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外資?日前外媒稱,2025年中共央行將進行大規模降息,主要政策利率或將下調達40個基點以刺激經濟,但勢必加速外資逃離中國。
中國光伏產品不僅在國內卷,還在國外卷,挨罵的同時,自身也掙不到錢。前10個月,15家主產業鏈頭部企業中有12家淨利潤為負,而11家的淨利潤降幅超過100%。
太嚇人了!中國或降息40基點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又稱「大摩」)等華爾街多家大型銀行預測,為了提振經濟增長並遏制通縮,中共央行將在2025年進行大規模降息,主要政策利率或將下調達40個基點乃至更多。
彭博社(Bloomberg)12月6日的報導披露了上述消息。報導稱,這將是2015年以來,日曆年度中的最大降幅,屆時7天期逆回購利率將下調至1.1%。
報導援引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Hui Shan)的觀點表示,財政刺激的作用可能在2025年提振需求上發揮出來,但仍然需要更低的利率。閃輝認為,為了抵禦國內需求疲軟和美國可能加征關稅所帶來的增長強阻力,北京當局將不得不大幅放寬宏觀政策,包括貨幣寬鬆。
麥格理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胡偉俊也認為,中國面臨的通縮風險比以前大,央行需要對此作出應對。他預估明年中國央行會降息40個基點,而中國央行降息再加上其他支持內需的政策,或許能夠抵消明年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0.5個百分點的拖累。
不過,彭博社同時也分析了大規模降息的做法,在產生正面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的負面效應。
報導表示,當前中國的商業銀行淨息差,已經處於歷史紀錄低點,進一步降低利率必然使得銀行承壓。尤其在中國的房地產整體行情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規模降息將導致銀行業應對虧損的緩衝能力更弱。
另一方面,隨着中國與全球其他地區的利差擴大,資本外逃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彭博社的報導分析指出:「如果中國的出口商難以為自己的產品找到海外買家,而不得不在低迷的國內市場上賣掉更多產品,那麼美國的關稅措施就可能會加深中國的通縮困境」。
直指中國經濟嚴峻,兩學者社交賬號被封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之際,兩名中國學者付鵬和高善文,先後在演講中直指經濟嚴峻,演講稿在網上爆紅。但在官方預定日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兩篇講稿已從中國嚴格控制的互聯網上消失。兩人的微信及短影音等社交媒體賬號都已被封鎖。
國投產業研究院院長、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將中國疫情後的社會概括為三句話,「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他還評估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三年可能被累計高估十個百分點。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11月24日在滙豐私人財富上海客戶分享會上所做的演講,則更為直接。他說中國經濟早於2019年疫情前已出現「大問題」,最近幾年情況不但未改善,還進一步惡化。
他直言,中國的經濟問題遠比表面看到的要嚴重得多,核心問題是有效消費不足。而消費能力的下降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一個結構性的轉變。眼前最大的挑戰是中產階級急劇收縮。
付鵬和高善文的演講稿一度在大陸社交平台流傳,引發熱議,但12月7日大紀元記者搜索發現,幾天前還能看到的一些演講稿文字截圖,已經基本刪光。
查詢網絡發現,陸媒東方財富12月5日報導,微信平台12月5日顯示,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的視頻號「付鵬的財經世界」已被禁止關注,視頻號頂部還掛有12月9日直播預告。
路透社6日報導稱,該社記者試圖在微信上關注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的公眾號或聯繫他,都被該平台屏蔽,並通知該賬號違反了規則。高善文的電話也無人接聽。與之類似的是,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的視頻社交媒體賬戶被屏蔽。路透社未能找到付鵬的聯繫方式。
中國「輕生式」內卷慘烈
12月5日,在四川宜賓舉辦的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談及光伏行業現狀,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董事長曹仁賢說,「行業普遍『失血』,毛利率極低,幾乎沒有利潤。「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會議現場提供的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業中已有39家出現了淨利潤虧損,對應的是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相比2023年的高點下降了60%~80%。
在製造端,王勃華指出,2024年1月~10月,中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20%;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多晶矽產量約158萬噸,矽片產量約608GW,電池片產量約510GW,光伏組件產量約453GW。
與製造端規模還在上升相對應的是,中國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和產值的大幅下滑,根據王勃華現場提供的數據,2024年前10個月,國內多晶矽價格下滑超35%,矽片價格下滑超45%,電池片、組件價格下滑均超25%,2024年1~10月國內光伏製造端(不含逆變器)產值約7811億元,同比下降43.17%。
此外,在121家上市企業中,主產業鏈的頭部企業虧損更為嚴重。王勃華表示,15家主產業鏈頭部企業中有12家淨利潤為負,而11家的淨利潤降幅超過100%。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鍾寶申就指出,「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行業內經營主體過多,導致了過度競爭」。
在過去的數年間,地方政府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主體,為了從資本市場獲取資源,扶持了過多的企業,而資本市場的上市審核更多是通過後視鏡看企業的表現。結果是資源被分散投入,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鍾寶申說,「前幾天,我在能源局開會時,有位領導總結道——『內卷外化,虧錢挨罵』。」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則指出,光伏組件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產品,技術和業態幾乎沒有壁壘,這也是造成當下市場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
在美洲、中東、東南亞,中資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但這種內卷外延,「卷死」海外同行的模式,越來越不受歡迎。
豪大大雞排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台灣知名小吃品牌「豪大大雞排」在中國大陸經營12年,6日突然宣佈將在12月31日前關閉在大陸所有門市。消息一出,立刻衝上微博熱搜前五名。
「豪大大雞排」創始於1992年台灣士林夜市,在2010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登記)。為和山寨豪大大雞排區分,以「正豪大大雞排」作為中國大陸地區品牌名稱。
將於12月26日停止營業,而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門市將陸續於12月31日前閉店,僅香港、台灣及海外授權地區門市仍照常經營,「感恩這12年來的陪伴與支持,期待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能與大家再見。各位豪粉們,再見了。」
網友們紛紛不舍地說,「一個時代的落幕」、「好懷念,雞排比臉大」、「餐飲這幾年的確太卷了,選擇太多了」、「真正的從小吃到大」、「最喜歡的雞排,沒有之一」。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