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等中國公司開出高達三倍的薪酬試圖招攬科技人才,它們將目光投向包括台灣、歐洲部分地區和矽谷在內的幾個科技中心。這迫使美歐政府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他們是否需要採取更多措施監管這種行為,如果需要的話該如何做?
去年秋季,蔡司半導體技術生產股份公司(Zeiss SMT)的高管聽到了一些壞消息。中國科技公司華為(Huawei Technologies)的獵頭正在試圖挖走該公司的員工。蔡司半導體為功能最強大的半導體生產必需的零部件。
據知情人士透露,能接觸到蔡司半導體敏感技術的員工收到了來自華為代表的領英(LinkedIn)留言、電子郵件和電話,華為向他們提供的薪酬待遇是現在的三倍,邀請他們加入華為。
此舉引發了德國情報官員的調查,他們擔心這可能會為華為獲取某些全球最先進的知識產權打開後門。熟悉這一事件的人士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
當前人才爭奪戰已成為中西方爭奪科技霸權的關鍵戰場,蔡司半導體的遭遇即是最新例證。
隨着西方政府加大中國獲取敏感技術的難度,而且預計這一趨勢在美國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治下還將持續下去,許多中國公司試圖通過挖走先進制程半導體和AI等領域的頂尖工程師來取得領先地位。
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包括台灣、歐洲部分地區和矽谷在內的幾個科技中心。當局表示,為避免引起當地官員的注意,有些中國企業通過在當地設立企業並招聘員工來掩蓋其中國背景。
這迫使美國和歐洲官方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他們是否需要採取更多措施監管這種行為,如果需要的話該如何做?許多歐美官員認為,招聘是一種普通的商業活動,不應該受到限制。
台灣對中國招聘已經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今年9月,台灣表示已展開打擊行動,指控八家中國大陸科技公司非法從台灣挖走人才,威脅台灣的競爭力。
韓國當局對非法向中國等國家轉讓敏感技術的個人加大懲罰力度,包括他們被招募時。韓國正在處理幾起案件,其中一起涉及一名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高管,他被控非法獲取三星的工廠藍圖,以便在中國建造一家山寨晶片廠。
美國和歐洲對大多數中國公司的招聘活動仍持相當開放的態度。但歐洲情報官員說,他們一直非常關切,看到與中國有關聯的人員試圖從歐洲大陸的高科技公司那裏以優厚條件招攬專家。美國情報機構在最新的威脅評估報告中說,他們認為中國正試圖利用人才招聘這種手段,以成為科技超級大國。
半導體機密
西方安全官員尤其關注中國針對全球最重要科技公司之一的阿斯麥(ASML HoldingNV)及其供應商所採取的行動,這些供應商里包括蔡司半導體。荷蘭的阿斯麥是全球唯一有能力製造精密晶片生產設備的公司,這些精密機器可以將小於頭髮絲1/10,000的結構打印到晶片上,而這些晶片會用在先進的人工智能(AI)和其他應用上。
阿斯麥花了幾十年時間才掌握了這種EUV光刻機。沒有EUV光刻機,中國就無法製造最先進的晶片。荷蘭政府禁止阿斯麥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該機器也可用於軍事用途。
領英和中國招聘網站脈脈(Maimai)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華為已聘用了數十名工程師和其他駐中國員工,這些人都曾在阿斯麥和其他西方公司從事過光刻和光學方面的工作。根據公司註冊信息和阿斯麥的資料,一名在大約十年前離開阿斯麥的中國工程師後來在中國成立了一家有競爭關係的公司,他當初掌握了阿斯麥的一些軟件知識。
一位阿斯麥的前台北員工說,他在2020年離開公司後的兩年裏,每個月都會收到中國招聘人員的詢問。這位工程師說,華為尤其鍥而不捨,多次在領英上聯繫他。他從未回復。
阿斯麥表示,沒有跡象表明有針對該公司員工的異常招聘活動,且阿斯麥的員工離職率在荷蘭和全球都屬於很低水平。
中共外交部表示不了解有挖走人才的情況,並說中國對外人才交流合作與其他國家並無區別。華為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廣撒網」
中國已明確表示,人才招募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在AI等競爭性技術領域。2017年的一份政府AI發展藍圖呼籲吸引最尖端的人才,包括在機器學習、自動駕駛和智能機械人等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
商業諮詢公司DGA Group的合伙人保羅·特里奧洛(Paul Triolo)表示,吸引外國工程師對中國公司來說是一條寶貴的捷徑,因為他們的經驗無法被輕易複製或竊取。
「各國政府現在更加關注此事了,」他說,不過如何定義可接受的招聘活動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而且難以執行」。
