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無地可賣的中國地方政府,又開始「賣天」了

唯一的問題是:就算這一輪「賣天」成功了,那之後呢,還能再賣什麼?

11月26日,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發佈《平陰縣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中標公告》,公告信息顯示,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9.24億元獲得平陰縣低空經濟30年特許經營權。這標誌着全國首例縣級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轉讓落地。

低空經濟是指以真高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為依託,以各種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低空經濟涉及低空飛行、生產作業、航空旅遊、科研教育等行業和應用場景。

今年前三季度平陰縣GDP為198.8億元,在全市15個區縣中排名倒數第五。另據平陰縣財政局披露,前三季度,平陰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0.8億元,同比下跌4.8%。

在地方財政持續緊張的當下,9億多元的「賣天收入」,對這個縣來說,可以說是一筆巨款。

難道這標誌着新的時代要來臨了?

——地方政府因為地賣不動所導致的土地財政吃緊,要依靠「賣天」來繼續下一波「天空財政」?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資源詛咒」概念。「資源詛咒」是指某些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與資源較缺乏的國家相比,經濟增長速度反而更慢、社會問題更頻繁、發展結果更差。

對於中國的地方政府來說,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陷入了這種「資源詛咒」陷阱。他們的資源不是石油礦產,而是土地。

現在,可能又要增加一項——天空。

土地財政在早期的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點需要得到認可。因為中國是土地公有制,那麼以公有的土地出讓來撬動資本的循環和再投資,就成了一種得天獨厚的「體制紅利」。

在私有制土地國家,這種撬動方式是難以想像的,政府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正是這種「土地槓桿」,讓中國各地方在改革開放後早期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獲得了第一筆發展資金。

然而有一個後續的問題是:這些撬動出來的資金都花在哪兒了?除了用於基建之外,資金的浪費是否嚴重?

2000年代媒體曾經報道的每年3000億三公消費,就是當年富得流油的地方政府,財政浪費的一個縮影。在那段時間,各地方紛紛迫不及待地建設豪華辦公樓,再利用豪華辦公樓所開發的新區,繼續賣地……從而完成政府主導的投資循環。

GDP的飆漲,與這種幾何級數般的「土地槓桿」有高度關聯。

然而,這也註定了一個深層次的缺陷,即地方財政對於「賣資源」的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的最大壞處,不僅僅是只依靠單一的發展模式;它還帶來一個巨大的長遠負面影響,就是導致了地方政府的怠惰,導致了地方政府發展思維的僵化和固化。

土地財政讓地方政府不注重對地方企業的培育,除了一些南方沿海地區思維先進的地方,廣大內地都存在普遍的思維方式——既然我能賣地生錢,那就不需要再做其他的工作去優化經濟結構了。

因為優化經濟結構無法給地方財政帶來直接的收益。

這種情況導致了內地各個小地方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凋敝。在土地財政火爆之前,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在我的記憶當中,1990年代到2000年前後,我所在的那個地級市,非常注重鄉鎮企業的培育和扶植。

在那個年代,電視新聞中提及最多的就是XX鄉鎮企業又是如何壯大的,解決了多少就業、提供了多少稅收。鄉鎮企業在那時候是中國經濟的香餑餑,央視也經常對各個地方的鄉鎮企業進行報道。

然而自從2000年代初土地財政模式開始啟動,鄉鎮企業,就逐漸被邊緣化了。

因為你納的那點稅,遠不及賣一塊地得來的錢容易,也遠沒有那麼多。

很多地方政府從那時候起就成了類似沙特賣石油一樣的「賣地經濟」,來錢快、來錢多,還能利用開發的房地產再賺一輪老百姓的錢。

然而,沙特的石油有限,土地資源也有限。資源總有賣完的那一天。

這就是「資源詛咒」效應,它包含兩個層面:

1、當資源賣完,就傻眼了,因為幾十年來除了賣資源,根本沒有學會其他的賺錢方式;

2、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導致經濟結構本身的脆弱,從而極易受到資源價格的波動影響。

就像委內瑞拉,石油市場一不行,整個國家就不行了。

房地產開始下行,地方政府也就立刻陷入了大麻煩。

他們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完成財政收入——這些年來,大家都被土地財政「慣壞了」。

按理說,你還有企業稅收啊。如果當年那些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現在二十年過去了,恐怕很多地方的經濟都已經因為優質的企業而盤活。但現在,除了房地產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解決方法是什麼?「低空經濟」這塊新的超級大蛋糕,就被盯上了。

如果真的能賣天,那麼新一輪的資本槓桿就又產生了,也許還能再賺二三十年的錢。這不,平陰縣的低空特許經營權就是賣了30年,剛好是一個大的發展周期。

也許,以後還能像房地產那樣,分地段賣錢:豪華區域的低空,價格奇高;一般地段價格低一些。

也可以效仿土地招拍掛制度,來個天空招拍掛制度,某片最適宜低空經濟的空域,拍出「天價」(天的天價,這詞兒以後可能還得改)。也可以像房地產那樣炒作,專門建一些低空經濟產業園,作為商業「空產」去拍賣。

真美好啊……問題是,果真能實現嗎?拍腦袋拍了二三十年了,這次的腦袋,可真沒那麼容易拍。

土地財政之所以賺了大錢,根源在於房地產的炒作。房子賣掉,才完成了土地財政的循環,否則也是空談。

但低空經濟可不像房地產那樣,所有人都必須花昂貴的錢去消費。看看低空經濟的內涵:低空旅遊、低空飛行……哪一個與老百姓有關?

在如今大部分人都囊中羞澀的情況下,有幾個人還能去消費所謂低空經濟?

有的人說低空物流不錯,比如低空快遞、低空外賣……看着是不錯,可是對普通人來說,這是個悲劇——快遞員外賣員是不是要因此大規模失業了?

另外,誰能接受頭頂上幾十米高度整天嗡嗡嗡作響,各種小飛行器來回飛舞?低空噪音,將是低空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在問題之一。

當然,這個產業究竟會怎樣發展不是本文重點,也許低空經濟確實有前景。本文重點還是在於,為什麼產業還在想像期,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迫不及待「賣天」了?

不得不佩服,山東的地方政府在這種事情上總是能走在前面……現在平陰縣開了頭,恐怕最近全國發不出來工資的那些地方政府都在打算盤了——咱這兒的天空能值多少錢……

然而就像土地財政一樣,賣天空一樣要考慮,賣得的錢究竟用來幹嘛了。天眼查顯示,此次中標單位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於今年11月5日,也就是上述項目招標公告發佈的當天,該公司由平陰縣財政局100%持股。這頗值得玩味。

剛好最近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同時宣佈:到2027年山東的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餅已經畫好了,究竟怎麼吃、能不能吃得下?讓我們拭目以待。

唯一的問題是:就算這一輪「賣天」成功了,那之後呢,還能再賣什麼?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黑噪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209/214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