轉向寬鬆貨幣政策。但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最近表示,這次的中國經濟周期已經結束了,五大因素決定中國經濟無可救藥。
傳家電巨頭海信傳裁員3萬,規模罕見,引發網友熱議。
藉口反壟斷?中共對英偉達實施「報復性」調查。
外媒報道,國際奢侈品企業在中國遭遇的挫折只是剛剛開始,因為房地產危機嚴重削弱了中國人的信心。
家電巨頭海信傳裁員3萬規模罕見,網友炸鍋
中國網絡社群中,有關家電巨頭海信集團正面臨大規模裁員的消息近日傳得十分火熱。有自稱海信員工者發帖爆料,這次大裁員後,海信職員的數量將從11萬人減少至8萬,預估裁員比例約在20%至30%之間。
還有實名認證為海信職員的人士發帖稱,「一半一半,下周會出名單,整體30%,分年前和年後兩波。」另有自稱在海信家電就職的網友也發帖稱:「裁員3萬,聽說。」更有網友爆料,2024屆應屆生剛加入海信半年就簽了離職協議,「這次裁的主要就是實習生和老員工。」
(網頁截圖)
有公眾號分析稱,若「裁員3萬人」的消息準確,「那麼這將是近年來全球科技企業里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今年6月底,海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海信醫療也曾傳出大舉裁員的消息。有自稱海信職員者發帖稱:「終於終於還是被談話了。產品線整體裁撤,比例80%-90%,賠償n+1,只留下部分人員收尾。」
(網頁截圖)
針對海信家電即將裁員3萬人的傳聞,有陸媒向海信集團求證,但後者未回復媒體的置評請求。
有多位海信員工接受陸媒採訪時則表示,已知悉要裁員,但具體的裁員計劃與比例並不清楚。其中有海信員工稱,自己已收到裁員通知,但因對補償有異議,「正在跟公司積極溝通中」。也有在職海信員工表示,具體裁員人數可能沒有網傳的那麼多,但今年訂單確實要比往年少。
有廣東方日報友在相關消息下留言感嘆道:「打工人越來越不好混了。」有福建廈門網友也感嘆:「又有多少房子要斷供了。」有江蘇淮安寫道:「送外賣的隊伍又壯大了。」
2付鵬:這次經濟周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中共救市無效!
最近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滙豐的內部演講火爆全網。時事評論員秦鵬表示,付鵬演講是圍繞兩個國外、國內兩個經濟大周期講的。
國外的大周期就是川普領導下的美國,2016年開始向右轉,全球化開始轉向。國內的大周期就是從中國2001年加入WTO開始,隨後2002年中國經濟PPI為正,核心CPI為正,有效需求為正,持續到了2012年,供給開始過剩,但有效需求可以繼續加槓桿,在這兒就是供給矛盾。2019年供需雙落,是這次大周期的末端。
但這次與改革開放到朱鎔基時代的國企下崗的周期,不一樣了。這次中國經濟已經回不去了。
首先是外部因素。付鵬講到,2016年後,川普帶領美國向右轉,今年這一次右翼化的速度超過了他的想像,這是中國內憂外患的「外患」。
很多人不知道朱鎔基時代房地產泡沫、金融危機,供需不足,有多嚴重。國營企業有幾千萬人下崗,特別是老工業基地東北,一家一家人沒飯吃了。怎麼辦?老公騎自行車帶着妻子去賣淫。但這還不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大量生產力有了出口,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
第二個回不去的原因,是中國政府也和其它國家不一樣。
日本政府投資幫企業和居民降低槓桿。而中國政府10萬億主要幫地方政府化債,卻不肯真金白銀救企業、救居民。所以日本可以走出失落,而中國可能就不行。
第三個不同,這次中國中產階級集體殞落了。這也是中國經濟大周期的轉折點。當經濟收縮的時候,中國第一步先收縮的是底層,然後就輪到了中產階級。二千萬的網約車司機突然出現了,因為中產沒錢了。
第四大困境,是人口危機,同時年輕人被中共的土地財政、高房價政策給掏空了。
連帶着,構成中國GDP主要部分的政府大基建,也回不去了。因為它實際也是靠年輕人買單,通過賣高價房子收間接稅。
付鵬說,「現在也會發現,有些政策跟2008年很像,房地產放寬、限購放寬、購置稅減免、消費補貼、刺激消費,但你們都會發現,還能產生2008年效果嗎?能回去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回不去的。」
第五個困境,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破了。
付鵬認為,2015年、2016年,中共靠漲價去庫存,一度讓很多人有了預期和希望,但這種財富靠不住。他說「房子如果純換手,到底是什麼東西?我200萬買的房子,600萬賣給年輕人,我拿走的就是年輕人未來40年青春的當期現金折現。我可以為我的未來40年瀟灑了,他背負這40年的債務,他要還的。如果沒有收入的成長,他要硬硬地還40年,他就是失去的,我替他多活40年了,就這麼簡單。」
