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耶魯文科女生,找不到工作的這300天

我認識小林的時候,她正在小紅書上,頂着「XXXX」的名字做直播。一個耶魯碩士做網紅,不算新鮮;但是一個耶魯碩士,靠自己的失敗出名,就顯得十分意外。

為什麼想做「名校廢物」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申博失敗,分享自己的求職簡歷大多石沉大海,接連被十幾家公司拒絕,分享拿到的唯一一個offer又被毀約……「我想告訴大家真實的名校生活,還有名校文科生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小林說。

三年前,小林收到耶魯的全獎錄取通知書,主攻文學。她計劃在耶魯先拿到碩士學位,再讀博士,畢業後做大學老師,一輩子在校園裏與文學夢想「死磕」。

經歷了兩次申博失敗、求職屢屢受挫之後,小林一度懷疑世界已經拋棄了文學,也放棄了自己,「瞎折騰一圈,還沒有個正經工作」。想開了之後,她覺得瞎折騰也挺好,畢竟那是錢也換不來的人生體驗。

畢業後這一年,她做過塔羅店小黑工,還一直在探索自媒體,「這些經歷可比死讀書好太多了。我畢業後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比在耶魯學的知識更鮮活、更有價值,有了這些豐富的閱歷,才能產出『活的』文學」。

目前,小林正在辦理簽證,準備去美國求職。對於職業選擇,她有了新的理解——能延續文學追求的職業,不止是體面穩定的大學老師,「我做自媒體,成為失業博主,每天找選題、做策劃,寫文案,這不也是文學專業的老本行嗎?」

「我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至少可以讓大家不那麼焦慮,在人生選擇這個命題上,或許還能給別人一些啟發。哪天運氣來了,我真成了知名博主,搞不好還能年薪百萬」,她以一貫的輕鬆口吻,描述着自己的「另一種」選擇。

耶魯大學食堂(小林供圖)

找不到工作

2021年夏天,當我來到耶魯開始讀研時,我並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還會為找工作的事情困擾。

我讀的是文科碩士,研究方向是日本文學,按照那時規劃,讀上兩年書,先取得碩士學位,然後繼續讀博,等熬上幾年找一個教職,就可以一輩子待在校園裏和心愛的文學死磕。想一想,都覺得幸福。

可生活呢,有時就像一部推理小說,離奇曲折,撲朔迷離,誰也猜不透下一步要奔向哪一個方向。

我以為我會在耶魯順風順水,每天上課、學習,生活兩點一線,簡單得像個乒乓球。可沒料到,接下來,日子突然一下子變得離譜。

我本科教育一直和日本文學有關,申請碩士也理應是日本文學方向,結果剛一入學,耶魯沒給我分配研究日本文學的導師,卻給我分配了一個研究日本電影的導師。研究電影就研究電影吧,我一邊跟他做研究,一邊到處去蹭日本文學課程,可沒想到的是,第一個學期末,書還沒讀完,這個導師忽然宣佈退休了。

耶魯大學東亞圖書館(小林供圖)

錯愕之餘,我不得不調頭跟着一名大學講師學習;結果學着學着,等到第二個學期結束,這名講師也沒了——毫無徵兆,他被學校下了解聘通知。這可苦了我這個留學生了,跟個無依無靠的流浪漢一樣,只好硬着頭皮跑到一名訪問學者手下。可訪問學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滿打滿算也只在耶魯待五個月。五個月一過,我又必須換教授。

幸運的是,最後這名教授研究的是文學方向,而且命硬得很,沒有「中道崩殂」;但不幸的是,她博士才畢業,資歷尚淺,水平跟我半斤八兩——她懂的,我都懂;我不懂的,她也不懂。

讀了兩年書,換了四個導師,比「渣男」換女友還勤快。明明我的目的是來耶魯來學習,結果學習生涯卻變得好像「自學」一樣——換一個導師,就換一個研究方向,想做出成績,就只能一個人坐在圖書館,準備好幾百頁的閱讀資料,打印成厚厚一摞,從早坐到晚,咀嚼着紙張上那些拗口的字符。

