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1981年,美國攝影師拍攝的徽州百姓生活

1981年,美國攝影師比爾·霍克來到安徽,他到過徽州很多鄉鎮,拍攝到了很多珍貴照片。

徽州(今黃山市),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起,徽州之名沿用長達780年之久。這裏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987年,徽州改名為黃山市。

筆者挑選其中20多張照片,分享給大家。過去的徽州,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徽派風格的建築和街道充滿韻味,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你剛好是老徽州人,照片中的很多場景,一定會勾起你內心深處最久遠的回憶。

比爾·霍克

比爾·霍克來到了徽州的洽舍鄉。山坡上坐落着一個寧靜的小村落,獨特的徽派民居,清新的馬頭牆小青瓦,建築依山就勢,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在青山的映襯下,美得像一幅畫!

比爾·霍克又來到了洽舍鄉的豐樂水庫邊上,沿着石頭台階能下到水庫邊的小碼頭。這裏停着一艘小船,兩名船工在船頭忙碌着。畫面動靜相宜,增添了幾分韻味。

照片中這座古塔叫「下尖塔」,位於潛口村。該塔為七層八角結構,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頂長滿了灌木。如今,該塔為徽州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塔檐及頂部已毀。

比爾·霍克來到屯溪鎮,這裏位於橫江、率水與新安江交匯處。他站在鎮海橋上,拍下了江面上的景象。江岸上,民居建築鱗次櫛比。遠處有座白色古塔,名叫「辛峰塔」。

這張照片拍攝於屯溪老大橋的西面,街道上人來人往。街邊的徽派建築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年頭了。一名男子拉着板車,上面裝滿新採摘的長豆角。畫面很有生活氣息!

屯溪鎮上一座老宅子裏,一位老太太正從躺椅上站起身。院子裏收拾得很乾淨,木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看上去至少有一兩百年歷史了。在過去應該是個大戶人家。

比爾·霍克來到屯溪著名的黎陽老街,沿着青石板路前行,兩旁民居建築牆壁斑駁,訴說着老街久遠的歷史。一名男子推着獨輪車從街上走過,黎陽老街至今已有1800年歷史。

這也是屯溪的一處老宅,院子中間有長方形的天井,陽光透過天井投射在院子裏。比爾·霍克在拍照時,吸引了不少當地孩子圍觀,他們站在院門口遠遠地觀望着。

這是位於屯溪街邊的一個小人書攤。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小人書,兩個孩子正坐在凳子上看書。在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和網絡,小人書是孩子們的最愛,很多故事都是從小人書上知道的。

比爾·霍克來到了棠樾村,村子裏徽派民居建築鱗次櫛比,村外是大面積的水田。炊煙裊裊升起,遠處青山連綿不絕,好一處寧靜的田園風光。

棠樾村,以七座古老的石牌坊而聞名。牌坊以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這些牌坊建造於明清時期,在當地人的細心保護下,它們完整地留存了下來,成為當地的一道奇觀。

1981年,棠樾村糧站里,當地村民正在交公糧。麻袋裏裝滿了糧食,一名男子正在清除糧食里的雜質。在那個年代,交公糧對於農民來說是頭等大事。

位於棠樾村的這座古宅,叫敦本堂(又名男祠),為姓氏堂號,位於石牌坊附近。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當時,這裏作為儲存糧食的地方。

這是站在鮑燦孝行坊前拍攝的,村民在牌坊下曬糧食。牌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透過牌坊,能看到敦本堂。鮑氏是該村的大姓,他們的本源斷自晉代的新安太守鮑弘。

1981年,比爾·霍克來到了歙縣,在城裏他看到了壯觀的許國牌坊。許國,是嘉靖年間的進士。因其立下赫赫戰功,被朝廷特許立下此牌坊,牌坊為罕見的八柱構造。

在歙縣的一家磚瓦廠里,一名老匠人坐在桌子前,他正在仔細雕刻製作一塊灰磚。從他的年歲看,應該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灰磚老匠人。現在的灰磚都是機器製作的。

比爾·霍克來到歙縣城內採風。他看到街邊有兩位老人在擺攤,一人蹲在地上,面前擺着手工製作的笤帚,另一個人站着,他賣的是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兩人對眼前這個外國攝影師感到很好奇。

在唐模村,比爾·霍克見到了「同胞翰林」牌坊,這是一座三間四柱三樓石牌坊。清康熙年間,唐模村的許姓兩兄弟,在科舉考試中,兩人一起中了進士,因而立下此牌坊紀念表彰。

唐模村,是一座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這是位於唐模村口檀干溪旁的沙堤亭,古亭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亭前一條石板路一直鋪到村里。亭子下面,有不少人在看熱鬧。

比爾·霍克來到村中一座老宅,看到房子中間也設有天井。過去徽州的老房子,有堂皆井,起到採光、排水和通風的作用。那時候的唐模村歸歙縣管轄,今屬潛口鎮。

比爾·霍克來到了呈坎,「環秀橋」是一座五孔石橋,橫跨在潨川河上,始建於元朝。呈坎是一座古村,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

在呈坎鎮外,比爾·霍克看到有當地人正在田地里勞作。不遠處有村民的房屋,掩映在綠樹叢中。在村子後面的山坡上,有一層層的梯田。呈坎環境優美,被譽為「江南第一村」。

這是位於呈坎的一座古建築,建造於明萬曆年間,雕樑畫棟。屋檐下懸掛的匾額上寫着「寶綸閣」。起初,這裏是貞靜羅東舒先生祠。後來,其後人將這裏改為寶綸閣。

比爾·霍克在村子裏採風時,看到一個當地人正在用板車拉糧食。路旁堆放着秸稈,水田裏的秧苗綠油油的。淳樸的勞動人民,真是不容易。

在村子中一條小巷裏,比爾·霍克看到一個趕着小鴨子回家的男孩。紅色的背心,在灰白色的建築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圖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409/220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