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捕捉西部蟾蜍(western toad)蝌蚪在陽光下水中游泳的場景,肖恩·格羅斯(Shane Gross)戴着呼吸管在大片睡蓮中潛遊了數小時,期間小心移動,避免擾動到細小的泥沙和藻類層。
最終的成果「生命群」(The Swarm of Life)讓其斬獲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第60屆野生動物攝影師年度大獎,該獎項揭曉於10月8日。
「能在第60屆野生動物攝影比賽中獲獎是極其特別的,代表濕地更是一種莫大的榮幸,」格羅斯說,他是一位加拿大海洋保護攝影記者,曾為《國家地理》雜誌供稿。
他在加拿大溫哥華島的賽達湖(Cedar Lake)拍攝了這些深色、回形針大小的蝌蚪。「挑戰在於讓相機與拍攝對象的距離恰到好處,並用足夠的光線照亮它們,讓它們在色彩豐富的背景中顯得更加醒目,」他在給《國家地理》的電子郵件中說。
「濕地可以是極其美麗的,而且迫切需要我們保護,」格羅斯說。「它們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但大多數人卻視而不見,比如有助於城市發生洪災。」
「在全球各地不斷發生災難的情況下,我們早就應該認識到自然的價值並採取行動了。」評委會主席凱西·莫蘭(Kathy Moran)寫道,「評委們被蝌蚪與環境之間完美結合的光影、能量深深吸引。」
「野生動物攝影師年度展」於10月11日在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以下是今年精選的一些最令人驚嘆的照片。
圖片「在樹叢中」展示了一隻河豚在巴西和哥倫比亞邊境附近的季節性被洪水淹沒的森林中游泳,當地社區提供參觀粉紅色動物的旅遊。|攝影:THOMAS PESCHAK,國家地理圖片集
「生命群」|攝影:Shane Gross,國家地理圖片集
「拆遷隊」|攝影:IngoArndt,國家地理圖片集
德國野生動物攝影師英戈·阿恩特(Ingo Arndt)因其攝影「拆遷隊」在「無脊椎動物」類別中獲獎。展示了德國黑森州紅木蟻(red woodants)肢解藍甲蟲的情景。
為了滿足蛋白質需求,木蟻會一起合作捕食體型更大的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並將它們切割成更小塊,以便運往地下巢穴。
「它們每天都咬我,向我噴灑蟻酸。但我還是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是聰明且群居的動物,展現出許多有趣的行為,」阿恩特說,他的木蟻攝影作品將於2025年2月刊載於《國家地理》雜誌。
阿恩特希望觀眾能對螞蟻產生敬佩之情。「木蟻對完整的生態系統非常有益。例如,當它們成群出現時,會殺死許多害蟲,並保護它們生活的森林,」他說。
「猞猁的邊界」|攝影:Igor Metelskiyi,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遙遠而崎嶇的濱海邊疆區(Primorsky Khai),攝影師伊戈爾·梅特爾斯基伊(Igor Metelskiyi)在獵物的足跡潛在區附近放置了一個相機陷阱,希望能拍到一隻歐亞猞猁Eurasian lynx。
他等了六個月,終於拍到了這隻野生貓科動物在夕陽下伸懶腰的驚人畫面。「猞猁的邊界」(Frontier of the Lynx)讓梅特爾斯基伊在「動物與環境」類別中獲獎。
「寧靜的時刻」|攝影:HikkaduwaLiyanage Prasantha Vinod,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斯里蘭卡威爾帕圖(Wilpattu)國家森林公園,攝影師希卡杜瓦·李揚納·普拉薩恩(Hikkaduwa Liyanage Prasantha Vinod)拍攝鳥類和豹子後休息了一上午。
這時,他聽到一群斯里蘭卡獼猴(toque macaques)在樹冠中移動的聲音。普拉薩恩用遠攝鏡頭捕捉到了一隻幼猴在成年猴懷中熟睡的溫馨瞬間。「寧靜的時刻」(A Tranquil Moment)贏得了「哺乳動物」類別的勝利。