有錢人家的孩子在忙着吃喝玩樂,而我,形如孤獨面壁的苦行僧。

好在這樣面壁兩年,學業成果還不錯,也如願以償冠上了碩士頭銜,但頻繁更換導師,卻讓讀博之路越發困難。因為耶魯里找不到能夠幫助我的導師,研二時,我只好申請其他學校的博士;可是導師變來變去,又沒有辦法得到一封強有力的推薦信。

接連申請了8所頂尖高校,最後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

一個留學生給我出主意,說:「小林啊小林,大不了跟我一樣,再去讀個碩士唄,一個不行,就讀兩個,兩個不行,那就再讀一個。反正一邊讀一邊申博,一直耗下去,最後怎麼也能讀上博士。」

我禮貌地點頭,面帶微笑,望着他登上跑車,一揮手,揚長而去。空氣中飄滿了汽油的味道。

這真是個好主意,除了沒用。他來自大富之家,不缺錢,家中早給他花了幾百萬辦好了投資移民,還買好了房子;而我不是他,沒錢為夢想買單。唯一的辦法只能放下書本,將自己從虛構的文字間抽離而出,凝望着現實世界,思考着如何才能「活下去」。

耶魯大學science hill(中文譯「科學山」)(小林供圖)

可到底要如何「活下去」,卻是個讓人費勁的難題。文學就如同一枚漂亮的琥珀,從小到大,將我團團包圍,讓我不被世俗的煩惱侵擾,也與外界隔絕。除了做研究以外,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工作。那些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被我視若珍寶;可是在現實世界裏,這些珍寶與鈔票相比,又無足輕重,狗屁不是。

工作是不得不去找的。

美國政府規定,對於文科畢業的留學生,只留出短短五個月的求職時間,也就是OPT簽證。

簽證期限一到,找不到工作,就只能捲鋪蓋滾蛋。回國是一個選項,可我不願回國;何況男友就在美國讀博,我們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可不願意像牛郎織女那樣,聚少離多,日子過得苦哈哈。

這樣一來,我必須爭分奪秒了,於是幾乎日日泡在電腦前,一看到公司的招聘廣告,管它什麼職位,跟見到救命稻草一樣,默念一句去他媽的,立馬輕點鼠標,將求職信發送。

最後倒是換來了十幾個面試機會,有美國公司,有中國公司,也有日本公司。無論哪一個公司,面試問題全部大同小異,不是聊能力,就是聊規劃。我如同一個早已設定好的聊天工具,乖乖坐在鏡頭前,別人問一句,我就滔滔不絕,一遍一遍重複着提前準備好的答案。

可饒是對答如流,失敗的結果依然接踵而至。如果單單因為專業上的限制,倒也就罷了;居然還有公司嫌棄起我的學歷來了。

在面試一家小公司時,對方主管問了我一個嚴肅的問題:

「如果要你去打推銷電話,你樂意嗎?」

「當然。」我脫口而出。

「客戶回訪電話,你也願意?」

「沒問題。」

「難道你不覺得,你畢業於耶魯,在我們這裏大材小用。就算你來到我們這裏工作,用不了多久,也要去更大的企業的,對吧?」

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可他盯着我,明顯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意思。最後,因為耶魯名頭太響,他們將我拒之門外。

我不由得想起了網上的一個笑話:一本科畢業生,去應聘一份月薪六千的工作,結果遲遲沒有下文;他不得已,將簡歷上的學歷改成大專,結果第二天,立馬接到了面試通知。

學歷太高。所以找不到工作。我那時只當是一個笑話,沒想到,這個笑話有朝一日,還真能應驗到自己身上。

原來這個世界不需要文學,也容不下讀書太多的人。

呵,真是荒謬。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觀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5/206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