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volt是歐洲最大電池製造商,曾被譽為「歐洲的希望」。圖:翻攝自視覺中共國
德國《商報》報導稱,歐洲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聯合創始人兼 CEO卡爾森當地時間22日宣佈辭職,21日,Northvolt宣佈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尋求重組。
Northvolt是歐洲最大電池製造商,曾被譽為「歐洲的希望」。歐美媒體認為,該公司此次申請破產保護將對歐洲本土電動汽車行業以及歐洲鋰離子電池的自主研發造成重大打擊。
成立於2016年的 Northvolt,由包括卡爾森在內的2位前特斯拉高管創立,該公司的目標是使歐洲在全球電池市場中與中共國和美國製造商競爭。
Northvolt主要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鋰金屬和鈉離子電池。據報導,卡爾森辭職後將轉任公司高級顧問,同時保留董事會成員身份。
Northvolt宣佈將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尋求重組,預計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公司在重組期間將保持正常運營。通過重組,Northvolt計劃獲得約2.45億美元的新融資。
Northvolt稱,重組有助於公司完成創建西方電池生產工業基地的長期使命。在破產期間,Northvolt仍將向客戶交付產品,並向主要供應商付款。
作為 Northvolt的最大股東,持股21%的大眾汽車表示已注意到該公司的破產申請,但對可能對其業務產生的影響不予置評。
中共國電動車鋰電池的生產。圖:翻攝自電池網
瑞典政府、大眾汽車等主要利益相關者都表示希望 Northvolt能夠復甦。瑞典副首相布斯在社交平台 X上表示,政府將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希望重組有助於扭轉 Northvolt的命運。不過,布斯此前表示,瑞典政府沒有計劃入股 Northvolt。
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Northvolt第二大股東高盛私募股權基金計劃在年底前將其8.96億美元的投資減記為零。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代表稱,他們對 Northvolt揮霍資金的速度感到震驚。瑞典商業銀行分析師表示,破產申請將為 Northvolt提供短期喘息空間,但同時指出該公司尚未找到投資者並籌集到重組業務所需的資金。
Northvolt曾被認為是歐洲最有價值的私營科技公司之一,為何在短時間內淪為一家苦苦掙扎維持運營的公司?
《政治新聞網》( Politico)歐洲版等媒體報導稱,Northvolt的衰落始於今年夏天,當時寶馬取消了一項價值20億歐元的合約。9月 Northvolt宣佈裁員約1,600人,並暫停了其超級工廠擴建項目。11月,Northvolt還出售了其收購的電池初創公司 Cuberg的資產。但 Northvolt最大的挫折來自大眾汽車,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正面臨業績下滑、工廠關閉的危機。
據《金融時報》報導,卡爾森在辭職時承認這家初創公司犯過錯誤,他說:「汽車製造商、政策制定者和投資界對轉型的猶豫和質疑越來越多。這影響到我們。」
與此同時,Northvolt雄心勃勃地建設多個超級工廠,加劇了其現金短缺。該公司報告稱,2022年營業虧損達10.3億美元,而收入僅為1.28億美元。Northvolt曾從投資者和政府籌集超過150億美元,但在申請破產前只剩下3,000萬美元現金,背負58.4億美元債務,僅夠運營一周。
中共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對歐洲國家大量傾銷。圖為比利時北部澤布呂赫港(Port of Zeebrugge)一個汽車碼頭,滿布中共國電動車。圖:取自「X」@EstherKokkelman
卡爾森表示,Northvolt需要約10億至12億美元才能繼續經營。德國弗勞恩霍夫系統與創新研究所研究員威克認為,「Northvolt擴張得太快了。在一座超級工廠正常運轉前,就宣佈建更多工廠。」卡爾森也表示:「我應該早點在擴張道路上踩剎車,以確保核心引擎按計劃運轉。」
澳大利亞《財經新聞網稱》,Northvolt的困境源於公司難以有效擴大生產規模。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該公司在瑞典北部的工廠每年本來可以生產16千兆瓦時的電池,足以為約27萬輛汽車提供動力,但去年的產量還不到這一數字的1%。
《路透社》稱,Northvolt申請破產保護意味着歐洲擁有自己電池產業的目標遭遇挫折。公開信息顯示,全球70%以上的鋰電池在中共國生產。Northvolt曾被視為歐洲建立獨立電動汽車供應鏈、對抗亞洲電池製造商主導地位的希望。在Northvolt的帶領下,許多歐洲初創企業投資數百億美元生產電池,但需求並沒有像部分業內人士預測的那樣迅速增長。
《財經新聞網》認為,Northvolt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更是歐洲綠色雄心的標誌。Northvolt申請破產保護對歐洲綠色轉型產生重大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發展本土電池行業的願望。
中共國電動車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的工廠。圖:翻攝自中共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