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賴清德:靠實力達成和平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星期三(6月19日)召開的就職滿月記者會上強調,台灣會充實國防,「靠實力」達到真正的和平。

「台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但和平必需要靠實力,也就是透過備戰來達到避戰,而達到和平。空口白話,不是真和平,靠實力達到了,和平才有保障,才是真正的和平,」他說。

兩岸互不隸屬是台灣社會共識

賴清德表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台灣社會共識,而他身為總統的職責,就是要守護國家主權,維護民主憲政體制。

他也重申自5月20日就職以來就一再強調的台灣人會展現保衛國家的決心,「絕不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首戰即終戰」的論述是國民黨籍的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於2020年提出,意指一旦中共武力犯台,戰事恐速戰速決,台灣根本來不及撐到美軍馳援。

在這場僅30分鐘的國際記者會中,國際媒體也高度關切,台灣將如何應對中國的灰色地帶襲擾及海空封鎖。

對此,賴清德表示,併吞台灣是中國的國家政策,除武統外,也會運用非傳統脅迫方式逼台灣就範,但台灣人民一定會捍衛國家主權,不會屈服。

賴清德也感謝七國集團(G7)峰會6月14日發佈聯合公報,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G7還要求中國放棄以脅迫方式改變台海現狀的單邊行為,重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賴清德尤其感謝美國,他說,除了對台軍售,美國政府跟國會對台灣展現的跨黨派支持都有助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例如,國防授權法案或其他攸關台海方案的通過,都對區域和平穩定有很大的助益。

台灣需建構自主國防產業和國防供應鏈

賴清德在記者會上承諾,台灣未來會持續透過軍購與國防自主強化國防力量,也將持續強化經濟韌性,跟民主陣營站在一起,確保台海和平穩定。

台灣副總統蕭美琴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國防自主不能完全依賴外購,需建構自主國防產業和國防供應鏈,並試圖與國際供應連結軌。

「不管是跟國際在技術上的合作,或者是台灣以龐大的生產能量,來貢獻我們自身國防自主的力量,這都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目標跟方向,」她說。

美國核准對台軍售自殺無人機

美國政府星期二(6月18日)公告,將對台軍售總額約3.6億美元的兩款攻擊型無人機,分別是720架的Switchblade300自殺式無人機和291套Altius600M反裝甲無人機系統,供售內容包含裝備、備料及訓練等項目,這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就職以來,第15度對台軍售。

針對美國最新核准的無人機軍售,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俄烏戰爭經驗顯示,這類自殺式無人機於實戰中的消耗量驚人,光烏軍每個月就耗損超過9,000架。

因此,他認為,此次台灣僅買到約數百架,未來交付後,應儘速配發部隊,讓台灣軍方據以研擬出適用的準則,且台灣未來勢必還會擴大採購。

許智翔告訴美國之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至少這批無人機可以撥發到部隊,讓官兵熟悉操作,讓指揮官慢慢把這樣的裝備使用方式、作戰概念去融入自己的體系裏面。」

組建三大委員會應對氣候變遷、社會韌性、醫療健康

賴清德也在記者會上宣佈,將成立三個跨部會的委員會,應對氣候變遷、全社會防衛和醫療健康等重要議題。這些委員會未來將跨部會整合併采公私協力,找出解方。

其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由副總統蕭美琴領軍,主要透過擴大民力的訓練和運用、加強物資整備、能源及基礎設施安全等作為,確保台灣在面臨緊急狀況或天然災害時,能正常運作。

賴清德強調,台灣須進行全方位盤整,強化國防、民生、防災和民主「四大韌性」,打造強而有力的民主社會。

對此,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楊太源認為,建構軍民一體、強化民防將是賴清德政府的首要任務,除了關鍵基礎設施外,能源和民防維生體系都應整備。

楊太源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作用),第一個可能包括防空的部分要去加強,在戰爭發生時,我們韌性夠不夠?(台灣)今天面對的是中共對我的遠程火力打擊、對我的空襲,那我有沒有足夠的防空設備,包含了軍戰醫學,交戰的時候產生大量的傷病或者傷患,相關的醫療機構、醫院有沒有足夠的人力來支應、搶救這些傷患。」

楊太源認為,賴清德積極推動「打仗不單是軍隊的事,而是全民一體」的觀念,未來如何維持人民「不畏戰」也是關鍵。

學者:台灣人追求自主性成為賴清德強硬表態的底氣

對於賴清德多次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展現強硬的主權立場,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認為,賴清德主要在回應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的立場和基本政黨定位,因為台灣社會對追求自主性的支持度較高,成為賴清德強硬表態的底氣。

邱師儀也認為,賴清德政府的國安單位也在管控風險,測試中共的底線,並通過兩岸多年交手的經驗,觀察中共對台灣主權表態的反應,以拿捏兩岸的紅線尺度。

至於中共的對台策略,邱師儀指出,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現「軟的越軟、硬的越硬」趨勢,一方面透過軍演不斷擾台,一方面卻也礙於內部維穩需求和中國經濟下行困境,不時釋出兩岸交流的訊息,底氣略顯不足。

邱師儀告訴美國之音:「(賴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整體的盤還是穩的,往這個高張力的穩定狀況在維持住。我們(台灣)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中國)可能發生(動)戰爭,但是看起來沒有那個成本,你的軍演或者是一些局部的衝突,它是泄壓的動作。」

對於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曾多次駁斥為恐引發台海戰事的「新兩國論」。

台灣民眾:支持台灣強化國防

對於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和實力和平說,台灣民眾反應不一。

台北市民游小姐說,她贊成台灣強化國防,因為國防不應只是政府跟國軍的事,另外,台灣人平時也要防範中國對台發動的網絡資訊戰。

游小姐告訴美國之音:「一般民眾也要意識到,使用的社群媒體、個資是不是有外泄,搞不好被中共收集,我覺得大家都要學習怎麼去試讀這些東西」。

游小姐說,她認同賴清德所說的「兩岸互不隸屬」,且兩岸交流的前提,應建立在台灣對民主自由價值的堅持上。

另一位台北市民李先生則認為,台灣增加國防投資的前提是要先顧好經濟。李先生告訴美國之音:「加強國防本身沒有問題,你預算多一點也沒差,但重點是要先賺錢。」

對於兩岸關係,李先生認為,台灣和中國文化跟民俗風格皆不同,本來就是一邊一國,但不需刻意強調。

對於賴清德最新的實力和平說,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6月19日發佈書面聲明稱,賴清德說和平需要靠實力「只對了一半」,更重要的是還要靠誠信,他說,賴清德唯有忠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並接受「九二共識」,才能為台灣謀求真正的和平與繁榮。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李昕儒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0/206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