「熟能生巧」|攝影:Jack Zhi,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加拿大育空地區(Yukon Territory)的懸崖上,一隻幼年游隼(peregrine falcon)在追逐一隻蝴蝶。這幅作品被命名為「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美國攝影師傑克·志(Jack Zhi)是「鳥類」類獲獎者,他在這個地區呆了8年,觀察這些鳥的生命周期。這些鳥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21公里,是地球上飛得最快的動物。
「濕地角力」|攝影:Karine Aigner,國家地理圖片集
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卡琳·艾格納(Karine Aigner)在巴西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帶團遊覽時,注意到水中有一個奇怪的形狀。她的雙筒望遠鏡揭示一條黃色的水蟒將身體纏繞在凱門鱷的鼻子上。
這幅名為「濕地角力」(Wetland Wrestle)的作品獲得「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類別獎項,單不清楚哪個捕食者先發起攻擊。艾格納為《國家地理》拍攝了多張照片,其中包括一張罕見的猞猁家庭照片。
「努努的希望」|攝影:Jannico Kelk
澳大利亞攝影師詹尼科·凱爾克(Jannico Kelk)花了幾個早晨在羅克斯比唐斯(Roxby Downs)的沙丘上尋找兔耳袋狸(bilby)的足跡。
這種生活在南澳大利亞的有袋動物,體型與兔子相似。一旦找到足跡,他就設置了一個相機陷阱,拍下了這張照片「努努的希望」(Hope for the Ninu),並贏得了「影響力獎」。入侵的狐狸和貓幾乎讓這些被基維庫拉(Kiwirrkurra)土著稱為「努努」的物種滅絕。
「水線之下」|攝影:MatthewSmith,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南極天堂灣(Paradise Harbour),一隻好奇的海豹從冰層下打量着英國和澳大利亞攝影師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為了拍攝「水線之下」(Under the Waterline),史密斯為水下相機設計了一個定製的前置鏡頭。「當我直視鏡頭時,我知道我拍到了好照片,」在贏得「水下攝影」類別獎項後,史密斯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尋找新證據」|攝影:BrittaJaschinski,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倫敦希思羅機場,一名警察在檢查沒收的象牙牙雕上尋找指紋。德國和英國攝影師布麗塔·賈辛斯基(Britta Jaschinski)從英國邊境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部門發來報道,該部門的專家在觸碰象牙近一個月後,使用磁性粉末去除指紋。
她的作品「尋找新證據」贏得了攝影新聞獎。
「小鎮上的老虎」|攝影:Robin Darius Conz,國家地理圖片集
德國攝影師羅賓·達里厄斯·康茨(Robin Darius Conz)用無人機拍攝了一張孟加拉虎在印度西高止山脈小鎮背景前的畫面,贏得了城市野生動物獎。在有大量人類定居的老虎棲息地附近,老虎的數量已經下降。
「致命的塑料飲食」|攝影:Justin Gilligan,國家地理圖片集
澳大利亞攝影師賈斯汀·吉里根(Justin Gilligan)的作品展示了從一隻信天翁屍體上移除的400多塊塑料,形成了令人不安的馬賽克圖案。
吉里根與一支研究塑料污染對海鳥影響的科學家團隊合作,信天翁是澳大利亞霍華德島(Lord Howe Island)上大多數海鳥的主要食物,它們的體內含有塑料。「致命的塑料飲食」(A Diet of Deadly Plastic)贏得了海洋類別的獎項。
「警覺地守望」|攝影:John E. Marriott,國家地理圖片集
加拿大攝影師約翰·E·馬里奧特(John E. Marriott)花了數周時間追蹤加拿大猞猁(Canada lynx)家族,他穿着雪鞋,攜帶着輕便的攝影器材,在積雪覆蓋的育空(Yukon)森林中穿行。
新鮮的足跡將他引向了這隻母猞猁,它的一隻成年幼崽正從背後探出頭來,而馬里奧特則在尊重它們的距離外為其拍照。「警覺地守望」(On Watch)獲得了「動物肖像」類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