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又希望他的學業成績出類拔萃,成為大家的榜樣,令人刮目相看。

但是,你們發現了嗎?有很多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交談,每天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默默地把家長在學業上的期盼一一變成現實。

可就是這其中的一些孩子,其實,正悄悄被一種「新型」心理疾病所侵襲。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瑩子今年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她還記得自己剛上大一時,無意中看到了「空心症」這個詞。

回想起自己中考和高考那段時間,她覺得自己當時的精神和心理狀態與空心症的症狀完全一致。

瑩子說,初三和高三時期,爸爸媽媽非常關注她的學習成績,對她的要求更是接近苛刻的程度。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也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和堅持,瑩子一直保持着緊繃的學習狀態,絲毫不敢鬆懈。

每次大考,瑩子的成績都是排在年級前十名。初三時,瑩子除了準備中考,還同時準備了重點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試。

儘管自己每天都保持着高昂的學習熱情,保持着充實、忙碌甚至是熱愛的學習狀態,瑩子還是時常感覺到心裏悶悶的,好像有一塊大石頭一直壓在自己心口,讓她喘不上氣。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到了夜晚,她一改白天積極向上、熱情好學的狀態,而是變得極其脆弱,總是躲在被窩裏偷偷掉眼淚,懷疑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這種白天黑夜精神狀態處於割裂狀態的日子,瑩子持續了一整個初三和高三階段。

因為一直以來的努力,瑩子成功考上了985大學。但是上大一時,她感覺自己一直以來的人生目標實現後,就越發失去生活的動力。

她總覺得自己的內心空了一塊,缺失了目標、缺失了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東西,她陷入了深深的無意義感和虛無之中。

大一下半學期,瑩子通過選修課以及室友的介紹,她開始閱讀加繆、薩特的存在主義作品、閱讀王陽明心學。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同時,她又開始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與風趣幽默的學長談戀愛,那種無邊無際的虛無感,才漸漸好轉。

那段黑暗的日子裏,她總以為自己患上抑鬱症了,但是經過相關了解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當時患上的是空心症。

抑鬱症一詞,仍然讓很多人聞之色變,可大眾只知抑鬱症,卻不知空心症。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這種空心症,其後果遠比患上抑鬱症來得更為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那麼,抑鬱症和空心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空心症是由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提出的。教育缺陷和價值觀缺失是導致空心病的主要根源。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抑鬱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一種。抑鬱症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而空心症卻無法通過藥物治療痊癒。

空心症主要表現為表面上顯得很開心,內心卻痛苦不堪;表面上充實忙碌,內心卻極度空虛;外表看起來很堅強,內心卻很軟弱。

患有空心症的孩子,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他們往往會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聯繫。

他們還會覺得做什麼都覺得沒意思,啥也不想干,自殺的念頭一直纏繞在自己的腦海中。

這是這種具有欺騙性的外表,讓很多父母無法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等真正得知時,孩子很有可能已經走向自殺的道路。

因此,為了讓孩子真正做到身體、心理健康發展,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拒絕空心症,讓孩子迎來真正的快樂,從父母的改變做起

首先,關注孩子心理狀態

「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不愁吃不愁穿,你還有什麼高興的?」這是我們常常對孩子說的話。

如今的孩子學業壓力大,他們整日埋頭在作業中、書本中,幾乎沒有空閒時間。然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卻也只關注孩子今天課堂上的收穫、今天的考試成績,從來不關心孩子今天是否快樂、今天與同學、朋友相處如何。

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在我們日復一日的忽視中,悄悄變質。我們需要多多關心和理解孩子本身,為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安全的環境,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其次,減少對孩子的期待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帶有功利性的,我們期望孩子能繼續我們的夢想,期望孩子將來能闖出一番事業,期望孩子能夠成為我們安享晚年的保障等等。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會覺得自己只是在為父母的期待而活,為父母的要求而活,這是他們失去人生意義的開始。

其實,我們要允許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更加注重孩子成長的過程,淡化功利。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最後,幫助建立明確目標

在尋找人生目標和人生方向這件事上,我們是孩子的確立目標的協助者、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

當孩子的奮鬥目標和方向都被我們規定時,他們會感覺到人生就是按照父母的邏輯生活,對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產生質疑。

因此,我們可以先幫助孩子建立一些簡單的計劃,通過執行,讓孩子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提升對自己的認可。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我們要協助孩子建立明確的奮鬥和努力目標,無論其成就大小。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空心症,後果比抑鬱症更嚴重,而父母卻一無所知

結語

空心症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拋開「唯分數論」、「功利主義」的教育理念,支持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發展。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垮掉的一代,相信在我們的愛和鼓勵下,他們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眾播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04/212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