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本周成功地在一艘正在航行的巡洋艦上裝載了一個垂直發射系統,這是對一種新的裝填機制進行的首次測試。美國海軍「長津湖」號導彈巡洋艦和乾貨彈藥補給艦「華盛頓·錢伯斯」號於周五在加州聖迭戈附近海域進行了測試。試驗中,使用「可轉移再武裝機制」(TRAM)將空導彈罐裝入「長津湖」號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
美國海軍「長津湖」號導彈巡洋艦上的水兵在「可轉移式重新裝彈」機制的航海補給演示中裝載MK-41垂直發射系統。
據悉,「可轉移再武裝機制」是一種基於舊概念的新型再武裝系統,似乎可以解決之前被否定的起重機的相對運動問題。美國海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成功的演示標誌着在海上再武裝戰艦的能力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是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提出的首要任務」。
觀摩了周五測試的德爾·托羅表示:「今天,我們證明了『可轉移再武裝機制』真正改變了遊戲規則——它將對我們的競爭對手產生多麼強大的威懾力,這次演示標誌着在完善這一能力並將其投入海上持續作戰的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隨着美國海軍在紅海迎戰對手的無人機和導彈威脅並計劃在印太地區應對突發事件,在沒有美國海軍基地或友好設施的情況下重新裝載和維持戰艦作戰行動的能力日益受到關注。在西太平洋,許多美國海軍基地都在中國遠程導彈的射程之內,這可能會使它們無法在衝突期間為軍艦提供補給和補充。
與此同時,沒有受到主動威脅的基地都在戰區之外,這也是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技術辦公室主任巴納德(Tim Barnard)在測試後強調的一點。他指出,「將『可轉移再武裝機制』部署到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後勤艦隊中,可使作戰人員在戰區內重新裝填垂直發射系統導彈發射器,而不必長途跋涉前往港口,從而大大提高遠程火力的數量和節奏,擴大美國海軍對敵手的優勢」。
MK-41垂直發射系統為美國海軍驅逐艦、巡洋艦和未來的星座級護衛艦提供快速導彈發射能力。專家指,MK-41垂直發射系統以往的在港重新裝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單個導彈單元的裝填時間長達半小時。
作為參考,美國海軍的主要水面作戰艦艇、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有多達96個導彈單元。目前還不清楚「可轉移再武裝機制」是否加快了這一過程,還是在海上保持不變。德爾·托羅稱,美國海軍有望在兩到三年內開始部署「可轉移再武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