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限制了與中國的學術和商業合作,或者針對中國企業的收購出台了投資審查計劃。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資助使它們能夠提供西方企業無法企及的薪酬。
許多工程師不願接受此類邀約,理由是聲譽風險以及對融入中國企業文化的擔憂。不過,中國企業發出了如此多的邀請,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人應答;一位前華為招聘人員在接受採訪時將這種策略描述為「廣撒網」。
而他們常常也帶着一些商業機密離開。去年,加州半導體公司FemtoMetrix的行政總裁在美國國會作證稱,該公司的商業機密被盜,該公司的三名員工離職到中國創辦了一家半導體公司,並帶走了FemtoMetrix數以千計的文件。
FemtoMetrix的行政總裁阿隆·拉斐爾(Alon Raphael)在證詞中表示,這是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策略」的一個例子。
拉斐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公司「幾乎沒有」在運營,自這起商業機密被盜事件以來,他沒能籌集到大規模資金。
中共外交部表示,中國尊重知識產權規則,任何有關所謂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說法是毫無依據,完全是造謠抹黑。
台灣遭遇的問題
在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所在的台灣,官員們表示,他們從2015年左右開始發現,中國的人才挖角和商業機密竊取活動有所增加。出於無奈,台灣官員在2022年批准了新規定,禁止任何人向外國泄露對國家安全和台灣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的技術。
違反者將面臨最高12年的監禁,以及最高折合300萬美元左右的罰款。對於為中國企業招聘人才充當幌子公司的台灣企業,台灣還加大了處罰力度。
台灣法務部調查局副局長孫承一表示:「know how在他的腦子裏面嘛,甚至整個團隊其實會被挖走啊。」孫承一稱,從2020年到2024年7月,法務部調查了大約90起人才挖角案件,其中大多數與半導體、電子和機械行業有關。
幾年前,台積電和三星的前高級工程師、台灣人梁孟松加入了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外界普遍認為,總部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之所以迅速崛起,梁孟松功不可沒。去年,中芯國際幫助華為生產了其最先進的智能手機處理器,華為最強大的手機之一就配備了這款7納米晶片。
在台灣最近的打擊行動中,當局表示對四個城市的30個地點展開了突擊搜查,並訊問了65人。被指控非法挖角的八家公司包括一家中國大陸的大型晶片工具製造商。
調查人員稱,一些中國大陸晶片公司試圖掩蓋身份,與總部位於新加坡和香港的獵頭公司合作。他們還和台灣人合作,在台灣開設公司,招聘當地工程師。
德國的擔憂
德國當局也對中國從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的供應商德企那裏企圖挖走工程師的行動感到擔憂。
蔡司半導體的專業反射鏡是阿斯麥精密EUV光刻系統的核心部件,這些光刻機的體積有時有一輛公交車那麼大。蔡司的技術被認為非常先進,以至於其總部對大多數訪客都不開放。該公司宣傳資料中的圖片都經過精心編輯,以免泄露商業機密。
據知情人士透露,蔡司半導體員工去年秋天發現了華為挖角的企圖,於是向他們的經理分享了招聘人員的資料。熟悉這一事件的人士稱,儘管沒有員工跳槽,但蔡司半導體母公司的首席遊說人員還是向政府官員舉報了此事,並引發了德國情報部門的調查。
蔡司半導體和德國國內情報機構聯邦憲法保衛局(Federal Off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簡稱BfV)均不予置評。
後來人們發現,華為還將目標對準通快(Trumpf),這是一家德國公司,其生產的一種激光放大器可以產生集中光源來製造晶片細節,其中一些細節的尺寸只有一粒沙子的一小部分。
通快發言人表示:「我們也注意到華為等中國公司加大了對我們員工的挖角力度。」但他說,都沒有成功。
柏林方面一直避免過多干預企業決策,比如僱主可以僱用誰。
柏林方面最近通過了一項立法,禁止電信運營商在德國網絡的敏感部分使用華為組件,這與美國2020年對華為實施的更嚴格的限制相呼應。但華為手機和其他華為產品仍在德國銷售。華為在德國各地設有五家研究中心,致力於光學系統和其他領域的研究。
許多政府官員對能否阻止挖角行為表示懷疑。在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垮台後,一項可能讓中國企業更難在德國設立公司以招募人才的新立法很可能會失敗。
儘管如此,中右翼政黨基民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對中國發出了更強硬的聲音。民調顯示,默茨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
「德國企業也是目標,」他在今年早些時候接受德新社(DPA)採訪時表示。「這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