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80年代的桂林,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風光秀麗,處處充滿詩情畫意,這輩子一定得去看看,不留遺憾。

還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桂林山水的美是被人們誇大宣傳出來的。去了之後就會感覺跟其他地方的景點差不多。看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百個人眼裏有一百種桂林。

不過,筆者認為,桂林獨特的山水,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擁有的,是大自然千萬年形成的。桂林的美與生俱來,現在很美,過去也很美!

上世紀80年代,有外國攝影師來到中國,拍到了當時的桂林城市、山水和人文風貌,每一張都很真實。

下面,筆者就挑選其中一些桂林老照片,分享給大家。通過這些照片,會讓你眼前一亮:桂林原來一直都很美!

這是當時的桂林汽車站,站房上「桂林」二字十分醒目,站前廣場上停着很多公交車。桂林汽車站始建於80年代初,後來又進行了數次改建和擴建。

80年代,站在高處俯瞰桂林城區。灕江水穿城而過,兩岸房屋鱗次櫛比,遠處的青山連綿不絕。

80年代,桂林街頭的汽車還很少,人們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街道寬闊筆直,兩旁的行道樹鬱鬱蔥蔥。

在桂林市區的公交站上,市民紛紛擠上一輛公交車。沒有擠上去的只能等下一班車了。

80年代,桂林城裏一條小街上,不少小販在路邊擺地攤。這條街是個露天菜市場,買菜的人不少。

桂林風景如畫。灕江水煙波浩渺,兩岸分佈着樓房和別墅。環境真是太好了,出門就能看到山水,住在這裏該有多舒服。

80年代,三個年輕女子騎着偏三輪摩托車,從一座橋上駛過。還有一個外國遊客停下自行車,對着遠處的山拍照。

80年代,灕江邊上有姐弟倆在擺攤,兩個外國遊客在攤前購買汽水。雖然語言不通,但交流完全沒有障礙。

灕江的一個小碼頭邊,矗立着一尊石像。旁邊還有一頭大象,遊客可以騎在背上拍照。這裏的小船都是遊船,岸邊擺攤的都是職業攝影師。

80年代,桂林街頭,兩名老者在擺地攤。他們面前擺放着各種竹編器物,有竹筐、竹籃和魚簍等,做工都很精緻。

80年代,灕江沿岸的民居建築。大部分都是瓦房,村口高台上建有一座八角亭子,非常有特色。

80年代,人們在一棵大樹下乘涼,樹下有石桌石凳。這棵樹的樹幹和樹冠都很大,看上去有幾百年歷史了,不知道這棵樹現在有沒有了。

80年代,桂林一條小街道上,當地人在路邊擺攤,有賣甘蔗的,有修鞋的,看上去很熱鬧。

80年代,桂林郊外,有人在江邊放牛。江水清澈,山石頭秀美。好一派田園風光。

80年代,桂林街邊建築古色古香,在老式房子中間,竟然有一家新華書店。大街上人們都是騎着自行車。

80年代初,桂林城遠眺,當時還沒有太高的建築,右側就是獨秀峰了。

80年代,桂林街頭。一些小販在賣水果和蔬菜。

80年代,清晨,桂林一條小巷子裏,一戶人家正在吃早飯。而近處一名女子剛起床,站在街邊刷牙。

80年代,桂林鄉下農村的菜園裏,兩個年輕人正在水井裏汲水。

80年代,桂林街頭景象。路邊的宣傳牌子上寫着「熱烈慶祝桂林市熊本市結成友好城市」。

80年代,灕江兩岸風光旖旎。這裏山清水秀,江面上大小船隻來往穿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圖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2/218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