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莫迪3.0」燒出了第一把火。減稅、增支和降低赤字,看似「不可能三角形」,在莫迪政府遞交的新預算案里毫無違和感的共存。莫迪3.0的選擇是復刻中國道路還是另闢蹊徑?印度經濟奇蹟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7月23日,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聯合政府正式提交2024年大選後的首份中央財政預算。這是莫迪第三個任期,所以新預算案被視為「莫迪經濟學3.0版」的精華預告篇,備受矚目。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經濟強勁增長的亮眼表現,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顯著提高。2023年印度GDP超過了英國,全球排名第五。按照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計指數,印度已經成為僅次於中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無論第五還是第三,印度經濟的全球重要地位都是無法忽視的事實。
不過,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最近的大選中小挫,失去了絕對多數席位,靠盟友支持才順利組閣。執政地位相對弱化的情況下,印度經濟政策是否還能沿着「莫迪經濟學」的軌道繼續推進,也是這份新預算案的看點。
新預算案也的確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不過依然保持了加大開放力度、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比較有意思的是,減稅、增支、降赤字同時出現在這預算案中,頗有一點「印式奇幻」的感覺。
減稅
這份新預算推出後,一度引起印度股市和匯率的波動。基準股指Nifty50指數一度下跌1.8%,SENSEX30指數一度跌1.5%,國內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了「印度股市跳水」、「印度股市崩了」。不過,印度股市沒有崩,很快跌幅收窄,只是打了個趔趄。
引起「大跌」的原因很直接,新預算案提高了資本利得稅和衍生交易稅的稅率。這不僅對本國投資者的投資者造成了心理陰影,也對湧入印度股市的國際熱錢也有影響,因此印度的股指和匯率受到了衝擊。
不過,印度股市持續25年的「長牛」和近年來的亮眼表現,增稅幾個點不至於傷筋動骨。市場的失望情緒並沒有持續很久。而且,新預算案廢除了創投的「天使稅」,這不是什麼「大錢」,卻表明了印度政府堅定支持投資創業的態度,解消了資本市場的疑慮。
增強市場信心的是,新預算案里的全面減稅政策。
外國企業所得稅從40%削減至35%,降幅不大,但體現了印度加大開放的決心。多項進口商品的關稅降低,最引人矚目的是手機和充電器的基本關稅削減至15%。印度的電信領域開放度低,貿易壁壘高,飽受詬病。這一減稅舉措反映了印度政府進一步開放電信產業的決心,這當然是市場投資者樂見的,也證明了莫迪經濟學加大對外開放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
這輪減稅最大的看點是個人所得稅的調整。個人所得稅是印度政府最重要的稅源,在過去的預算收入中佔比高達20%以上。這次推出的新預算案將個稅的標準扣除額度(起征點)提高了50%,從50000盧比提高到75000盧比。這意味着,新稅制下一名受薪僱員的至多可以少納稅17500盧比。也意味着個稅在新財年的預算收入中的比重降低至19%,展現了讓利於民的誠意。此舉不僅受到了印度中產階層的廣泛歡迎,更讓市場投資者看到了印度消費市場的巨大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給印度中產階層的「減稅大禮包」並沒有出現在「莫迪經濟學」的早期版本中。莫迪的前兩個任期,大打「底層牌」,強調對「底層」的傾斜。因此,被視為「民粹政客」。儘管他的經濟政策整體上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對中產階層有利,但是這些新興的社會中堅並不是莫迪的政治基本盤。與城市中產的疏離,是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選舉中小挫的原因之一。
因此,「莫迪3.0版本」及時為中產階層送出了「減稅大禮包」,還特別強調了「這份預算將賦予各階層權利」,其敏銳的政治嗅覺可見一斑。不過,這一政治立場的微調,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
莫迪執政十年,印度經濟歷經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增長,主要動力來自基建投資和吸引外資。不過,受限於政府投資的效率低下,基建投資的增長動力不可持續。加之近因各種因素影響,莫迪第二任期的外資增長也進入了瓶頸期。因此,促進消費為印度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就成了莫迪經濟學「版本更新」的必選動作。促進消費,還有比大幅降低個稅更直接更有效的選擇嗎?
總之,新預算全面減稅,既起到了釋放政策信號的作用,也增加了外界對印度消費市場增長的信心,是「莫迪經濟學3.0版本」最精華的部分。
增支
當然,「莫迪經濟學」也沒有放棄此前一直強調的基礎建設投資和民生支出,保持了政策的連貫性,不過側重有所調整。
新預算案中,基礎設施投資保持2月份臨時預算案提出的11.1萬億盧比不變,佔GDP的3.4%。考慮到印度GDP7%左右的強勁增長,新財年中印度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實際上是降低了。考慮到過去三年印度政府在基建方面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大量項目的進度、質量良莠不齊,不再向基建領域增加投資的決定是明智的。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莫迪經濟學」始終強調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性,甚至被視為「中國模式」的效仿者,但是印度政府的基建投入規模與中國大基建差甚遠。比如2019年,印度政府在基建領域的投資佔GDP的1.7%。同年,中國僅中央財政預算內的基建投資資金為3.2萬億元,佔GDP的3.3%,幾乎是印度的一倍。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不具備中國政府那樣強大的資金運作能力,調動各邦政府、銀行「加槓桿」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印度那些低效的基建項目並沒有佔用過多的資金。
「莫迪3.0」沒有強行增加低效的基礎設施投資,增支的主要方向是民生領域。新財年裏,印度政府將為為教育和農業分別提供1.48萬億、1.52萬億盧比。新預算新增了2萬億盧比的支出,用於增加就業、刺激經濟。這是新預算案中最大的新增支出項。作為「經濟刺激計劃」,2萬億盧比是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不過,考慮到印度政府的低效和腐敗,投入更多的資金也很難指望「刺激」出多少成果。好在印度政府的財政規模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屬於墊底的「前現代水平」,其經濟增長本來也不是靠財政投入刺激出來的,印度國民對此向來沒有多大的期待。
此外,有意思的是,新預算為安得拉邦撥款1500億盧比作為特別財政支持。該邦的地方性政黨是莫迪政府重要政治盟友,這筆「特別財政支持」無疑是為盟友量身定製的「開小灶」。這種公開的利益交換在印度政壇是司空見慣的動作,花點「小錢」換取政治穩定,不算很出格。
總之,這份新預算的財政支出與此前「莫迪經濟學」的野心勃勃相比,是相對保守的。沒有大幅增加的基建投入,也沒有超預期的財政刺激計劃。畢竟「聯合執政」的地位更容易受到議會各方勢力的掣肘,財政增支是要慎重的。即便如此,新預算中軍費佔比過高依然遭到輿論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