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國際地位竄升!「莫迪3.0」燒出第一把火

—印度這次又踩准了方向!

降赤字

實際上,除了大幅減稅的「意外之喜」,外界對這份新預算的最大興趣是赤字。高赤字率是印度財政的多年痼疾,困擾印度經濟多年。不過,1991年改革為界,印度財政長期赤字的形成原因有所區別。

1991年前,印度政壇處長期執政的是「尼赫魯-甘地王朝」,尼赫魯、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祖孫三代推行計劃經濟模式。大規模國有化、限制民營企業,追求對外封閉的自給自足,把印度經濟搞成了一個爛攤子。全國一半以上人口處於極端貧困線以下。無財可取的政府財政,赤字率高到誇張,常年處於GDP10%以上的高危區。

1991年拉奧總理啟動了對外開放、對內市場化的改革,印度經濟逐步有了起色,貧困人口佔比大幅降低,財政赤字有所降低。2000年後基本上都能控制在8%左右,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經濟有了起色,財政卻遲遲未能得到改善的原因是,財政汲取能力弱,支出包袱重。印度實行聯邦制,各邦有較大的自治權,民眾的國家認同水平也較低。增稅的阻力很大。1991年改革後的印度歷屆政府也沒有改變這一狀況。

這就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印度長期貧困,但是印度人的國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很高。2020年IMF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國民可支配收入佔GDP高達76.9%,不僅遠高於發展中國家50%的水平,甚至比發達國家的60%還要高出一大截。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美國的83.4%。美國有美元國際地位和全球金融中心的特殊性,所以這一比例特別高。而印度的「藏富於民」則是單純因為政府財政汲取能力不強,給國民留下了更多的GDP份額。

IMF的數據顯示,2013-2024年印度政府稅收佔GDP比重保持在20%的水平,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低了10%。而且,印度還存在大量無法徵稅的「地下經濟」。稅率低再加稅源流失,導致印度政府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不匹配。因此,2013-2024年印度政府支出在GDP種佔比26-28%。入不敷出,又省不下來,印度的財政赤字長期處於6-8%的風險區。

莫迪為了解決財政收入不足的問題,在第二個任期內大力推進稅制改革。不過,莫迪的稅制改革並不是簡單粗暴的增稅,而是以簡化稅制、限制大企業的減稅特權的溫和策略,實現降低稅收成本和稅負公平的效率提高。上一財政年,莫迪稅的改終於「修成正果」。強勁的經濟增長擴大了稅基,新稅制有了用武之地,印度政府的稅收同比增加了20%。這給了新預算降低財政赤字目標的底氣。

新預算將財政赤字目標設定為GDP的4.9%,比2月份提交的臨時預算還低了2個點,接近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因為對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有充分的信心,莫迪政府的財長還宣佈將在下一財政年度把赤字率進一步降低為4.5%,與3%安全線明顯接近。財政狀況持續改善的趨勢明顯,體現了印度經濟已經進入良性循環。

結語

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印度經濟

減稅、增支和降低赤字,看似「不可能三角形」,就這樣在莫迪政府的新預算案里毫無違和感的共存,確實有點像是奇蹟。

然而,經濟沒有奇蹟。印度經濟並不是奇蹟,更不是「莫迪經濟學」的奇蹟,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印度經濟一路走來,所有發展中國家踩過的坑,諸如計劃經濟、強行平均、經濟排外,印度都踩了一遍,甚至有的坑至今都沒爬出來。但是,印度避開了財政汲取度過高的「大坑」。這並不是哪位政治家的天才設計,而是印度的散裝體制和政治生態造成的。沒有給政治強人施展的空間。

印度政壇不乏尼赫魯、英吉拉甘地這樣的政治強人,野心勃勃的莫迪也在此列。他們不是不想提高財政汲取度,不是不想「花大錢辦大事」的大有作為。可是這在「散裝印度」做不到。

財政汲取度低造成了正反兩方面的後果:一方面是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經濟政策的試錯成本很低。

有限的財政能力限制了印度政客的發揮,幹不了什麼大事,但也壞不了什麼大事。昔日尼赫魯、英吉拉.甘地對印度經濟的蘇式改造有心無力、中途半端。今天,雄才偉略的莫迪不能孤注一擲地搞印度版大基建,也不能恣意地發動軍事冒險。這對印度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現代國家的財政汲取能力極強,政府財政在經濟中的比重超過了任何企業,甚至超過了絕大部分行業。因此,財政政策一旦出錯,對經濟的打擊超乎想像。

因此,財政羸弱、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經濟沒有一夜爆發的奇蹟,但是等得起。等到了「莫迪經濟學」的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莫迪經濟學」其實無甚神奇,「1.0版本」時還捅出了貿然推行貨幣改革的簍子。不過,「莫迪經濟學」的大方向是沿着1991年拉奧改革的軌跡,因勢利導地擴大開放、推進市場化改革,持續更新的新版本漸入佳境。雖然加了些外來「秘方」——諸如基建投資、財政刺激等。可是,受制於有限的財政能力,那些也只是佐料而已。印度經濟真正的「大菜」是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到位,經濟發展提速、財政質量提高的水到渠成。

新預算案及時主動地減稅、降赤字,說明「莫迪經濟學3.0版本」的成熟穩健。經濟增長強勁的「潑天富貴」,莫迪政府保持了冷靜。這體現了莫迪敏銳的政治嗅覺、靈活的政治走位。

不過,即便莫迪沒有採取這些明智之舉,印度也可以繼續等下去。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曲折和挫折是免不了的。遑論印度這樣龐大、駁雜的大經濟體?只不過,大方向不錯,試錯成本足夠低,總有人會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關胖本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9/209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