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大學,搶着開「鐵飯碗」專業

「嘲笑范進,理解范進,想成為范進」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

當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手揣着加速貶值的學歷文憑,面對就業市場上動不動就「裁員廣進」的企業,選擇轉身離開校招現場,走上范進「科舉」老路的,不在少數。

進軍體制內、吃上公家飯的共同理想,也催生出了空前規模的考公大軍。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當中公、華圖和粉筆在考公培訓市場裏攻城略地、扭虧為盈時,嗅到商機的高校們也想分一杯羹。

一門聞所未聞的專業——公務員微專業,就這樣在象牙塔內悄然誕生,曾經的「大學只用設三個專業,考研考公和就業」,怎麼就要幻想成真了?

公務員微專業,

一款考公培訓班平替

如果說九十年代的關鍵詞,是下海經商,那麼屬於這一屆年輕人的標籤,應該是上岸公務員。

雖然都說人生海海,但上岸好過下海,領悟這個道理的,不只是想趁着新手保護期儘快進入體制內的應屆生,還有一向看似「不諳世事」、卻開起了公務員微專業的高校。

不同於面向高考招生的專業,「有名無實」的微專業,光冠有專業的名頭,本質上只是一組選修課,不屬於學歷教育,學成之後也沒有學位證[1]。

正因如此,高校里搞微專業,往往只需要學院向學校申報,不用走教育局的重重審批關。

在這個清北碩博都去競爭街道公務員的年代,高校為了迎合學生需要,走快速通道,開起公務員微專業,再正常不過。黑龍江大學更是早在2020年就打響了第一槍,設立了「公務員知識與技能」微專業。

隨後,越來越多高校加入行列,截至目前,已有31所高校開設與公務員能力培養相關的微專業,其中,光2024年就有20所高校新開設了這一微專業。

其中不乏有一些211院校,2023年西南大學就曾因開設「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被網友調侃:

走考公培訓機構的路,讓機構無路可走,對了,包分配嗎?

包不包分配不知道,但翻看各高校的培養方案,我們發現申論公文寫作、結構化面試等直接服務於公務員考試的內容,赫然出現在公務員微專業的必修課程里,難免讓人覺得是在跟考公培訓班搶飯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課程甚至還包括「公務接待表達規範」「公務交流中的微表情識讀與管理」等內容[2],說不定學成歸來,再看到如何把四杯水分給五個領導的心眼子測試,你也能擁有山東 IP網友們的標準答案,從此告別「我來晚了自罰四杯」的低情商回答。

教授的內容類似,考公培訓機構也有自己的平替文學。比起市面上動輒過萬的培訓班價格,在開設公務員微專業的學校里,超過一半的學校學費都低於2000元。

「親民」的不止在價格,更有學校大開綠燈,將報名的門檻降到了大一[3][4]。當你覺得在大三上備考就已經算彎道超車、快人一步,殊不知競爭對手早在大一就卷進了學校的考公培訓班。

幸運的是,當報國無門的時候,也能安慰自己,人家是科班出身,打不過學院派倒也正常。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網易數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11/212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