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最後完了,接盤的年輕人資產負債表惡化,消費出現斷崖式的回歸,這就是2019年之後中國經濟下滑的結果。
所以,中國經濟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藉口反壟斷?中共對英偉達實施「報復性」調查
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周一稱,正在對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公司(Nvidia)展開調查,指控英偉達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但沒有具體說明。英偉達沒有立即對此作出回應。
北京的指控與英偉達收購一家以色列網絡公司有關。2020年,英偉達斥資69億美元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Mellanox Technologies),交易獲批的條件是英偉達需繼續無歧視地向中國市場供應GPU加速器、高速網絡設備和相關軟件、配件等。
有分析指出,中共此時瞄準美國晶片領域的龍頭英偉達,不但是對拜登政府最新一輪晶片禁令的報復,同時也是在向下月上任的川普政府發出對抗信號。外界認為,未來的美中科技戰恐會愈演愈烈。
中共政治局14年來首次承諾放鬆貨幣政策
中共最高決策層星期一(12月9日)承諾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仍在減緩的經濟,強化明年的經濟增長。這是中共當局約14年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
路透社報道說,這次政治局會議有關新貨幣政策的措辭標誌着自2010年年底以來當局首次放鬆立場。中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隨後在2010年底又轉向「審慎」。
「我們認為,這指明2025年將出現強勁的財政刺激、大幅降息和資產購買,」澳新銀行(ANZ)中國高級策略師邢兆鵬(Xing Zhaopeng)說。「這一政策基調顯示出對川普關稅威脅的強烈信心」。
經濟學家們敦促北京在政策中更加以消費者為中心,為低收入居民提供更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同時推動承諾的稅收、福利和其他政策改革,以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
不過到目前為止,當局一直專注於升級依賴出口的製造業,在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電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這引發了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制。
美聯社報道說,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研究中國的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報告中說,「這個(會議)公告毫無疑問地表明,從9月開始的向更具支持性政策立場的轉變仍在持續。」
他們在中國的困境才剛剛開始
法學家兼律師的伊莎貝爾·馮(Isabelle Feng)在法國世界報的文章寫道,國際奢侈品企業在中國遭遇的挫折只是剛剛開始,因為房地產危機嚴重削弱了中國人的信心。
繼開雲集團和路易威登酩軒集團之後,歷峰集團(Richemont)於11月8日發佈的半年度業績報告也令人失望,該集團在中國的收入暴跌了27%。而開雲集團全球銷售額的30%來自中國客戶,它的股價在一年之內下跌了50%。路易威登酩軒集團的股價也受到其中國業務放緩的拖累,今年第三季度,該集團在亞洲地區的業績下降超過16%。
在疫情解封後,中國的「中產階級」不僅沒有在奢侈品上消費,也沒有在普通商品上花錢,今年雙十一光棍節的銷售情況就是最好的例證。
文章寫道,中國所謂的「中產階級」只是滿足於自己作為消費者的角色,他們既沒有權力,也沒有進行任何政治活動的願望,就像成千上萬的私營企業家一樣,無論他們的財富有多少,他們都不構成資本主義的胚胎。看看健談的馬雲是如何一夜失聲的,或者聽聽許家印2015年時曾宣稱「他和恆大」一切都屬於國家,就知道了。
多年來,「中等收入」的中國人接受了沒有自由的富裕生活,但無休止的房地產危機粉碎了他們的繁榮夢想。他們不斷地壓縮開支,無奈地接受了「低欲望」的新生活方式,國際奢侈品企業在中國的困境才剛剛開始。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