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中國大捷,日本求和」,對熟知1894年甲午戰爭始末的中國人來說,簡直是荒誕不經,覺得只有被愛國主義侵染了腦迴路引起高燒的人,才會迸發出這樣的狂想。

但我說的這一切並非是憑空捏造,甚至在今天視為奇恥大辱的《馬關條約》簽訂後很長的時間裏,還有相當多的大清子民仍然覺得這場戰爭的結局是日本久戰不支,被迫求和。

那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大清輸了,輸得莫名其妙、一敗塗地、一瀉千里,毫無翻盤希望。

具體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朝廷因素、文化因素、人員因素、戰略和戰術因素,等等等等,為什麼我不說裝備因素呢?自己去百度大清和日本當時的艦隊差距,不管怎麼樣,結果大清就是輸了。

消息傳到京城,戰爭總指揮官光緒帝失魂落魄,早已失去了當時開戰前那副天朝大國的君主模樣。而他老師,也就是那個天天罵李鴻章被日本人嚇破膽不敢出戰的翁同龢也閉上了嘴巴。

最終慈禧打起精神,迅速止損,委屈求和,派李鴻章赴日談判。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你說以往打不過西方列強就算了,畢竟大清自有國情在此,可現在連日本這個千年小老弟都沒打過,這如何面對天下子民,如何對得起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稅收?

當年可是朝廷口口聲聲說洋務好,有了洋務大家有能用上8分錢的電,有了洋務大家就有肉吃,有了洋務大清就能崛起!對吧?朝廷花了大錢組裝起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艦隊,就這麼垮了?還是垮在日本這個小老弟身上,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如果讓老百姓知道朝廷已經無能到這個份上了,保不准又會來一次太平天國,所以!必須要瞞着!不只是要瞞着!還必須說王師所到之處,倭寇無不投降納叛!

於是乎在慈禧老佛爺的號召下,大清朝廷空前強大的媒體部門開足馬力運營了起來……

環顧1894年的大清帝國,報紙上刊登的全是日本節節敗退和中朝軍隊凱歌高奏的新聞;描繪西方各國欽差會同李鴻章與日本議和情景的圖片被製成彩繪版畫,張貼在千家萬戶的牆壁上,用以烘托「大捷」的喜慶氣氛。

「所戰皆捷」,「連拔數城」,「乘勝追擊」,「倭酋授首」,「凱歌高奏」,這些詞恐怕是1894年中日開戰後在中國的輿論媒體上出現最多的詞語,如果將這些詞連成一片,就構成了一幅120年前中國人眼中的中日戰爭全圖。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對於國外的媒體,大清也分兩步走,能花錢收編的最好,不願收編的直接派官兵監管起來,於是乎,當時的外媒報紙也出現了清軍如何英勇,朝廷又是如何運籌帷幄的景象。

控制了媒體也不能放過文人,於是朝廷各地衙門開始收編文人。當然,當時大部分文人還是有骨氣的,一方面他們也從小道消息得到了大清戰敗的消息,另一方面也不想昧着良心說話,於是選擇閉嘴。

而一些無恥文人,為了一根骨頭,無不高亢着神經誇獎清軍多麼英勇,大清多麼強大,我大清GDP世界第一等等。一直到後來,這個大話越說越過分了,什麼大清軍力全世界第二(第一是英國),倭寇不自量力以卵擊石,最後被打得哭爹喊娘,苦苦求饒,老佛爺本着天朝上國的寬宏大量,親派李鴻章奔赴日本馬關,接受伊藤博文的投降。

於是,大清子民就這樣被忽悠的一塌糊塗。

因為當時他們得到消息的唯一來源就只有街頭上的新聞報紙和官方發表的公告,但這些公告充斥的全是振奮人心的勝利捷報,沒有人懷疑這一點,也沒人敢懷疑,因為所有懷疑的證據都被官方的文宣機構和媒體小心翼翼的屏蔽在外,而且這些捷報也符合大清子民的大國夢想。

在媒體和輿論轟炸下,老百姓自信心爆棚,甚至開始腦補清軍大勝的場面,於是《點石齋畫報》就發佈了關於甲午戰爭的一系列圖片: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就這麼一組宣傳漫畫出來後,大清國百姓舉手拍好,一個勁夸老佛爺威武,洪福齊天,英明睿智,我大清如日中天,日趨強盛。

不僅大清的百姓被忽悠住了,連一些日本人都開始懷疑日本是不是戰敗了,咱們天皇是不是在忽悠我們,於是日本百姓紛紛要求伊藤博文給個說法。

但,終歸紙包不住火,《馬關條約》一簽訂就得賠錢,涉及到賠錢,那就得從老百姓身上刮。如此一來,老百姓也納悶了,我們大清贏了,怎麼還要咱們老百姓掏錢?

