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間隔年在中國傳統上並不常見。休假一年去旅行和探索新興趣,並不一定能帶來職業快速晉升或薪資增長。
但近年來,中國的年輕專業人士越來越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在長時間工作和低薪方面的困境。隨着人們逐漸面對在忙碌工作中沒有時間享受生活的現實,工作外的生活的面紗正在被揭開。
對於更多年輕人來說,最大的奢侈是能夠脫離忙碌的工作,休假一段時間。
「裸辭」現象興起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一個流行的短語是「兩點一線」,指的是從家到工作再回家的單調通勤,沒有機會看到新鮮事物。據專注中國的諮詢公司Tong Global的Jack Porteous對《商業內幕》表示,這種單調和過度工作的感覺激發了不滿的工人,他們開始在網上發佈「高調辭職」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佈辭職,去中國或更遠的地方探索一段時間。
這種趨勢類似於西方的QuitTok社交媒體趨勢,中國的年輕工人毫不羞澀地辭職。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關於「裸辭」的討論非常熱烈——「裸辭」意即沒有後備計劃的辭職。
例如,一位28歲的用戶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帖子,這篇帖子在7月5日以化名發表,稱他在加薪後立即辭職,沒有後備計劃,因為他想「停下來一段時間」。
「在過去兩年裏,我的薪水每半年就上漲一次,但我總覺得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應該是工作,」帖子中寫道。《商業內幕》無法核實這位社交媒體用戶的身份。
這位作者還列出了一份他辭職後打算做的事情清單——學習英語、健身、提高烹飪技能以及去旅行,看看那些他從未有時間看到的美景。
「我不知道『裸辭』之後我的生活會不會更好。但我認為,如果我保持現狀,那麼我28歲時不敢做的事情會變成年老時絕對不會嘗試的事情,」他寫道。「人生苦短,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了。」
不僅僅是這個人有「裸辭」的想法。微博上充斥着關於這個話題的熱門討論。《商業內幕》在搜索關鍵詞時看到的例子包括「裸辭前要存多少錢」,「裸辭前需要考慮的三件事」和「裸辭後可以嘗試的20種工作」。
在小紅書上,人們也分享了「裸辭」後的生活故事。一些帖子詳細介紹了「裸辭」的利弊,另一些則像旅行日記,倡導在企業競爭之外過上更慢、更充實的生活。
職業間隔年
有些人正在利用這個機會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或者參觀他們以前沒有機會探索的中國地方。
Porteous對《商業內幕》表示,手工藝活動和戶外活動在那些想學習新技能或重新與自然聯繫的人中尤為流行。
間隔年也是參觀傳統熱門目的地以外地方的機會,比如歐洲的大城市。
品牌代理公司Cherry Blossoms Intercultural Branding的創始人兼總經理Laurence Lim對《商業內幕》表示,「有些人更喜歡小眾目的地和獨特的體驗,旨在逃離現實,沉浸在當地真實的文化中。」
對於年輕人來說,間隔年可以在他們開始職業生涯之前提供個人成長和探索的機會。
專注於中國的傳播諮詢公司11K Consulting的創始人Sally Maier-Yip對BI表示,「他們想在承諾長期職業路徑之前,旅行、學習新技能或參與志願工作。」
「間隔年可以提供急需的休息,並幫助年輕人以更清新、更有動力的狀態進入職場,」她說。
中國的嚴苛工作文化和經濟低迷
中國的就業市場對年輕畢業生和早期職業人士來說並不友好。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12月,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為14.9%,而25至29歲人群的失業率為6.1%,30至59歲人群的失業率為3.9%。
最近的經濟不景氣和疫情使許多年輕人重新思考他們的職業生涯,並試圖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意義。
Lim表示,像「躺平」這樣的社交媒體趨勢就是這種工作幻滅的例子。「它反映了從傳統的成功定義中轉變,更多地關注自由、幸福和健康,而不是職業成就,」她說。
Porteous表示,選擇間隔年的許多人來自科技行業。
這是一個因高度競爭的「996」工作文化而臭名昭著的行業,要求員工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
阿里巴巴行政總裁馬雲曾稱讚這種嚴苛的工作安排,稱這是年輕專業人士的「巨大福氣」。今年早些時候,前百度副總裁、公關負責人璩靜在網上發佈視頻,抨擊那些不同意她極端工作方式的員工,隨後辭職。
「在大科技公司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是來自精英大學的年輕人的共同夢想,」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副教授Jenny Chan表示。但要在中國嚴酷的科技行業中取得成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模煳了工作和家庭的界限。
Lim對《商業內幕》表示,經濟衰退和嚴苛的工作文化會讓人們感覺自己只是大公司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他們常常感到幻滅和缺乏動力。」
代際分歧
在社交媒體的幫助下,年輕一代更傾向於質疑關於職業的現狀。但老一輩對休假工作的態度並不如此積極。
「老一輩中國人普遍對間隔年的概念持懷疑態度,」Lim表示。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文章批評間隔年,」她說,「認為這是一個不適應中國社會的西方概念。」
她表示,老一輩人可能認為這會妨礙職業發展,而Z世代可能更願意優先考慮自我認知和自我照顧。
「在中國年輕人中間,有一個流行的網絡熱詞,『Gai熘子』,可以粗略地翻譯為『街頭漂泊者』,」Lim補充道。
這是一個用來自嘲沒有計劃、遊蕩生活的術語。「它反映了一種悠閒的態度,他們為能夠從傳統的忙碌中退一步、簡單享受生活而自豪,」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