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英國人赫德掌管大清海關45年,後官拜正一品

—清朝海關聘任英國人赫德

作者:

看了個有意思的,關於英國人赫德。

1853年9月,小刀會攻佔上海縣城,海關銀兩全部被劫,官員逃走,海關停擺。之後外商在此處就不再繳納關稅。雖然英國是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國家,該國卻認為此事甚為不妥,有違國際貿易規則和公平,遂與法國、美國三國協商在上海成立臨時海關,代收關稅。清政府彼時被國內事務搞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本就收不上錢的小小海關,點頭同意。新海關於1854年由英法美三國籌措成立,按西方體例制定章程,兩年內收取關稅70多萬輛白銀,是此前清廷掌控時的數倍,並被悉數轉交給大清。清廷深感訝異,曾國藩稱此舉頗有君子之心。

幾年後因上海江海關稅收日增,清政府成立海關稅務司,統管各地海關。1863年,恭親王基於對28歲的英國人鷺賓.赫德人品和業務水平的認可,擬任命赫德統管海關稅務司。英國在華代表向總理大臣文祥建議由中國人而非英國人作為海關統領,被文祥當即拒絕。文祥的理由,是以往中國人主管各地海關時的種種貪腐瀆職,多少年來前赴後繼未有改觀。

大清國正三品官員英國人赫德正式登場,掌管海關稅務司45年,後官拜正一品。在他的管理下,海關稅務司只向總理衙門負責,獨立於其他政府機關。英語為工作語言,引入英國會計審計等制度,進行關稅申報查驗;錄用人員必須考試,在上海、香港、倫敦等地設置考點,實行全球招考和錄用;實行績效考核和養老金制度,對僱員實行高薪;凡有貪腐即行查辦,粵海關曾有僱員因收受一條魚被立即開除,所有高薪和福利盡失。赫德對自己要求也非常嚴格,曾有高級僱員工作失誤導致兩萬餘兩白銀損失,赫德認為自己負有領導責任,自掏腰包彌補國庫。

赫德極為勤奮,業績傲人。據說40多年只請過兩次假,一次結婚,一次探親。他親自撰寫了海關稅務司幾千份通令的大部分。他就任時海關稅收490萬兩,1908年已達3020萬兩,占清政府收入的24%。猛增的海關收入為洋務運動、北洋海軍的建立提供了大量資金。他力主購買海關緝私艦,領導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海底電報電纜。赫德還在英國報刊發文闡述維護大清國獨立的重要性,多次出面協調清政府與各國的爭端。他在日記里提醒自己要始終以大清國的利益為第一要務。

1908年,70多歲的赫德身體難以再支撐繁忙的工作,決定辭職回國。清政府大小官員、各國外交官以及中國各界名流千人送行。赫德在辦公桌上留下用中文書寫的字條:"1908年4月13日上午7時,鷺賓.赫德走了。"三年後赫德在英國病逝。

赫德掌管幾十年的中國海關得以在民國時期繼續按前例運轉,以廉潔和高效著稱。為表彰和紀念他的巨大功績,民國政府於1914年在上海外灘為他樹立銅像,北京、上海和香港都有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

再30多年後,赫德掌管晚清海關成為喪權辱國的象徵,北京和上海的赫德路更名,外灘雕像被移除。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NC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3/206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