此時大清引導輿論的人又出現了,看樣子光吹如何戰勝日本顯然不夠有說服力,於是大清的報紙新聞中日軍不僅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就連國內也亂象叢生:

在一篇題為《拘民當兵》的新聞中,「國小民貧」的日本自用兵以來,已經將府庫搜刮一空,為了籌措戰爭款項,甚至將東北海道的兩處鐵路抵押給美國以獲取貸款。又因為日軍之前在牙山戰役中受到重創「死亡枕藉,兵力不足」,所以開始派人強拉民眾當兵,「倭民雖愚蠢無知,知此行必同歸於死,不敢應募」,但徵兵令已經下達,倭官「無論老少務令一概當兵」,不少日本人為了避免當兵死在異國他鄉,乾脆「引刀刎頸」、「自經溝瀆」。

這場日本式的《石壕吏》悲劇使中國人更為相信日本已經內外交困。

另一則新聞則言之鑿鑿的宣戰敗的日本因為無布可織,所以開始用紙來製作軍服,朝廷更揶揄說:「中國紙紮店的手藝高超精妙,假使有某位「漢奸」將這些燒給死人的物什送給日軍,則這些紙衣的作用除了「我華人於賑濟孤魂之外,不又賑無數倭鬼乎?」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在百姓的一片高呼聲中,朝廷官辦的《點石齋畫報》特意印製了大量「倭王」明治天皇的半身畫像放在街頭,以便」愛國志士們」即使不能身臨戰場,也可以用這幅畫來一泄「爭食倭主之肉、寢其皮」的愛國熱忱。

為了表達愛國義憤,沒有上戰場的中國人甚至用雪堆了一個叼着呂宋煙的倭酋雪人,輪番投擲,以泄心頭憤恨。

可時間一長,老百姓又不禁發問,既然大清勝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從旅順跑出來?為什麼我的漁船開不進黃海?為什麼北洋水師還有淮軍陸軍很多將士都不回家?為什麼日本人都說他們贏了?

面對國內百姓的這個疑問,1894年9月1日的《申報》頭版,朝廷開始號召大清民眾抵制日本傳來的中國戰敗的偽消息,指出這是日本用來誆騙其國兵民之心的無恥詭計。

作者列舉了自牙山大勝以來中國的輝煌戰績,不僅「陣斬日兵無算,迭復中和府」又「擊毀磐城、天龍、鳳翔、天城四艦」, 日軍已經主力全失。甚至連日本陸軍大島義昌的首級都被朝鮮士兵砍下來,拎到中國大營舉手投降。

於是,大清子民就這樣被忽悠的一塌糊塗,在一番激昂的說辭之後,老百姓信了,於是餓着肚子邊慶祝勝利,邊啃樹皮去了。這些都被洋人看在眼裏,比如當時《紐約時報》就講了這麼一句話:」實在無法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和朝廷。「

可最終大清大捷的狂想曲,還是在破滅了。

1895年的2月17日,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很多中國人直到此時才開始明白,原來朝廷敗了,之前所有大獲全勝的報道全是假的,反而是一直以來抵制的日本傳來的中國戰敗的消息才是真的。

但就像開頭所提到的那樣,儘管敗局已定,但文宣機器和輿論媒體仍然在想方設法將這場慘敗粉飾得不那麼令人沮喪——

比方說,我們大清和約確實簽訂了,但這是出於大清一向以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慷慨包容所致。日本固然是贏了幾場戰爭,但道義上卻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最終只得被迫求和。

可當割讓遼東、澎湖列島、台灣和賠款兩億兩的消息傳來後,媒體便開始大肆報道之前被朝廷視為化外之民的台灣生番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榮戰績。

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絕無失敗

沈 sir最後的結語:

結局畢竟是結局,再殘酷、再讓人憤恨,也必須接受。

於是老百姓,只能壓抑怒火,再次勒緊褲腰帶,繼續啃樹皮……

誰也不曾想過,沒過幾年,八國聯軍來了,清廷又來了一次相同的輿論宣傳。

結果大清依舊是「勝」了,不過是勝在了「愚弄」老百姓上。而百姓們也是一邊啃着樹皮一邊漲腫了青筋怒漢喊:我大清!只有大勝、小勝,從無失敗!

然後被樹皮卡住脖子,噎死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照妖鏡404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1/1985007.html