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恐怖拐點!中國或迎來大學關停潮

—拐點到了,大學已經開始招不滿學生

大學開始招不滿學生了。

今年的高考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342萬,是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的最高值,根據當前的人口結構,未來十年都將會迎來「最卷高考季」,直到2032年高考人數達到1800萬的峰值後,才會開始一路走低。

而與高考人數爆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本科大學開始招不滿生源。

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年8月的一則報道,廣東、湖南、廣西等地,多所民辦本科高校出現了大量招生缺額的情況。

廣州工商學院、湛江科技學院、廣東理工學院等民辦本科院校,本科批次錄取出現大量缺額,其中湛江科技學院的缺額人數更是達到2000多人,創下近年新高,第一次徵集之後,上述學校缺額人數仍然較多。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城市職業大學、桂林信息科技學院等民辦本科院校,第一次徵集計劃數超過2000人。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長沙醫學院等民辦本科院校,同樣出現了較大範圍的缺額現象。

甚至有些考生已經被民辦本科錄取,但最終選擇放棄入學,比如廣東白雲學院2024年1477名新生擬放棄入學。

我們認為核心原因有三:

一是教育改革。

民辦高校過去一直都是很多低分學生的第二乃至第三選擇,很多高考考生分數不理想,達不到二本線,但又不想補習或者讀專科,民辦本科是他們的一條退路。

但隨着近幾年來「中考分流」的加劇,大量「通過篩選」上到高中的學生目標都是都會放在更知名的公立大學上。

另外,復讀生規模的一路走高也加深了這種趨勢,今年1342萬高考生中,大約有413萬的復讀生,佔到了總人數的1/3,既然選擇了復讀,更加不可能選擇民辦本科。

二、費用太高。

上海瀋陽、大連等城市做為統計樣本,多所民辦本科高校每學年的學費大多超過3萬元,甚至有高校達到了近15萬一學年。

而公立大學每年的學費通常在3000-5000元左右。

民辦大學的「昂貴」,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三、缺乏競爭優勢

未來的社會環境一定會是一種「學歷貶值」的大趨勢,即使是碩博生都要面臨「含金量被沖淡」,更何談民辦本科。

而且在就業競爭中,民辦本科的劣勢也逐步顯現出來,大量企業天然會傾向選擇公立高校的學生,

而民辦大學在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上相較於公辦大學存在很大的劣勢,這使得部分學生在選擇時更加謹慎。

2024年的1342萬高考生,對應的是2006年前後出生的人口,彼時的出生人口1585萬,而中國的出生人口在2018年後便一路下滑,直至今年已經減半。

這意味,在2036年後,中國或將迎來「大學關停潮」。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204/213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