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巨虧!地鐵大擴張時代,結束了?

官方回復,當前贛州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暫不滿足申報軌道交通(地鐵)基本指標要求,我市軌道交通第一輪建設規劃暫不滿足上報審批條件……「十四五」時期不受理不具備條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級市的首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報批,開展「輕軌」制式也不具備上報條件。同時,根據國務院辦公室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周邊縣城不屬於中心城區和城市總體規劃範圍,無法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履行報批手續。

03

地鐵已經進入存量時代

在多輪收緊地鐵申報的背景下,地鐵城市基本已經固化,當下未修建未來想要修建地鐵的城市,不能說絕對的沒有,但也只是極少數了。

地鐵門檻之所以收得這麼緊,是因為地鐵的修建與運營費用高昂,作為民生項目,基本不盈利,絕大多數都在虧損,基本都是城市的財政來補貼。

所以說,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地鐵已經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

由於前期很多城市舉債建設地鐵,讓地方城市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壓力更甚,再加上,一些城市由於人口不足,地鐵根本無法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一旦建造,便是一個無底洞。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建造地鐵,平均每公里費用約7億元。

具體來看,南京地鐵2號線一期(地下為主),全長25.14km,總造價128.35億,每公里5.10億元。

杭州地鐵1號線(以地下為主),全長47.97km,總造價236.42億,每公里4.92億元。

北京地鐵16號線(全地下線),全長49.8km,概算總投資600億,每公里12億元。

成都軌交四期規劃中,18號線三期每公里建造費用高達10.26億元,8號線二期也接近10億元/公里。

再看運營成本。

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數為1126.15萬元/公里,進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廣深等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超過1500萬元/公里。

高昂的運營成本,讓絕大多數城市只能依靠政府補貼才能運轉。

不久前,本號根據各城市公佈的財報梳理的結果顯示,2023年公佈數據的29個城市(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未披露數據),在扣除政府補貼後,只有福州一個城市保持微利,其餘都是虧損,包括曾經的利潤王深圳

虧損並不可怕,畢竟地鐵和城市是一體的,大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也即,地鐵本身不賺錢,但它帶來了民生便利,提升了流動效率,這其中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填補地鐵本身的虧損。

換句話說,只要地鐵產生的經濟效益能彌補地鐵本身的虧損,對於能夠負擔得起的大城市來說,多多益善。

但是,最近這些年,宏觀大環境改變,地方債問題突出,讓很多城市的財政捉襟見肘。

財政部數據顯示,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狹義口徑的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9%。

全國賣地收入,自2021年見頂之後,已經兩連跌,2023年只有57996億元,相較於高點時期,下跌了33.38%。

2024上半年,才賣了15263億元,同比下降了18.3%。

這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相當難受。賣地收入是地方的主要錢袋子,對於很多經濟、產業薄弱的地區來說,更是維持運轉的主要力量。

這部分收入跳水,財政吃緊程度可想而知。

很多城市,連軌道交通都養不起了。

今年年初,甘肅天水因舉債上馬建設有軌電車項目而被通報。一期線路年收入僅160萬元,而運營成本約4000萬元,二期工程因資金投入不到位遲遲未能建成。

上半年,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決定終止運營,並修復路面且新增2條汽車車道。

停運背後,都是錢的問題。

今年地方層面上,為了錢,出現了很多讓人詫異的現象。

第一,「砸鍋賣鐵」出現在了很多地方政府正式文件中。

比如重慶市沙坪垻區年初發佈的《關於重慶市沙坪垻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到:

深入開展「砸鍋賣鐵」、「壯士斷腕」資產處置專項行動,深挖存量資產資源,有效盤活國有房屋資產、股權債權、土地資源等。

2023年,湖南郴州下轄的蘇仙區提出:

提高認識,砸鍋賣鐵,挺過難關;摸清家底,認真清查比對;找准方式方法,加快處置。通過自用、共享、調劑、出租、處置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挖掘現有資產資源潛力,提升「三資」使用效益,預期盤活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價值5006.36萬元,預期增收入庫4471.18萬元。

再比如內蒙古卓資縣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談到化解風險的時候,有如下文字:

「砸鍋賣鐵」化解債務13.37億元,實現「退橙」降級。盤活資金1489.6萬元,大起底收回資金650萬元,優先用於債務化解和重大項目支出。

寧夏永寧縣,也在今年7月25日印發了「永寧縣安置房閒置房產處置方案」。

相關通知說:為深入貫徹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加快推進我縣債務化解,砸鍋賣鐵、全力以赴、用盡全力、窮盡辦法做好資產處置變現化解債務工作。

廣西柳州柳江區提出的今年下半年工作計劃中,就明確包括「砸鍋賣鐵」盤活處置資產實施方案。

青海海東市也在「砸鍋賣鐵」,下面這個截圖來自青海省發改委官網:

還有泉州。2024年5月11日泉州市泉港區召開第37次常務會議,研究泉港區「砸鍋賣鐵」處置資產化解債務風險方案、強化預算管理堅持過緊日子。

第二,虛增財政、不斷增加非稅收收入。

經濟觀察報最新發佈了一篇報道文章《多地政府虛增財政收入到底圖啥》,介紹了一些地方為了應付上級考核壓力、自身排名等,虛增虛報財政收入。

此外,地方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壓力,瞄準了非稅收收入。

今天,經濟學家任澤平發佈了一篇文章《中國土地財政報告2024:土地財政大降,非稅收收入飆升》。其中披露:

最近很多企業反應,地方大量出現罰沒、倒查稅、異地執法等現象,為過去幾十年所罕見,1-7月全國非稅收入2.4萬億,同比增長高達12%。

截至8月23日,已有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披露了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其中,有20個省份非稅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重慶市同比增長31.2%,為目前已知增速最快的省份,吉林、青海、新疆三省非稅收入增速也在25%以上。此外,23省中,有16個省份非稅收入超過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黑龍江省則是例外,當地財政廳披露稱,從非稅收入看,上半年8個非稅收入項目「6增2降」。其中:罰沒收入增長26.5%。

總而言之,大擴張時代已經結束了,不僅是地鐵大擴張時代結束,很多行業的大擴張時代也都結束了。

現在,我們需要適應慢生活。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城市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923/210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