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90年前,3位女性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

前些天,看到有關埃萊娜·霍普諾的攝影,想着還是做這篇女性視角下的攝影中國。

民國時期,國內外攝影師拍攝記錄中國的挺多,女性攝影師是少之又少。此次選的三位女性攝影師,三十年代待過中國,又和北京知名的德國哈同照相館有交集。

這三位,以赫達·莫里遜最為知名,杜乃揚的攝影少人知(她並不是專業專職攝影師),埃萊娜·霍普諾的拍攝記錄,也是過目不忘。

01.

Hélène Hoppenot

1894—1990

埃萊娜·霍普諾,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軍官家庭,年輕的她熱愛音樂,學習過鋼琴,曾在巴黎的獨奏音樂會上擔任歌手。1917年,23歲的埃萊娜與外交官亨利·霍普諾(1891—1977)結婚。

1933年,亨利·霍普諾被任命為駐北京大使,埃萊娜隨丈夫來到了她嚮往的中國。此時的埃萊娜已經着迷於攝影。為此,埃萊娜從德國紀實攝影師赫達·莫里遜工作的哈同(Hartungs)照相館買了一台祿萊相機。

1937年初,埃萊娜離開中國。1946年,埃萊娜《中國》(Chine,1933-1937)畫冊出版,成為20世紀30年代少有的國外女性視角下的中國攝影集。除了《中國》畫冊,埃萊娜另外一些關於中國的照片編入《遠東》(Extrême-Orient)。

以上文圖,摘編自楊郁然《在幸福的遠鄉|埃萊娜·霍普諾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影像》(《中國攝影》2024年9月刊),詳見原文。

02.

Hedda Morrison

1908—1991

赫達·莫里遜,德籍攝影家。1933年-1946年她在中國度過,拍攝了大量高質量照片。

1933年,赫達·莫里遜來到北京的哈同照相館工作,1938年日軍佔領北京後,莫里遜離開哈同照相館,成為旅居中國的自由攝影師。

1946年,她和阿拉斯泰·莫里遜結婚之後離開北京,赴香港居住了一年多,後來和丈夫去了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沙撈越,在那裏定居近二十年。20世紀70年代,她和丈夫移居澳大利亞坎培拉,直到1991年去世。

在中國的13年她拍攝了超過1萬張底片,這些底片和她自己印出裁剪的近6千張照片在她身後都捐給了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出有攝影集《洋鏡頭裏的老北京》(A photographer in oldPeking)、《中國遊記,1933-1946》(Travels of a Photographer inChina)、《南京》(Nanking)等。香港一年的攝影,集為《香城故影》(Hedda Morrison's HongKong)。

「書格」曾整理《赫達·莫里遜的攝影集》(詳見文末閱讀原文連結),共2174幅,記錄當時的建築風景、市井街頭、傳統手工藝、生活習俗等人文主題,拍攝時間大致為1933至1946年,拍攝地:北京、南京、香港等。

03.

Marie Roberte Dolle?ans-Guignard

1911—1972

杜乃揚,原法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東方文獻分部主任,漢學研究專家。1933年畢業於法國東方語言學院,獲得中文和日文大學文憑。

1934年秋,北平圖書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互相交換館員,中方派王重民到法國國家圖書館手稿部東方分部編纂中文寫本目錄,法方則派杜乃揚到北平圖書館外文部編輯法文圖書目錄。

她在北京一直待到1939年初,期間用她在北京購買的祿萊福萊克斯相機拍攝了1000多張照片,並直接在中國沖印(主要是北京著名的德國哈同照相館)。

1939年2月她回到法國,被任命為巴黎國家圖書館手稿部東方部主任。這一職位使她能夠在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舉辦多次展覽,同時撰寫大量有關中國文學作品的出版物。她促使巴黎國家圖書館開設了東方閱覽室,並於1961年向專門的漢學家觀眾敞開了大門。(參考公號「象外」推文)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17/211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