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中菲6.17海上衝突波雲詭譎

作者:

中菲雙方於6月17日在第二托馬斯淺灘(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仁愛礁,菲律賓稱阿雲金淺灘)附近水域爆發的衝突事件雖已告一段落,但是此次事件透漏出多重信息上的不對稱與不一致,為未來多方管控風險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方和菲方的敘事顯然存在相當的出入和差異,但是分析人員可以從兩種不同的敘事中分析出一些基本的事實:6月17日,菲律賓海軍派遣運補船和充氣艇向馬德雷山號運送補給,中國海警部隊對菲方運補船隻進行了「警告攔阻、登臨檢查、強制驅離」,在過程中菲律賓船隻受損,武器被繳,士兵受傷——「七人受傷、一人斷指、八槍被繳、一船破損」。從中方提供的圖片中可以看到菲律賓充氣艇被中方船隻團團包圍,雙方實力懸殊。

中菲各執一詞

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到關注,與其時機息息相關。雖然中菲關於第二托馬斯淺灘的衝突從去年夏天起就不斷見於報端,但是到今年春夏之交,美中之間似乎已經就保持局勢穩定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尤其是本月初在香格里拉峰會期間美中防長舉行了長達75分鐘的邊會,雖然雙方基本立場仍然存在巨大差異,但穩定雙邊軍事關係的目標相對清晰。考慮到今年美國的大選年、烏克蘭戰爭和中東危機的掣肘,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同美國以及西方尋求關係緩和的大背景,可以期待雙方在力圖保持雙邊關係的穩定。

因此,在此時爆發的危機不符合美中目前關於管控雙邊關係的大背景和基本期望。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關於援引美菲軍事同盟條約和共同防禦條款的討論不斷深化,美方已經相對明確地表明如果中菲衝突導致菲律賓公務人員死亡或者重傷,那麼美方將不得不援助菲律賓。在這一背景下,此次事件菲方一名士兵的大拇指被切斷,很快被認為是有可能導致美方「下場援助」的要件。

對於中方而言,事件發生前兩天《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剛剛生效,這也許是北京認為必須懲治菲律賓以身試法的直接原因。也有人強調南海仲裁案八周年即將來臨,因此中方特別敏感,準備殺一儆百。

但是究其背後的根源,菲律賓此次前所未有地使用海軍而不是過去的海岸警衛隊來執行運補任務,也許是中方認為菲律賓根本性改變事件性質、升級運補行動的核心原因。中方認為菲律賓過去一年多以來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挑釁性強、行動升級清晰,最近幾個月內又在仙賓礁顯示出再次派軍艦「坐灘」的計劃。如何能夠相對果斷有效地遏止菲律賓在南中國海的行動,防止事態進一步升級,是中方從內政和外交政策兩方面考慮最重要的目標。

菲律賓態度多次轉變

但是事件羅生門在於,菲律賓在事件後的態度短短的一周之內多次轉變。6月19日,菲律賓軍方公開譴責中國海警「脅迫性的、進攻性的野蠻行動導致了菲方船隻的嚴重損害」,菲方將領要求「中方返還菲方武器和工具,賠償帶來的損失」。但是在6月21日,菲方總統府執行秘書貝薩明卻公開表示菲方不考慮將此次衝突定義為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中的「武裝攻擊」,他將此次事件描述成「也許是個誤會」——「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將此次事件界定為武裝攻擊。我們看見了(中方的)砍刀和斧頭,僅此而已。」

正當大家認為菲律賓準備息事寧人之時,6月24日,菲律賓方面的態度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總統小馬科斯視察在巴拉望島的菲方軍隊以後,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菲總統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宣稱,中菲此前在第二托馬斯淺灘附近海域發生的衝突是「中共官方阻止菲律賓完成任務的蓄意行為,不是誤解和事故」。這同之前行政秘書的公開立場大相逕庭。令人不得不質疑菲律賓的真正底線和立場何在。

風波遠未平息

不論菲律賓是否將此次事件定義為誤解或者事故,但是馬尼拉似乎在力圖避免事件升級,避免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這一點在菲律賓官方的立場中非常清晰,菲律賓高官很明確地表明不論嚴重程度如何,此次事件都不是一次武裝攻擊,因此不構成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要件。

關於此次事件為什麼不是武裝攻擊,菲方的解釋比較牽強。根據西菲律賓海軍區司令的表述,「菲律賓的目標是運補,中方的目標是防止運補。僅此而已。沒有任何一方想要讓此次事件演變成廣泛的武裝衝突。」如果僅從雙方行動的目標來講,也許雙方都不想爆發武裝衝突,但似乎不能否認衝突確實發生的現實。從衝突主體來看,一方是菲律賓海軍,另一方是被認為是準軍事化組織的中國海警。雙方都沒有開槍,因此衝突的烈度並不高,但是確實造成了菲律賓海軍士兵受傷。

這也是事件最為波雲詭譎之處。如果說菲律賓的目標是藉助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為自己在南中國海的利益和聲索保駕護航,那麼菲律賓就沒有理由在事件爆發後力圖避免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鑑於菲律賓的立場,或者菲律賓確實沒有意願和能力同中國在第二托馬斯淺灘爆發衝突,或者菲律賓有此意願,但是由於不可抗力不得不最終作罷。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值得中美菲三方的決策者在未來三思後行。

只要馬德雷山號仍然坐灘,第二托馬斯淺灘潛在的衝突風險就不會消除。菲律賓政府必須要為馬德雷山號定期運補,因此勢必要同中國展開博弈。如果菲律賓接受中國管理、檢查其運補行動,那麼未來就會被認為是接受中國對第二托馬斯淺灘的行政管轄和主權聲索。如果菲律賓不接受中國對其運補行動的行政管轄,那麼局勢勢必升級。如此看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第二托馬斯淺灘的風波還遠未平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6/207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